红军东征,聂荣臻特别表扬张国华: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

开国中将张国华15

1935年11月初,陕甘支队经保安南下,在陕北甘泉地区的下寺湾与徐海东领导的红15军团会师。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红1、红15军团。新恢复的红1军团,实际上是由原红1军团和红3军团合并而成,张国华任红1军团教导队政委。

红军东征,聂荣臻特别表扬张国华: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

到达陕北的红军

1935年冬季,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继1934年4月发表企图独占中国的声明之后,又于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日益加紧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逐步攫取了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分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掀起了抗日高潮。12月17日至25日,我党确定了团结全国各种抗日力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在军事战略上,确定东征山西,以打开抗日通路。

瓦窑堡会议后,红军转入东征作战的各项准备。奉军团政治部之命,教导队启动扩大红军突击队工作,张国华动员教导队全体人员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鼓动。他们手提糨糊桶,四处张贴标语。

街上的行人看到红军的标语,便询问:“红军为啥不留在此巩固陕北苏区?”

张国华和队员们趁机向大家揭露,日军在侵略河北、察哈尔两省后,又制造“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其目的是使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脱离中国,由它控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张国华越说越激动,他索性跳上贴标语用的桌子,大声疾呼: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该站出来,团结起来抵御日军,一致对付外辱。现在,陕北的革命形势总体很好,但苏区的面积狭小,人口稀少,扩军不易,以现在的情形看,必须东征山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开抗日通路。”

1936年1月中旬,红1军团先遣队在陕北延长县林真镇休整待命。

红军东征,聂荣臻特别表扬张国华: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

教导队安营扎寨后,张国华没顾得上喘口气,对队长陈奇涵说:“老陈,这边辛苦你安排一下,我带几个人出去转转,熟悉一下周边的情况。”

一路上,他们感到纳闷儿,这个村庄怎么空荡荡的呢?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在一座破窑洞前,见到位头裹白头巾的老人蹲在火盆旁烤火。老人口里吸着旱烟管,和蔼地招呼突击队员一起烤火。

“老人家,我们是红军,是来与你交朋友的!”张国华快步走上前。

“我听说过红军要来。红军是好人,不杀人,不派款,好啊!”

“为什么镇上、村上见不到人?”

“这里的团总、保甲长要我们跑,说不跑的就是通匪,他们回来后要把通匪人的全家杀光……”

“老人家,你为什么不跑?”

“我是一个孤老头,脚又有病,跑不动。”

张国华顿时明白,这又是蒋氏会同各省军阀、地主武装在离间群众同红军、游击队的关系!此事不可轻视,他当即向先遣队的负责人作了汇报。上级得知这一情况十分重视,指示要找到突破口,打开工作的局面,争取主动。鉴于张国华有较为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组织安排他临时负责加强红军与地方的关系,加强外来的与本地革命同志间的团结。

红军东征,聂荣臻特别表扬张国华: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

临近春节,不少老百姓悄悄回家张罗过年,张国华与教导队的同志走村串寨,看见路边有村寨,便到群众家里帮助他们挑水、打扫卫生,还给各家各户发了谷米、衣物等。这样一来,一大批老百姓接二连三返回家中,很多自动报名当红军。

一天张国华一行人在前往宜川县的途中,遇见一位面色黄黑的老农在路边晒太阳,张国华见老农衣衫破烂,立即脱下自己的外衣,深情地说:“老乡,衣服破成这样了,快换上吧!”

这位老农连忙起身,问:“你们是红军吧?红军的队伍就是不一样啊!”谈到军阀的苛捐杂税、拉夫抽丁的痛苦时,他眼泪横流,“我亲身受过强拉夫役、非人剥削的痛苦,我要跟你们走,当红军!我儿子也要当红军!”老农从旁边一个矮小的茅棚里唤出了儿子。

“小伙子,愿意当红军吗?”张国华笑着问道。

憨厚老实的儿子和父亲一齐使劲点头,同声回答道:“愿意!”

“家里还有什么人?”

“我们一家原有7口人,两年前,两个兄弟被抓了壮丁,至今音讯全无。饥荒年,父亲和俺老婆都饿死了,现在只剩下俺爷俩和70岁的老母亲。”老农愁容满面地回答。

张国华推开一扇用树枝和茅草编织的门,看见一位大娘蜷缩在一堆草上,面黄肌瘦,两眼窝深陷,看上去极度虚弱。张国华坐到大娘身边嘘寒问暖,从身上摸出几枚铜钱,塞进大娘手中,转身对老农说:“你留在苏区打游击,保卫后方,这样既是巩固陕北苏区的需要,还可以照顾老母亲。”

“红军处处替穷苦人着想,俺一定保卫好后方!”老农拉着张国华的手,感动得泪流满面。

红军在陕北延长县和宜川县期间,张国华参加了“扩大红军”和组织游击队、赤卫队等群众武装工作,亲眼目睹了许多送儿参军、送郎参军、父子同征,弟兄入伍的感人场面。

2月上旬,红军东征进入倒计时。

红军东征,聂荣臻特别表扬张国华: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

准备东渡东征的红一方面军

红1军团隐蔽集结在黄河西岸沟口附近,各项渡河准备基本就绪。一天,张国华和陈奇涵队长在一旁观看工兵连划船训练时,看到第1军团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等首长与地方党组织的同志前来此处视察渡河准备工作,便迎上前去。

“船只准备得怎么样了?”聂荣臻向随行的同志问道。

陪同的人没有具体分管此项工作,突然被聂荣臻这么一问,有点不知所措。张国华急忙上前解围:“报告首长,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目前已准备好羊皮筏子100只、大木船4只,选调的100名船工组成工兵连,现正在训练。”

“我们过去看看。”

红军东征,聂荣臻特别表扬张国华: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

开国中将张国华

一行人来到沟口实地检查,情况与张国华报告的相同。第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松了一口气,对聂荣臻说:“首长,这是咱们1军团有名的‘一口清’——教导队政委张国华。此次张国华同志参加了协调地方筹集与制造渡河器材的工作。”

“国华同志,你知道黄河对岸的情况吗?”聂荣臻有意想再考考眼前这位充满朝气的年轻干部。

“黄河对岸有阎锡山的8万兵力,沿河筑垒,在山西普遍推行保甲制度,做好了迎击我们的准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好!”聂荣臻眼睛一亮,这正是红军需要的人才!

离开时,聂荣臻对罗荣桓说:“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

“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东渡黄河后,张国华踏上了另一条征程,这条征程饱含酸甜苦辣,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传奇色彩。只是此时,他并不知道这一切。

(未完待续)

红军东征,聂荣臻特别表扬张国华: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

红军东征,聂荣臻特别表扬张国华:红军需要这样的干部!

【注:《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作者尚有少量存书。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联系。参加对印反击战或者18军的老战士,作者敬赠此书,赠完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