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孩子“無為而治”?

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孩子“無為而治”?

那天騎車在路上,看到一個媽媽車後座帶著剛放學的孩子,等紅燈時,還在問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孩子回答不出來,她就開始數落、埋怨加警告。孩子面無表情地坐著,不知道心裡在想啥。我真心替這個孩子感到悲哀,上了一天的學,好不容易出校門要回家了,媽媽卻絲毫不給放鬆的機會。

可是,如果我們站在家長的角度看問題,相信誰也不會對孩子不管不顧,聽之任之,讓他們放學後自由瘋跑,想玩就玩,好像那是不負責任的家長的教育方式。

從來沒有想過,如今的教育會走到這麼一個白熱化的程度:孩子教育的起跑線甚至畫到了懷孕前。育兒知識從備孕到孩子上大學,書籍、講座、自媒體,凡是涉及孩子成長的領域,都很火。孩子不吃飯怎麼辦?孩子不睡覺怎麼辦?不上學怎麼辦?寫作業磨蹭怎麼辦?偏科怎麼辦?……種種問題,種種答案,學者和專家都給出了方案,一二三,四五六……

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孩子“無為而治”?

在實際生活中,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能認真去履行專家們給出的建議,我只知道在一件事情要用好多步和好多種方法才能解決的時候,很少有人能耐著性子完美地把它完成

那些自己本身就沒有時間和耐心的家長在紙上談兵、要求他人時都很專業,輪到自己的孩子,也會抓耳撓腮、失去理性。所謂懂很多的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也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不講大道理,只說一件事情:你的孩子,並不只是你的私有物品,把自由和選擇權交給他,“無為而治”需要家長有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我最近聽到了好幾個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真實事例和感受,我把他們分成幾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

  • 第一個故事講述者:女,四十五歲,工作穩定,家庭幸福,有兩個孩子,大女兒上大學,小兒子上小學,是個人人羨慕的四口之家。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覺得自己還是有遺憾的。由於自己小時候父母並沒有過多的干預我的學習,我是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強勁兒復讀了一年才上的師範學校。畢業時候也是自己去找的工作,結婚生孩子這些人生大事都是夫妻二人自己搞定。因此,總覺得自己沒有享受到父母的充分關愛,就對自己的大女兒格外呵護,從小學到高中,和女兒的每個班主任都是密切聯繫,時刻關照著女兒的動向,及時調整對策。

小時候不明顯,越往高上,尤其到了高中,我越來越發現女兒在學習方面有很大的焦慮感,承受不了失敗,一次考試失誤,很難再爬起來,患得患失,情緒極不穩定,經常回家哭訴說自己的壓力好大,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她考大學,磕磕絆絆,復讀一年,考上了一本,結果不算太壞。可反思女兒的表現,我終於明白,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我極力和老師搞好關係,總想著讓孩子多得一點老師的照顧,這種有事情父母就幫著出面和老師溝通的方式,並不利於孩子的心性成熟。

當時當地沒有察覺,只覺得自己作為父母盡了百分百的職責。等孩子上了大學,慢慢發現,她在自我情緒處理這方面是非常不足的。遇到點困境,先慌了陣腳,各種糾結彷徨,完全不能靜下心來。

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孩子“無為而治”?

人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從小學開始,所有問題都交給她自己處理,可能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面對不少壓力,但面對壓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對心智非常好的錘鍊過程。

因此,再回想起我自己的父母,我開始感激他們的放任,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們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必要的溫飽和生活,其他方面他們都沒有橫加干涉,而是任我自由發展,自己去跌倒再爬起,練就一身武藝,不怕風雨。有時候,不管才能成就孩子的堅強。

  • 故事二:著名的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給大家講過一個他和自己孩子的真實故事,他的孩子嘟嘟品學兼優,可就是身體有些偏胖,他看在眼裡,有心帶孩子一起跑步鍛鍊。
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孩子“無為而治”?

終於有一天父子倆在一起跑步,兩圈下來,嘟嘟已經完全跑不動了,停下來喘息,說自己感覺很難受,跑不動了。

此時,樊爸爸應該怎麼做呢?正常人的思維,應該是教育孩子做事最好不要半途而廢,堅持就是勝利,哪怕慢一些,也要最終跑下來,完成挑戰。可他突然轉念想到,孩子如果在病床上,父母會是什麼感受?我們一定是隻要孩子身體健康,其它什麼嚴苛的育兒條款都不再重要了。

於是,這位智慧的爸爸欣然允許跑累的孩子在原地休息,他獨自完成了預定的路程。回到家,他也沒有再提這件事情,可萬萬沒想到,他的兒子竟然自己主動和他約定下次再跑的時間。

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孩子“無為而治”?

原來當你充分理解了孩子,不強迫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的時候,反而讓他有機會思考,甚至激發起他的鬥志,這就是放手的力量,當他不把學習或鍛鍊當成任務時,孩子的好勝心和求知慾會大大提高。

  • 故事三:親戚家的女兒,因為當初要孩子太晚,夫妻倆格外嬌慣孩子,放學接送從未間斷,媽媽幾乎是孩子的全職保姆,孩子也很爭氣,學習成績總排在年級前幾名,中考時,孩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市重點高中,本來是件皆大歡喜的好事,可全家這次卻犯了愁。

因為這個中學離家很遠,學校要求必須住宿,去看了一次住宿條件後,孩子和大人情緒都很低落,八個人一屋,衛生間洗浴間都在公用樓道。雖然不滿意,但是這個學校的教育資源是最好的,為了孩子的前途,硬著頭皮也要去。

更大的麻煩在後面,孩子放假期間回來淚眼汪汪,說條件差能忍受,主要是她不適應班主任的嚴格管理模式,和同學們也不好相處,總之哪裡都是困難,根本無法安心學習。惹得媽媽也跟著掉眼淚,都想到要辭職去陪讀了。

還好家裡有個明智的爸爸,他靜下來和媽媽分析了孩子的情況:因為原來呵護過多,讓孩子已經喪失了除了學習之外的一切能力,做家務、社交、抗挫折……這些必備的生活技能才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孩子小時候他們已經錯過了鍛鍊她的大好機會。如果這次再遷就,恐怕孩子就要真的成為一個廢柴了。

原來離孩子太近,也沒察覺她的缺點,當孩子放出去單飛時,才發覺她的問題。

後悔沒有用,重要的是補救,這一次他們狠心拒絕了孩子,告訴她,以前爸媽做得也不好,為你做了太多,這次正好是一個機會,我們和你一起改正,你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跨過這道坎,變得更加優秀。

就這樣,父母狠心把孩子推出家門,每次的回家都給她做思想工作,鼓勵她的每一點進步,艱難的高中三年,孩子居然挺了過來,狀態也越來越好,交了朋友,學習成績也不錯,今年高考,如願考取了理想的大學,再上大學,家長和孩子已經完全沒有顧慮了。

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現實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的家長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去改正。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孩子考上了名校,到了學校因為不滿意住宿條件,居然扭身回家復讀了!

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孩子“無為而治”?

孩子的任性背後,是家長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體貼,這種關心會毀了孩子的一生,讓他永遠無法吃苦,不會自立。遇到不如意,馬上就放棄。

  • 故事四:今年高考分數下來,高中的家長群裡就為報志願這件事情吵翻了天。一個孩子分數考的很高,家長在兩個學校之間犯了愁,我提出一句:聽從孩子的意願。馬上有很多人反駁我,那可不行,孩子畢竟是孩子,這件事關係到他以後的人生道路,可不能當兒戲!

我無語,很多高中生已經滿18歲了,就算16、17歲也是青春年少,朝氣蓬勃,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經歷了高考的錘鍊,家長居然還是把他們當做不懂事的孩子,沒有選擇權。

我自己的孩子前幾年高考覺得沒有發揮好,要復讀,我勸說不下,就遵從了他的想法,第二年再報志願,我還是隨著他的心願,報了一個大家看來冷門的專業,雖然我內心也十分糾結。

即使他以後後悔或是不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那也是他自己選擇的後果,我不會為此負責,只會一如既往的背後支持他。

並不是所有大學畢業的人都在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工作,大學的三年,不止是專業知識,還包括社交、戀愛等方面的開闊和提升,孩子仍在成長,卻更加成熟。如果選擇的學校和專業並不是他認可或喜歡的,會給他帶來煩惱和困惑。

去年武漢一個大二的學生自殺了,才19歲,因為他所學的專業是學校的重點學科,就業前景非常好,可他卻力不從心,期末掛了兩科,心理壓力太大,抑鬱投湖了。父母痛心疾首,後悔當初沒有尊重孩子的意向,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但並不是重點的專業。

這只是個極端的例子,現實世界裡,有多少大學生在自己並不喜的專業混日子,又有多少人畢業後能專業對口的參加工作呢?青春易逝,如果在最美好有活力的年紀裡,學著自己心儀的專業知識,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孩子“無為而治”?

在孩子自己也很迷茫時,家長可以給他參考和建議,但是,最後的決定請一定交給孩子,你信任他,他也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啟動孩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是最成功的育兒之道。

  • 紀伯倫說,孩子“憑藉你而來……卻不屬於你”。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卻不能代替孩子過一生,人生是孩子自己的,從來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無為而治、儘量放手,讓孩子儘早去經歷挫折和失敗,他們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為參天大樹。

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你有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孩子“無為而治”?

歡迎關注 ,在育兒的道路上,和大家一起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