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领导,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能建立起第一流经营体制的管理者,通常不会与周围的同事及下属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挑选人才,而应当看他们能干些什么,看他们的工作表现,绝不能看他们是否顺从自己。

因此,为了确保能够选用适当的人选,管理者应该与直接的同事或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

优秀的领导,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和下属保持亲近的关系,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凝聚队伍的士气,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但任何问题都有其两面性,过于亲近的行为会导致双方“权力差”的缩小,从而减弱你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一名领导者如果没有声望,就不会有权威;而如果不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则不会有声望。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就是如此:在他的内阁中,没有“亲信”,即使他的国防部长摩根塞,也只是公事以外才是他的朋友。马歇尔将军和通用汽车公司的斯隆先生,也同样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物。其实这几位成功的人物也是很热情的,他们渴望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喜欢交朋友。但他们知道,“公事以外”才是朋友,他们知道不能受感情的影响。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才能建立起人人各有所长的团队。

优秀的领导,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01 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挑选人才

对人的看法,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其好坏。因为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各有所异,不能只凭自己的爱好,以己之见来断定某人是否有用。

有的领导往往感情用事,看到某人的脾气和志趣与己相投,就把他当成人才。这样,往往会出现只有情投意合才被重用,搞自己的“人才小圈子”,而埋没了很多为领导者所“不了解”的人才。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只凭个人的喜好作为识人标准,凭个人的印象和臆测选识人才,并自认为自己“文有孙乾、糜竺之辈,武有关、张、赵之流”。殊不知,天下之大,人外有人,只凭个人感情来评判人,结果往往会走入迷津。他常叹自己思贤若渴,身边无人才,以至于第一次见到司马水镜时竟无端埋怨说:“我刘备也经常只身探求深谷中的隐贤,却并没有遇到过什么真正的人才。”

优秀的领导,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司马水镜引用孔子的一段话,批驳了刘备的错误观点,他说:“孔子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怎么能说无人才呢?”继而又指出,荆襄一带就有奇才,建议刘备去访求。这就为三顾茅庐拉开了帷幕。所以,仅凭个人意志、个人印象来肯定或否定某个人,只能空怀爱才之心,不会得到真正的人才。

总是以感情上的偏好、偏恶来识别人才、选拔人才的领导,自觉不自觉地以志趣、爱好、脾气相投作为识才的惟一尺度。

实际上,这是一种把个人感情置于企业利益甚至社会利益之上的错误做法。从近处来讲,许多与他志趣不投的有才之士,他视而不见,其结果是企业的人才流失;从长远看,以个人的好恶识别人才,没有客观标准,没有原则性,管理制度就会失去约束性和原则性,在领导者周围就会出现一群投其所好的无能之辈。

企业的凝聚力是靠人心换来的,“亲小人而远贤臣”,长此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优秀的领导,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02 适当保持神秘,树立权威感

心理学家们有研究,领导人和下属距离太近,往往比较难以树立权威感。所以古代皇帝往往和大臣们之间故意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故意制造某种神秘感(例如戴一个前面有帘子的帽子,让下面的大臣们很难看清楚自己的容貌和表情),目的就是要帮助树立权威。

有的领导者认为,只要同群众一团和气,满足下级的各种要求,就能得到群众的满意。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放任自流,无原则地迁就,讨好下级。有时能得到一些人的好感,这一步不必讳言。但好感并不等同于威信,或者说是虚假威信。在更多的群众心理上,会认为这样的干部无能,缺乏水平,从而失去威信。

优秀的领导,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即使你再“民主”,再“平易近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威严。当众与员工称兄道弟只能降低你的威信,使人觉得你与他的关系已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哥们儿了。于是其他员工也开始对你的命令不当一回事。

隐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让你的员工过多地了解你的隐私对你来说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你敢肯定他哪天不会把你的秘密公之于众吗?你能确定他不会利用你的弱点来打倒你吗?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你可以是员工事业上的伙伴,工作上的朋友,但你千万不要与他成为“哥们儿”。

保持双方的距离是提升权力与影响的重要途径和手法,但也并不意味着与下属拉开的距离越大越好,用科林·鲍威尔的话说就是:“领导要设法与下属打成一片,但不能与他们一起出去厮混。领导应该与下属建立友谊,但不能过于亲密,永远不能让下属以为可以在你面前胡来。”

优秀的领导,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管理思维训练营---

从宏微观经济分析到战略远景规划,从企业运营管理到经济基本面,从股权融资到金融市场的运行逻辑,为你迅速搭建理解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逻辑框架。

如果你想快速提升自己,可以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都是实用的方法和案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