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已經成為不斷升溫的熱門課題,越來越多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加入到了這個研究領域中,在這種新形勢下許多新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解決。

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例如:

當兒童參與各種音樂教學活動時,他們如何思維?

什麼類型的教學對他們最為合適?

如何使音樂教學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徵?

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只有當音樂教師充分掌握瞭解音樂教育心理學方面的一定知識,並有效加以運用,才能真正地瞭解孩子,並把這些科學的教育心理理論實際踐行到兒童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音樂教學技巧,使音樂教育符合兒童的發展特徵。

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至關重要

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音樂教育的實踐中,我們深深地感到一些值得考慮的問題:

如何喚起兒童對音樂的興趣?

怎樣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掌握兒童的一般心理特徵和心理的個別差異?

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到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問題。因此,要當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僅僅掌握音樂知識、音樂理論和音樂技巧是不夠的,正如英國哲學家洛克所說的:“當你教一個學生時,你真正教的,並必須與之接觸的東西,是學生的心理。”



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音樂教學中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興趣,就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

對於兒童來說,興趣的培養則更顯重要。兒童的心理發育尚不完全。他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斷。雖然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但如果不能及時將好奇心轉化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久而久之必然對音樂學習產生厭惡情緒。

那麼兒童對怎樣的音樂會產生興趣呢?一般來說,兒童最容易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和富有情趣的事物,老師在教學中應採取啟發、誘導、激勵的方法培養和加深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比如,兒童喜歡形象思維,教師在示範前最好用形象的語言或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將樂曲的內容、情境講給孩子;在教授學生視唱時,學生對新出現的附點節奏和休止弱起節奏不容易掌握,教師就可以黑板上寫出節奏型,讓學生拍著手做節奏遊戲,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課堂氣氛也會活躍起來,待學生掌握後再回到視唱練習中,節奏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另外,根據他們愛表現、喜歡得到讚揚的特點,音樂老師儘可能的多讓他們看一些音樂會視頻、觀看實際演出,經常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讓孩子們互相觀摩、互相找差距,這樣既能鍛鍊他們的表演能力,又能讓他們產生競爭意識。通過上述列舉的方法,孩子們會逐漸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並能自覺地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同時還會產生較強的自信心,從而對音樂更感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集中兒童的注意力

注意是一切認識過程的開端,學生只有注意聽教師的講課,才能學到知識。心理學的實驗表明,人的注意力是不會持久的。特別是對兒童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更是每時每刻都會被轉移、理解教師的指令有困難。即使當他們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仍然無法平靜下來做事。

要使學生的注意力整節課都保持集中是件很難的事情,但經過教師的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一般來說,前半節課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教師應抓緊這段時間,把新課內容和較難理解的內容安排在這段時間,後半節課用來複習、鞏固或進行唱歌練習。目前,兒童的音樂教學多采用綜合課教學,這對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是很有好處的,避免了單一課的枯燥乏味。有時,由於教師的授課枯燥乏味,也會使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既使強打精神,也不行。這種情況下,音樂教師就需要改進教學方法。

在音樂教學中啟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音樂教師的責任是向孩子講授音樂知識,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鑑賞力。而兒童學習音樂的目的也不僅僅在於學習音樂本身,要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音樂,使孩子的記憶、協調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發展,使孩子全面發展,成為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人,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素質基礎。

在音樂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啟發兒童的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提高兒童對音樂的理解力,還能通過豐富想象力充分理解音樂內涵,提高音樂感、節律感等音樂素質。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作為教師本身也應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用一些直觀、生動、形象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例如可以製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己去認識各種節奏譜;通過一些畫面介紹音樂內容,使學生通過視覺配合聽覺來感受音樂形象;反之,讓學生通過聽音樂產生聯想,讓學生將其感受到的音樂形象畫出來,也是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方法。總之,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再充分表現音樂,激發學生用創造性思維方法學習音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兒童音樂教學的心理學應用

在現代音樂教學中,音樂教育家們更是重視心理學原則的應用。一些音樂教育家們通過運用教學心理原則,創造了科學的音樂教學法,如奧爾夫、科達伊、鈴木等。這些音樂教學法都是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法的基礎上,以音樂教育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得以形成、確立並發展,幾乎所有的著名音樂教學法都與心理學不無關係。

而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音樂教育心理學結合數字化音樂教學的新模式更加說明,能夠適應新時代的音樂教育方法,不僅僅在於教學技術的變革,還在於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特點的深切關注與挖掘。

總結

在當今科技、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音樂教育心理學這門新的學科業已形成,並逐漸趨於完善。在兒童音樂教育中,我們除了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音樂技巧外,更重要的則是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音樂教育心理學知識,瞭解學生,為學生設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借鑑科學的音樂教育法,把心理原則應用到音樂教學之中去,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也會推動我們以人文主義精神為本,以教育為重任的社會不斷髮展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