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春天萬物復甦,天氣回暖,氣候乾燥,不少疾病也開始蠢蠢欲動,尤其是惱人的春燥,還要預防感冒、咳嗽。

此時不妨食甘甜的荸薺(bí qí),入口在齒間沙沙作響,冰涼甜汁經喉入肺,潤燥生津,減少春燥不適。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地下雪梨」

化痰消積,清熱生津

荸薺與茭白、菱角、茨菇等並稱江南水八仙,擁有獨特的樸拙無爭氣質以及清雋無比的滋味。

不少文人常以有象徵齊全、齊眉偕老之意的荸薺入詩,連周作人都在《關於荸薺》裡表達對荸薺的喜愛之情。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荸薺又名馬蹄、水慄、烏芋、菩薺等,生長於水澤中,屬單子葉莎(suō)草科,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外皮紫褐色、扁圓形的塊莖可食用,味甜多汁,潔白肉質,爽脆口感,亦果亦蔬的特點成為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中醫認為,性甘味寒的荸薺入肺,胃,大腸經。可生食,可入饌,可成藥。

《本草綱目》記載:“烏芋”,味甘,性微寒,主治大便下血、赤白痢、婦女血崩、小兒口瘡。

《食療本草》記載:“荸薺,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黃。”

其具有化痰消積,清熱生津,明目退翳功效,可緩解痰熱咳嗽,熱病煩渴,大便燥結、目赤熱痛等不適。

荸薺怎麼挑

荸薺的口感和雪梨相似,但初嚼不覺甜,回味卻甘甜,而且比雪梨更緊實耐煮,故有「地下雪梨」的美譽。

購買時儘量挑選個頭大、芽苗短、外皮黑裡透紅、外表完好無損、無軟感的荸薺,芽苗越短則越嫩越鮮甜,去皮也不費力。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削皮及食用

荸薺的生長環境十分潮溼,外皮及肉質容易附著細菌、微生物以及寄生蟲。

生吃荸薺、蓮藕雖口感生脆,但容易吞入薑片蟲的囊性幼蟲。囊蟲會寄生在人體小腸,1~3個月後會發育成蟲,誘發薑片蟲病。

腸道的薑片蟲可引起消化道及全身症狀,如腹痛、腹脹、腹瀉、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消瘦、貧血、水腫等。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因此無論生熟吃(儘量避免生食),一定要去皮後再食用,但千萬別用牙齒啃皮。

如想生吃,要清潔削皮,再放置沸水中燙1分鐘以上再食用。(薑片蟲囊蚴不耐高熱)

清淨泥垢再鹽水浸泡後削皮,去皮先切頂、底部,再削中間。削皮後的荸薺氧化速度比蘋果還快,因此要用清水浸泡哦。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膳食食譜

甘甜清脆的特點豐富了荸薺的食用方式,煲湯、做主食、煲糖水、榨汁樣樣都行。

玉米紅蘿蔔荸薺排骨湯

老話說得好,「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荸薺這甜嫩美食與玉米、胡蘿蔔一起煲湯,簡直是天作之合,清甜味道回味無窮。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 材料

嫩玉米2根,胡蘿蔔1根,荸薺數顆,骨頭約1斤,鹽適量,姜一塊。

  • 製法

1、骨頭斬件,冷水入鍋加薑片焯水。

2、胡蘿蔔去皮切段,玉米洗淨切段,荸薺去皮備用。

3、將骨頭鋪在鍋底,胡蘿蔔、玉米放入,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繼續煲1.5小時。

期間可撇去浮沫,熄火前加少許鹽調味,鹽量太多會遮掩湯的清甜。

五汁飲

五汁飲是《溫病條辨》中一則名方,由梨、鮮藕、鮮蘆根、鮮麥冬和荸薺組成,適宜肺熱津傷、咳黃痰、皮膚乾燥、咽乾口渴者飲用。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 材料

梨1000g,鮮藕500g,鮮蘆根100g,鮮麥冬500g,荸薺500g。

  • 製法

洗淨鮮蘆根,梨子去皮、核,荸薺去皮後入沸水燙一燙,鮮藕去節,鮮麥冬切碎或剪碎。

取潔淨的紗布絞汁或榨汁,可冷飲或隔水加熱溫飲,每日數次。

荸薺鮮菇肉餅

豬肉肉餅加入荸薺、香菇,清甜脆爽的荸薺為豬肉注入靈魂,香菇提香,肉餅入口全然不覺肥膩,甚至格外提振胃口。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 材料

肉末150g,荸薺4個,鮮香菇4個,香油2g,澱粉2勺,生抽1勺,蠔油1小勺,胡椒粉、鹽、蔥末適量。

  • 製法

1、荸薺洗淨去皮切丁,香菇切丁,蔥切碎,豬肉剁沫(或直接購買加工好的)。

2、將荸薺、香菇、蔥花加入肉末,再調入生抽、蠔油、澱粉、胡椒粉、香油、鹽拌攪均勻。

3、拌好肉沫放入盤中壓平,上鍋隔水蒸15分鐘,出鍋時淋上少許熱油,撒上蔥花即可食用。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乾燥天時不妨來一道潤燥滋潤食療,補充水分又護膚~

天燥之時食「地下雪梨」,生津止渴又清肺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