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傳奇故事:20.管鮑之交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從小就是好朋友。雖然管仲家境貧窮,鮑叔牙生於富家,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彼此信任。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夥做生意,管仲出資很少,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管仲幾次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結果栽了跟斗,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別灰心,事情辦砸了,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也被罷免了三次,鮑叔牙一直相信管仲是有才能的,只是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打仗時三次逃跑,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齊國公子們為了避開朝政混亂,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避難的公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輔佐另一個齊國公子小白。不久,齊國暴亂,國王被殺死,朝政混亂無首,王子糾和小白聽到消息,急忙回齊國搶奪王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公子子糾當上國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後來,小白當上了國王,歷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登基後,命令魯國殺死王子糾,囚禁管仲。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丞相的能力。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非管仲莫屬,他寬厚仁慈,忠實誠信,不僅善於制定規範的國家制度,還善於指揮軍隊。我不如他,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丞相。”齊桓公生氣地說:“你忘了管仲當初那一箭,差點兒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已算仁義,怎麼還能讓他當丞相?”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王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就一定要藉助他的才幹成就大業。”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中的霸主。

管仲晚年曾感動說:“我與鮑叔牙經商而多取財利,他不認為我貪心;同鮑叔牙謀事,我把事情辦糟了,他不認為我愚蠢;打仗時我三次逃跑,他不認為我貪生怕死;我做官被驅逐,他不認為我沒有能力;當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苟活於世,只有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只有他知道我的理想是為了圖謀大業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啊!”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