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民間檢測千奇古怪?這些方法沒一個靠譜

由於市面白酒魚龍混雜,好壞一般消費者難以辨別,於是媒體中便出現了一些所謂的白酒檢測實用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我們能輕鬆辨別好酒,那麼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今天我們來一一討論。

糧食酒加水易渾濁,加水變渾濁的酒未必是糧食酒

白酒民間檢測千奇古怪?這些方法沒一個靠譜

說到白酒,其98%以上都是水和乙醇,剩下不到2%是一些酸酯醛和其他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主要是有機物,它們易溶於有機溶劑難溶於水,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加水白酒酒精度變低時,有些有機物質便會析出,產生渾濁。這些析出的物質,更多是大分子的有機物,而醬香酒由於有“四高一長”發酵工藝,酒體的大分子有機物含量較多,也正是因為如此,醬香酒倒水渾濁明顯。相比之下,清香酒倒水明顯沒那麼渾濁。但反過來,倒水渾濁的酒就是好酒嗎?不是的,人為的添加大分子有機化合物也可以起到加水變渾濁的現象,有時渾濁情況甚至比糧食酒更明顯,因此這種鑑定糧食酒的方法根本不靠譜。

燒鹼方法麻煩死,一樣也是沒意思

前段時間,圈裡很流行用燒鹼法檢測白酒是否為糧食白酒,其將一定比例的白酒和燒鹼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倒入試管中混合,將試管放在70℃的熱水中水浴加熱4小時左右,然後觀察試管裡面溶液的顏色,判定顏色深即為糧食酒、好酒,顏色淺即此酒加有食用酒精,是劣質酒。

對於燒鹼試驗,其完全是一個化學反應的過程,這個反應原理是酯類物質在一定溫度與鹼反應生成醇類物質和有機酸鹽。而產生顏色的物質則是高級有機酸鹽,而醬香型白酒高級酯類物質較多,因此在燒鹼反應中顏色表現往往最深。

換句話說,顏色反應深的酒就是好酒嗎?顯然不是,認為的添加相應化學物質還是可以將這種反應顏色做到更深。要說最誇張的,要屬皂化反應煉肥皂了,煉肥皂的化學反應原理跟燒鹼法相似,我們還記得早期肥皂都是黃黃的嗎,加點煉肥皂的原料進入白酒其燒鹼法產生的效果將會好很多。

對於這種方法,操作起來真麻煩,關鍵是效果也不靠譜。

酒花好的未必是好酒

白酒民間檢測千奇古怪?這些方法沒一個靠譜

最近有很多經銷商通過放倒酒視頻來證明自己的酒是好酒,有的倒出來的酒酒花很好、很暴力,感覺比我倒出來的茅臺酒酒花還好看、還持久。乍眼一看,這簡直是酒界的掃地僧啊,價格也不貴。拿來一喝,沒把我喉嚨嗆出火來,一頓猛咳,感覺自己咳出幾個泡泡,難道這是肥皂水嗎?想想心裡好怕怕。

說到白酒酒花,個人覺得比較複雜,主要是各種物質表面張力不同,在搖動或其他物理碰撞時產生的泡沫,由於白酒主要是乙醇和水,因此不同酒精度的白酒酒花表現是不相同的。除此之外,白酒裡面的有機化合物的表面張力也是不同的,這也表現出相同度數的濃香、醬香、清香酒搖動酒花表現的不同。

一般來說,我們倒酒,用有流酒珠子的瓶子長距離倒,其會砸出較為明顯的酒花,但如果是敞口瓶,基本倒不出好看的酒花,如果要是敞口瓶倒出很誇張酒花的酒,那種酒一看就有問題。

對於酒花鑑定酒更多用於老酒領域,畢竟老酒瓶存了那麼長時間,有些酒線不好的酒搖出的酒花往往沒有酒線好的酒好,這是因為乙醇和一些低級有機化合物相比水更易揮發,因此酒線不好的酒往往酒精度、一些香氣成分不夠,因此開瓶喝起來其風味也沒有酒線高的好(前提是酒線高的酒不是注液等有問題的酒)。

總的來說,我們不要輕易相信那種倒酒酒花好看的酒是好酒。

白酒民間檢測千奇古怪?這些方法沒一個靠譜

前段時間有種說法,好酒點燃之後顏色好看。話說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不同品質的白酒點燃還有區別?對此我很不理解。說到燃燒火焰呈色,其實是一種焰色反應,這跟可燃物裡含有的相應金屬有關,比方說有鈉的可燃物,其燃燒顯黃色,有鉀的顯淺紫色,有鈣的顯磚紅色……如果一款白酒燃燒的時候顏色豔麗,只能說明這款酒金屬含量超標了,那玩意還是倒掉別喝吧。

標識齊全只是正規產品,並非好酒

在超市裡選購白酒,有時推銷員會告訴我們一種簡單的看白酒品質水平的方法:看標識。比方說有純糧固態標的就是純糧固態酒,優級酒就是糧食酒,一級酒就是固液酒。對於白酒標識,標識齊全只能說明是正規產品,至於是否是好酒,更多在於品鑑感受。目前白酒領域裡加食用酒精非常普遍,相比之下,大酒廠這一點控制得好一些,用的食用酒精至少是糧食釀造的。小酒廠如果不是很熟悉,真的不要輕易嘗試,有的用的酒精質量不合格,甚至有的還添加一些化學添加劑!對於白酒檢測,很多時候都是一些理化檢測,理化數據其實是可以調出來的。因此對於一款白酒,不管其標識、執行工藝怎樣,我還是建議大家儘量選用標識齊全的品牌白酒,品牌酒有品牌效應和品牌價值在,胡亂加添加劑對品牌的負面作用很大。

對於小廠酒,不太熟悉儘量不輕易嘗試,當然我推薦的酒除外,畢竟我推薦的酒我自己都品鑑過,酒廠的相關信息我也有意識的去了解,有問題的酒廠產品,我是不會推薦的。

最後,對於白酒品質判斷,在酒標識齊全是正規產品的前提下,只能通過品鑑來判斷這款酒的品質好壞,互聯網上所謂的鑑定方法,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段,在白酒的行業檢測中,根本都不用這些方法。不過這麼多檢測方法的“冒出”,反應了消費者對白酒品質的質疑,其實這更值得行業反思,我們的執行標準,我們的相關認證,到底有沒有起到相應的效果,給消費者呈現真正的純糧好酒?

最後對於那些所謂的民間白酒檢測方法,作為酒友的您怎麼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