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向身邊的人哭窮,哭窮是一種虛偽的“謙虛”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這個處處是競爭的社會上,由於個人經歷機遇及受到的教育不同,每個人獲得的成就財富也大相徑庭,因此就會出現錢人和窮人的分化。

在一個街頭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有兩個朋友,一個總是和你炫耀,一個總是和你哭窮,你更傾向於和誰交談?”

結果出人意料,大多數人都更願意和炫耀自己的人交談,對那些哭窮的人不屑一顧。

事實上,在當下社會里,“哭窮”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不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他們之中很多都喜歡向他人“傾訴”自己在經濟上的困難,有的人明明清楚哭窮可能會招致他人的反感,但是仍然樂此不疲,這其中又有怎樣的心理動因呢?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向身邊的人哭窮,哭窮是一種虛偽的“謙虛”

虛偽的示弱

生活中,很多喜歡哭窮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缺錢,他們往往謹慎多疑,害怕別人知道他有錢而佔他便宜,所以他們希望通過哭窮的方式讓別人認為他沒有利用價值。

還有一種人,他們哭窮是在向他人示弱,即是虛偽的“謙虛”這一點往往出現在有競爭關係的群體中。

相信每個人在上學的時候都遇到過這種事,考完試,同學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討論成績,總是有人說自己考得不好,結果成績出來卻十分優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屬於故意示弱,裝出不在意的樣子,給競爭對手優越感從而放鬆警惕,以此讓自己超越他。其實很多苦窮的人也是這個心理,想通過這個方法獲得幫助。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向身邊的人哭窮,哭窮是一種虛偽的“謙虛”

與之相伴的,不少人因為養成了示弱的習慣,不管是否需要哭窮,都會習慣性地放出一種我是弱勢群體、我需要幫助、我很單純的信號。

消極的心理暗示

哭窮令人反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哭窮的人很消極,這屬於“負能量”會給傾聽的人帶來負擔。

日本著名作家、心理諮詢師心屋仁之助曾經說過:喜歡哭窮的人永遠沒法富裕。

一個人一旦將“窮”字掛在嘴邊,就會給自己持續的消極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屬於常見心理現象,經常會在生活中見到,接受暗示是個人內心的本質屬性,簡單來說就是所有人都會收到心理暗示的影響,長期哭窮,就會使得自己感覺自己是真的貧窮,需要他人的幫助。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向身邊的人哭窮,哭窮是一種虛偽的“謙虛”

由此可見,那些總是哭窮的人,會使自己失去奮鬥的想法,讓他們逐漸依附於別人。當貧窮感愈加強烈後,他們會不停地散發著負能量,影響周邊的人。自己也會在負能量的薰陶中變得更加貧窮。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個經常哭窮的人,不僅向你索求物質還踐踏你們的心意,帶給你消極的心理,你肯定會對其避而遠之。


哭窮式教育: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除了與朋友的日常交往,在孩子面前,家長也會將哭窮作為教育孩子的方法,本來是想使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卻不知道這種方式會給對孩子的內心帶來極大的傷害。

父母經常和孩子哭窮,就會給孩子帶來負能量,讓孩子缺少安全感,產生自卑的心理。而這種自卑,往往會伴隨著孩子一輩子。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向身邊的人哭窮,哭窮是一種虛偽的“謙虛”

最後,哭窮會讓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價值觀缺失。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被稱為“稀缺心態”,意思是我們感受到自己在某方面有著缺陷,會產生一種很強的補償欲,越沒有什麼就越想得到什麼。

那些在父母哭窮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捨不得花錢,甚至會在花錢時產生罪惡感面對錢有著一種近乎扭曲的執念。

由此可見,不管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家庭裡,哭窮都是一種害人害己的行為,它表達的並不是弱勢,而是無能與消極。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