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問網約車行業

網約車市場現在競爭的進一步白熱化,又當初的滴滴一家獨大,然後一變二[滴滴,快滴],二變三,三變四,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十八路諸侯紛紛殺入這個市場來,試圖在這個海量市場分一杯羹。中國網約車用戶大概有多大那?大概有多大那?3.3億的用戶量。從數字上看是可觀的,而且每年都在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率。那麼有六個問題可以引起注意。

第一問,中國有多少家網約車平臺那?

答:交通部劉小明副部長2019年2月28日國務院新聞發佈會給了答案:一百一十多家。可謂是“百家爭鳴”。

第二問,網約車的戰場在哪?

答:一二線城市是鏖戰的主戰場,一線滲透率達到八成,二線緊跟隨後七成多,三四線剛突破五成是下一步的增長點。

第三問,網約車市場規模有多大那?

答: 2018年二千多億,2022年預估達到五千億。對於一百多家平臺來說,都有實現自己小目標的可能性。

第四問,網約車市場各家地位如何?

答:滴滴龍頭,第一梯隊,神州,美團,滴嗒,曹操,攜程緊隨其後屬於第二梯隊,兩個陣營之間差距是相當大的,第二梯隊加起來的市場份額也不足滴滴的。滴滴起步早,背靠大樹財大氣組收購了優步,合併了快滴,產品線全方位的。這一點上,美團挑戰沒有成功,別的平臺基本上短期內也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第五問:小平臺和大平臺如何博弈

答:滴滴已是霸主,美團不甘在千年老二,跟在後面燒錢,以資本快速佔領市場,賠賺賺吆喝,以金錢換空間。天下功夫唯快不破,有錢可以為所欲為。小平臺來說,大而全這一點其它幾家目前做不到這樣的規模,正面槓幾乎是沒有勝算,也不具備操作性。不如選擇了對自己相對具有優勢來在細分領域做特色。比如吉利戴姆勒搞高端專車出行,首汽做商務,攜程依託自身的旅行資源,高德依託自己的地圖資源,可以說來自不同行業的玩家越來越多,自身具備的長處導致了出牌方式也不盡相同,花樣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細分化。不同的用戶,不同的偏好和選擇,總有一款適合你。

第六問:傳統車企為什麼進軍網約車市場

答:國家關於整頓網約車市場,清退不合規網約車的政策出臺後,私家車跑滴滴已是過去時了,各平臺都在由C2C轉型B2B,必然需要購置新車,既然這個市場潛力大而且又是將來又是互聯網人工智能出行時代,傳統企業也想在新時代擁抱大數據,探索將來的企業出路,與其給別人當供應商不如自己來做,一舉兩得,何樂不為,省得以後連話語權都沒有。

第七問,網約車能給新能源汽車帶來什麼

答:國家為了扶持新能源汽車搞了那麼多年,除了燒錢補貼也未見銷量有多大起色,這幾次從一些地方像深圳,惠州,佛山都硬性規定了網約車必須是新能源汽車,吉利投資的曹操專車全部用的都是新能源,滴滴在達沃斯論壇上也宣稱將來要全部換成新能源,或許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由網約車行業的出現又看到了一絲曙光,或者說加速了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來臨。這對新能源汽車生產商是個利好消息,也是新能源汽車自己做網約車平臺的原因。

第八問,互聯網企業為什麼看上網約車

答:網約車依託的技術基礎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而這些正是互聯網企業擅長的,現在互聯網企業都在做生態,講賦能,拿自己的核心去賦能給新事物來豐富自己的生態圈,高德,美團,攜程的大數據進行對駕駛者進行精確畫像促進智能出行,同時抓取來的新數據可以更好運用到自家生態圈別的方面上去。

第九問,將來誰是贏家,

網約車涉及的大致三個主要因素,1.技術上的,數據和算法,滴滴無休止的燒錢,一般認為是以金錢換空間,準確說是以金錢換數據,基於出行的軌跡得來的數據才能給精確匹配算法提供依據,滴滴目前積攢下的大數據以及派單智能程度是說一說二的,2.服務品質,以前是B2C比C2C要好,神州,首汽體驗都優於滴滴簡直不要太多,這個隨著滴滴由C2C向B2C的轉型,以後會怎麼樣目前還不清楚。3.經營策略,目前為止,還沒有賺到錢的網約車平臺,大家依舊在賠本賺吆喝,不是每個人都像滴滴,美團哪樣能大把大把燒錢,和滴滴老大正面硬槓也不明智,很多企業選擇了避開滴滴,做小眾市場,但是在這個耗資巨大的新行業裡短期內收益可能性幾近渺茫,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那,就算滴滴這樣的巨頭,背後的資本還有多少耐心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