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六次落榜,兩次被貶,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擋不住一顆熱血的心

中國古代,是真真正正的“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

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果你是世家大族,一定不會被選為下層官員,而普通庶民,不管多麼努力、多麼優秀,都沒辦法躋身上層。

然而有一個人的出現,憑著一股對理想和理念的堅守,打破士族壟斷社會上升渠道的現象。

不僅在政治領域留下了自己的光輝業績,官至吏部侍郎;而且在文學領域,由其開創的古文運動,一直影響到近代,持續了一千多年,被人稱為“百代文宗”。他,就是韓愈。

1

韓愈出生在官宦世家,然而家道中落,因此失去了祖上的蔭庇。

三歲時,身為秘書郎的父親病逝,從此韓愈便寄託在長兄家中,由兄嫂來撫養。

7歲時哥哥去京城,他又跟著去首都長安。

十多歲時,哥哥被貶嶺南,不久病故,年少的韓愈又跟著嫂嫂,扶著兄長靈柩返回中原。

韓愈生活的時代,唐朝藩鎮割據,中原是塊多事之地,經常遭逢戰亂。

為了避亂,韓愈一家去往南方。

童年的孤苦流離,往往會促人早熟,韓愈就是這樣的。韓愈幼年讀書非常刻苦,日記千言,加之天資聰穎,尚未弱冠便名揚一方了。

雖然如此,但是在科舉這條道路上,他算是栽了大跟頭的。

公元787年,二十歲的韓愈取得了鄉貢的資格,然後離開宣城,隻身前往長安應試。

韓愈,六次落榜,兩次被貶,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擋不住一顆熱血的心

如果命運是公平的,那麼韓愈在人生的前二十年已經經歷了那麼多劫難,接下來,該是一帆風順了吧?然而命運卻冷冷一笑,哼,他的失意才剛剛開始。

從公元787年到公元789年,三年時間,韓愈連續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全部以失敗告終。

但他是個執拗的人,雖然失敗了三次,仍然選擇回鄉苦讀,來年再戰。

公元792年,再次來到長安參加科舉,這一次,雖然只考了寒酸的第十三名,但好歹是榜上有名了。

然而在唐代,考上進士不等於有官做,還得參加吏部考試,叫博學鴻詞科,只有考上了這個,吏部才給你官做,為了儘早入仕,實現自己的理想,他

又踏上了另一個艱難的考試。

公元792年起,他又三次應博學宏辭科考試,又是三連敗的結局。在這期間,他也曾用過投詩獻賦這個方法,據說他給當朝宰相上過三封書信,結果呢,都如泥牛入海,沒有一點回音。

韓愈,六次落榜,兩次被貶,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擋不住一顆熱血的心

2

不過為了謀生,沒辦法,不能再等了,在好友宣武節度使董晉的推薦下,韓愈離開京城,試任秘書省校書郎,併成為宣武節度使推官。

秘書省校書郎這個官職我們並不陌生,好多大詩人都做過此官,但是通過考試才能上任的,韓愈還是頭一位。至於那個推官,節度使之下是副使,然後是判官和掌書記,再之後才是推官。

時為貞元十五年(799)。他寫了一首《贈張徐州莫辭酒》:

《贈張徐州莫辭酒》

莫辭酒,此會固難同。

請看女工機上帛,半作軍人旗上紅。

莫辭酒,誰為君王之爪牙?

春雷三月不作響,戰士豈得來還家?

這當是韓愈抵徐州後寫的第一首詩。但他在任職期間寫的最精彩之作,是《雉帶箭》:

《雉帶箭》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覆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

沖人決起百餘尺,紅翎白鏃隨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雉見人多而驚,驚而飛翔,將軍使勁射去。雉驟中箭猶能沖人急起稿費,隨即負傷墮地。紅翎指羽毛沾血,白鏃指箭頭光亮,即題目《雉帶箭》的修飾詞。雉的羽毛很華麗,所以末句說“五色離披”,以“馬前墮”作結,尤顯得餘情不盡。

蘇軾很愛此詩,以為妙絕,增大字書之。查晚晴說:“看其形容處,以留取勢,以快取勝。”所以此詩既寫射藝,又合詩藝……

然而幕僚的生涯還是讓韓愈

無法釋懷,韓愈回想起那八年悲慘的經歷,雖然有他自己心態上的不足,可統治者們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嗎?

韓愈,六次落榜,兩次被貶,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擋不住一顆熱血的心

他曾多次上書當朝宰相,卻沒等到任何音信,這難道是統治者對待人才該有的態度嗎?窺一斑而見全豹,又有多少像他一樣的青年學生就這樣被埋沒了呢?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揮筆寫下這篇《馬說》,為天下被埋沒的學子宣洩出壓抑在心中的憤懣。

韓愈想的是對的。天下被壓抑、被埋沒的人當然不只他一個。起碼,還有孟郊。

《送孟東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

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

故吾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

在文章裡,韓愈一面肯定孟郊的才華,勸慰他不要氣餒;

一面再次發聲,對當權者不理人才的懈怠態度進行有力抨擊。

3

地方節度使的職業生涯,與韓愈之前想象的京官生涯差遠了,沒多久就辭職,結束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重返首都。

公元800年的冬天,韓愈回到長安,第四次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

我們經常說“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先秦以及秦漢是文章的巔峰時期,諸子百家、左丘明、李斯、司馬遷、班固、賈誼、晁錯,他們燦爛的思想和瑰麗的才華宛若明星,讓文學的夜空熠熠生輝。

而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之勢漸起,所謂師道不過是誰兵多誰為之。

朝廷之上,科舉腐敗,師道更是無人提及,誰權力大誰為之。

師道不存,斯文掃地。

韓愈拍案而起——這怎麼可以?

公元801年,韓愈通過吏部銓選,被正式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高舉孔孟之道的大旗,高呼“尊師重道”,猶如一道閃電照亮黑暗的中唐天空,一掃頹廢與陰霾,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古文運動:公元9世紀的一場文藝復興。

宋代蘇軾評價韓愈說:“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確實,沒有韓愈就沒有古文運動,有思想的文章便會消亡,也不會有後來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道”與“師”相互依存,想要寫出載道的文章,尊師則是前提。

歷經了官場浮沉的韓愈,以一篇《進學解》抒發自己仕途蹭蹬的苦悶。

成語達人韓愈在這一篇《進學解》中就創造了二十三個成語。“業精於勤”“焚膏繼晷”“異曲同工”“佶屈聱牙”,都是出自這一篇,以及那句著名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直到今天,一輩又一輩的人還在用這句話來教育後生。

當然,韓愈也有自己可愛的一面,韓愈有一首寫給兒子的詩《示兒》,很有趣味:

《示兒》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此屋豈為華,於我自有餘。

韓愈,六次落榜,兩次被貶,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擋不住一顆熱血的心

按常理,寫給兒子的詩,總該聊聊人生、談談理想。

而韓愈寫的卻是自己奮鬥三十年、終於買房的經歷。這首詩大談特談自己的這所宅子環境如何優秀,往來的都是達官貴人,實在有些世俗。

然而一個志向遠大的人,也不妨是個有煙火氣息的人,人生豪邁的大志向,與生活飽暖的小滿足,並不矛盾。

人生就是如此,既有超凡脫俗的渴望,又有與世浮沉的樂趣,一高一低、一冷一熱之間,豐滿了人生的厚度,增添了人世的滋味。

韓愈,六次落榜,兩次被貶,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擋不住一顆熱血的心

4

安史之亂以後,在唐朝皇帝的身上再也尋不到當年李世民的風範了。中唐時期的這位唐憲宗治理起江山來,倒是與李隆基有幾分相像。

在他執政前期,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削平藩鎮,一度出現“中興”的大好形勢。可是後來,他寵信宦官、剛愎自用,最重要的是他在信仙好佛的這條路上一去不歸了。

公元819年,唐憲宗派遣宦官到鳳翔的法門寺將一段釋迦文佛的手指骨迎入宮中供奉。

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將佛骨輾轉各大寺廟,所到之處官民必須燒香拜奉。一時間,官不得盡職,民不得安生,長安城裡掀起一陣信佛的狂潮。

實在是看不下去的韓愈,絲毫不顧及會被貶職,寫下一篇《諫迎佛骨表》來勸誡皇帝不該如此迷信佛教,並主張燒掉佛骨。

在文章中,韓愈說:佛法這件事,在中國古代是沒有的,只有到了漢明帝,才從西域傳了過來。本來沒佛法的時候,中國的皇帝們活的很長,結果當皇帝們信佛之後,長壽的能有幾個呢?即使是推崇佛教的梁武帝,最後的下場也是餓死。

最後,韓愈在懇求道,將佛骨銷燬,以斷絕天下的迷信,如果上天有災禍降臨,皆由臣來承擔,絕不後悔。

就是這樣的語言,皇帝讀了之後也是大為震怒,要對韓愈處於極刑,多虧一眾官員為韓愈求情,才倖免一死,一朝被貶到潮州。

韓愈打點行囊,一個人上了路,而且在他心裡,這大概就是一條不歸之路了。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早上將一封諫迎佛骨的奏摺呈交上去,晚上就接到了被貶潮州的命令。一心要為聖上去除壞事,哪裡還顧得上這一把老骨頭呢?陰雲籠罩在秦嶺上,看不清家鄉的方向;大雪擁塞在藍田關,馬也無法前行。我知道你遠道而來的心意,正好到瘴江邊收斂我的屍骨。

命運剛好在這個時候放了韓愈一馬,唐憲宗大赦天下,韓愈改任為袁州刺史。

韓愈,六次落榜,兩次被貶,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擋不住一顆熱血的心

5

公元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可能韓愈自己也沒有想到,五十四歲的時候他竟然當上了兵部侍郎這個掌管軍隊的官。他出任兵部時,鎮州正發生大規模兵變,當地藩鎮殺掉朝廷任命的節度使,自己立了一個節度使,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韓愈被任命為宣慰使,隻身前往鎮州,大臣們都在替他擔心,認為韓愈會被殺掉。連“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聽說這件事時,也感嘆道:“韓愈可惜。”他是在為韓愈的安危而擔憂啊。

皇帝也後悔了,就讓韓愈先別進去,在邊境看看,觀察一下形勢。

韓愈說:“皇上任命我為宣慰使,如果害怕死亡而不去,這不是做臣子該做的。”

於是毅然隻身前往,他走進鎮州軍營時,士兵們劍拔弩張,可他踏馬而歸的時候,卻才和主帥喝過了酒。

只用了一次談話就說服了作亂的將士,而且還赤手空拳的解救出了被綁架的朝廷命官,這真的很不容易!

韓愈,六次落榜,兩次被貶,大起大落的人生也擋不住一顆熱血的心

6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初春的細雨如酥油般撒在京城的街道上,遙遙望去遠處已一片青翠,可走進看來,卻沒有草影花形。這朦朧綠意的早春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遠勝過綠柳如煙的盛夏。

寫這首詩時,韓愈已經五十六歲了。雖然他自己不知道,但事實上,他的生命只有一年了。但這首詩裡我們完全看不出蒼老,字句間滲透出來的仍然是希望、生機與生命的美好。

據說這一年韓愈邀請身為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同他一起春遊,可張籍卻以年老事忙而推辭。

韓愈卻不甘心,便寫了這樣一首詩來觸發張籍的遊興,也暗示他歲月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太在意它。

回望韓愈的一生,前半生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家庭和志向的雙重壓力讓他喘不過氣,甚至被人稱作憤青。

然而他不認命,不服輸,卯足了盡頭一心想要入仕救國。最終,以一己之力,促進了古文改革運動,一掃頹唐氣息,在他去世以後,依舊對後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