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三寸金蓮”:女性解放與國族復興

小時候,看見鄰居高奶奶的一雙小腳,很是好奇!

高奶奶是老黨員,抗戰時“跑敵情”,就憑這雙小腳,抱著孩子一口氣跑過5道溝,真是難以想象啊!

據說,高奶奶老家在關外,3歲時就開始“裹小腳”了, 因此,高奶奶的腳可稱得起是“三寸金蓮”。


遠去的“三寸金蓮”:女性解放與國族復興

清末少女

纏足是我國古代流傳了幾百年的一種陋習,父母在女兒幼年時,就用布把女兒的雙腳包裹起來,使其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

遠去的“三寸金蓮”:女性解放與國族復興

小腳腳骨圖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這種幾近殘廢的腳被認為是美麗的。

很多時候,女兒成年時如果是一雙大腳,還會嫁不出去,或者受到世人的歧視。所以有的時候,即便母親心疼女兒,也不得不含淚為女兒纏足,防止她在日後受到“非議”。

一直到明代,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清代曾出現反對纏足的強烈呼聲,但此時纏足之風卻難以停止。

遠去的“三寸金蓮”:女性解放與國族復興

繡花小鞋

近代以來,尤其是民國成立之後,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纏足這一摧殘女性身體的陋習受到批判,尊重女性權益的呼聲日益升高。

從政府到民間社會、從男性知識分子到上層女性,都開始注重纏足這一問題。到了民國初期,抵制纏足已經演變為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不纏足”運動。這場運動參與主體多、範圍廣,越來越受到歡迎。

一、官方出臺禁足政策

民國初期,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 進一步推行禁纏足政策,先後頒佈了《大總統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內務部通諮各省勸禁婦女纏足文》《禁止婦女纏足條例》,禁止纏足之風終於有了法令依據。

遠去的“三寸金蓮”:女性解放與國族復興

期刊局部

民國十八年二月( 1929 年 2 月),當時的瀘縣知事公署發佈了 《為禁止婦女纏足及男子留長髮等陋 習事的訓令》,要求張貼布告讓鄉愚 瞭解纏足之害放足之利。

訓令中寫 到:婦女纏足危害甚大,適來都邑地 方此風難殺,而窮鄉僻壤仍多頑梗不 化之,婦女對於女孩纏裹如故,茲由 本公署撰就勸戒纏足。佈告除分發及 各團局外,合亟令仰該團張貼布告一 面,待令各團甲按照佈告意旨隨地講 (講)演廣為勸導,俾一般鄉愚鹹知纏足之害放足之利,庶可掃清惡習以 躋於世界大同仍照將遵辦情形,暨張 貼布告處所具報查考此令。

二、《大公報》等媒體廣泛宣傳

《大公報》從創辦之初就致力於勸誡民眾摒棄纏足陋習。第一期便刊登了《戒纏足說》,足見其對纏 足問題的重視。該報不僅刊登有關反纏足的來稿,也積極以報社名義發文,竭力勸導,無懼詆譭和謾罵。在清末的近十年中,《大公報》為反纏足運動積極造勢,始終不遺餘力地倡導這一運動。

遠去的“三寸金蓮”:女性解放與國族復興

大公報

該報認為纏足嚴重影響國家強盛,欲強盛中國,必先去纏足惡俗。正如當時的有識之士所言, “女足不馳,中國必不強,人才必不盛,白種必不可勝,昇平必不可至”。

《大公報》認為纏足影響國運的維繫。因為“婦女為國民之母”,婦女纏足後遂成“殘廢”,氣血不能流通,不但影響其能力、思想的發達,而且對其所生後代的健康亦多不利。

《大公報》還認為纏足事關國家的文明形象,中國欲入世界文明之林,必先去纏足惡俗。華夏本為數千年文明之邦,但因其時國內吸菸、纏足之風盛行而被西人目為“鴉片國”“紙菸國”“纏足國”,要改變國家形象,必須“力圖改良,痛除積弊,使我中國漸漸的變化到文明道德的地步。

三、知識分子不遺餘力地推動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文明的不斷傳播,纏足作為一種奇異的風俗,被西方人置於一種迥然不同的評價體系中加以重新審視。纏足不僅損害女性身心健康,而且導致民族積弱不振。近代中國的知識精英將西方人對纏足的認識加以吸收,把婦女雙足的解放視為抗敵禦侮和復興國族的重要一環。

正義的知識分子非常痛恨纏足,例如康有為曾言,纏足“且勞苦即不足道,而衛生實有所傷,血氣不流,氣息汙穢,足疾易作,上傳身體,或流傳子孫,棄世體弱,是皆國民也,羸弱流傳,何以為病乎?試觀歐美之人,體直氣壯,為其母不裹足,傳種易強也。今當舉國徵兵之世,與萬國競,而留此弱種,尤可憂危矣”。

袁世凱也認為, “今纏足之婦,氣血羸弱則生子不壯,跬步伶仃則教子者鮮。幼學荒廢,嗣續式微,於種族盛衰之故,人才消長之原,有隱相關係者。”

遠去的“三寸金蓮”:女性解放與國族復興

康有為

流傳了幾百年的陋俗,終於在近代知識分子、報刊媒體和官方的推動下被廢除了,這是一件對國家、民族和民眾健康都有巨大好處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