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貴族

自從“王的女人”整出個“哈利波特式建築”,說貴族是件危險的事情,容易貽笑大方。不過,我這種小人物,蹭熱度就像碰瓷,弄不好是要發財的!

談貴族,貴族到底是什麼?度娘給的答案是: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以及當代君主國家中享有世襲特權的統治階級的上層。這個解釋太單薄,似乎不是我理解的貴族。

貴族首先需要血統,他們的祖先是可以追溯到黃帝的,黃帝在往上,可以到女媧造人。意思大概是,貴族是女媧親手捏製,親口吹氣的那些泥人的後代,我們這些用柳條抽打出來的泥點子的後代,血統差遠了。西方有悠久的貴族傳統。傳說,這些人是奧林匹斯山上眾神鬼混的後代。雖然這東西純粹騙人,但說的久了,大家也就信了。其次要富貴,有爵位才叫貴,王為最貴,公侯伯子男,最差的叫士。丞相太守縣太爺是皇帝授予的官職,不能傳承,成不了貴族。只有富也不是貴族,貴族得有對應朋友圈,富的沒事幹,想給自己貼貼金的,可以找沒落的貴族幫忙,不過人家可能會愛搭不理,熱臉貼了冷屁股,談感情傷錢。貴族還的有份,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貴族精神。

中國最後的貴族

彬彬有禮、溫文爾雅、視榮譽和尊嚴重於生命,果敢勇健蔑視強權,這是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人對歐洲中世紀貴族精神的良好印象,而在一些經過修飾的文學作品中,貴族的形象則更拔高到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地步,因此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的說法。

講一個西方的笑話,來品品西方的貴族精神。伯爵大人兩年來第一次走進了伯爵夫人的房間,面對妻子驚訝的目光,他舉起手中的書晃了晃,說:“我在椅子上坐一晚上,天亮就走。”隨後他補充了一句,讓伯爵夫人淚流滿面:“聽說,你……懷孕了。”

法國大革命時,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王后,被反綁著雙手推上了斷頭臺,押送的人用力過大,讓她沒站穩腳,一下子就踩到了劊子手的腳上去了,王后馬上說:“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伯爵和王后的氣質是不是很讓人欽佩?不過,作為中國人,完全不必用過於豔羨的目光看待中世紀的貴族,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同樣曾經有過氣質高雅的貴族時代——殷商與西周,彼時的貴族們的表現比起中世紀的歐洲來絲毫也不遜色。

中國最後的貴族

崔杼要殺齊莊公,有個人叫陳不佔,聽說國君有難,要奔赴救援。要去的時候,吃飯拿不住飯勺,上車抓不住車軾。他的車伕說:“像這樣膽小,去了有用嗎?”陳不佔說:“為國君犧牲,是道義準則;膽小怯懦,是我個人的事。不能因私害公。”於是就去了。聽到武器碰撞兵員呼叫的聲音,就給嚇死了。

從殷商到春秋,千餘年的跨度培育出一個稱謂“士”——在精神和道德層面高高在上的貴族階層。他們即便是在兵戎相見以命相搏的戰場上都嚴格的按照禮儀和程序來戰鬥,而不是單純的為了獲取勝利不擇手段。

宋國內亂中,死對頭華豹和公子城狹路相遇。華豹一箭射出,箭頭從公子城的耳邊穿過,公子城彎弓搭箭準備回擊,但華豹手快又把弓拉滿了。公子城大叫:“你已經射我一箭讓我受傷了,還不給我還擊的機會,真是卑鄙無恥。”潛臺詞是,你這不符合貴族的作風啊!華豹一聽,居然真的放下了弓箭,等著公子城回擊,於是,公子城一箭把華豹射死了。

晉楚邲之戰時晉軍潰不成軍,一輛晉軍戰車在敗逃過程中陷進泥坑裡,馬也不聽使喚,一籌莫展之際,在後追擊的楚軍居然主動下車,上前幫助晉軍修好車軛,讓對方逃跑,自己繼續追趕,沒走幾步晉軍戰車又壞了,楚軍再次幫助修理戰車,然後再追,到了五十步後楚軍就不追了,按規矩只能追這麼遠。

咱們的貴族在風度氣質上絕對不亞於歐洲。

嗶嗶了這麼久,到底誰是中國最後的貴族。你上網搜一搜,答案一大把。有名媛,有紈絝子弟官二代,有皇族後裔愛新覺羅氏,眾說紛紜。我的答案是——項羽!

項羽,名籍,字羽,祖籍項城。本姓羋。《史記》說:“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跟楚王是一家,血統沒問題(弄不懂姓氏的關係,可回看《羋月你竟然是這樣的宣太后》)。

項羽少有大志,讀書覺得無聊,習武覺得勞累,叔父批評,還頂嘴說要學就學“萬人敵”,於是叔父教他兵法。一次秦始皇出巡,項羽見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挑戰強大的對手,才是貴族的理想。彭城之戰,項羽以3萬擊潰劉邦56萬諸侯聯軍,幾乎完勝。但是項羽並沒有乘勝追擊,一鼓作氣的消滅劉邦,這是貴族的風格。等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他吟唱著: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奈若何?

中國最後的貴族

他關心的是自己的烏騅馬和愛姬,這群烏合之眾,誰能擋我?待到烏江岸邊,他不會向劉邦乞降,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而引頸自刎,以頭顱送給朋友換取功名,這是貴族的氣概,兒女情長英雄氣短。虞姬是否自殺,最接近時代的史書,都沒有寫過,然而後人相信這是真的,那是對英雄的讚美。歷史上很少人嘲笑項羽,這是對貴族的尊敬。

成王敗寇,歷史鐵律。然而,項羽戰敗,自刎烏江,楚地全部投降了漢王劉邦。唯有魯城(今山東山東曲阜)堅決不降,劉邦親率大軍,揚言要屠戮全城。兵臨城下,劉邦想到魯城是孔子的故鄉,魯人向來恪守禮義。項羽曾被楚懷王封為魯公,這裡的人民也將他奉為君主。他們為君主守節,是會不惜一死的。於是,他便命人取來項王的頭顱讓魯人看。守城的李將軍一見,當即拔劍自刎,魯城父老這才全部投降劉邦。劉邦就按“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把項王的頭顱安葬在距魯城不遠、泰山腳下的谷城(今山東平陰縣),自刎的李將軍被陪葬於霸王墓側。精神高貴,即使敵人也需尊敬。

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這是後人對貴族精神的嚮往。貴族隨著時代消亡,貴族精神卻非常值得提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