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期,大腦損傷的後果

對大腦的傷害可能發生在任何情況下:孕期母體內的有害物質;在圍產期生產過程無法順利進行;嬰兒期及後來所遭遇的事故、疾病或傷害都可能導致腦損傷。對這樣一個重要器官的損傷必須非常重視;但由於腦細胞無法再生,唯一的希望就是一部分腦細胞可以擔當受損部分的功能――但這樣的可塑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

不同時期,大腦損傷的後果

大腦的各個部分是否有各自專門的心理功能,這是一個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的問題,而且至今沒有定論。毫無疑問,某種定位的確存在;例如,語言主要依靠左腦的皮層,而空間能力依靠右腦皮層。那麼,如果這些作為基礎的皮層受到損害,這些功能會怎樣呢?可能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但不完全――取決於兒童的年齡,因為年幼兒童的腦損傷往往會比年長的兒童恢復的好。它還取決於腦損傷是雙側還是單側,以及受到影響的具體心理功能本身。

不同時期,大腦損傷的後果

大腦發育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1. 產前和嬰兒早期。在這個時期即使是雙側損傷也可以得到相當好的恢復――至少就具體功能而言。未受損傷的部分會擔當它們通常不會負責的功能。可塑性在這一時期最強,神經元的重大重新組合仍有可能。

2. 兒童期至青春期。單側損傷的恢復仍很有希望,但雙側的損傷則不然。功能從一個半球到另一個半球的轉移尚有可能。例如,當左腦受損,右腦可以“重修”語言功能。

3. 成人期。由於神經元的組合不再像以往那樣富有彈性,此時單側和雙側損傷都更可能產生永久性缺損。例如,在左腦受損後,多數成人都無法完全恢復語言功能。可以料想,這是因為右腦已經高度專職化而不能擔負本職以外的功能。但某種程度的恢復仍然是可能的;即使在少年期以後,大腦也並未被完全定型,並可進行一定程度的重組。

不同時期,大腦損傷的後果

一般來說,年齡仍是最重要的治療依據。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治療還取決於受到影響的究竟是具體的能力(如語言或視覺一空間能力)還是一般智力。儘管早期腦損傷比晚期腦損傷較少導致具體的功能缺損,它們對一般智力的影響恰好相反:早期腦損傷更容易導致總體智力水平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神經元重組過程中發生的錯誤或無用連接。

不同時期,大腦損傷的後果

因此,與成年人的大腦相比,成長中的腦損傷相對而言既是更堅韌也是更加脆弱的。恢復的程度取決於三種因素之間的複雜互動:損壞發生的年齡、被損壞的半球(單側還是雙側),以及評估的對象效果(是特定功能還是一般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