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了解孩子注意力吗?

我主要从事儿童注意力训练相关工作,接待过无数家长。每一个家长都是为了孩子注意力问题前来咨询。但是,我想问一下各位家长,你们真的了解什么叫注意力吗?

听到这个问题,家长可能有点语塞,虽然我每天都说注意力,但我貌似对注意力又一无所知,我只知道孩子听课不好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家长说的也没错,听课不好,确实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他并不是注意力的定义。

在分享之前我们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

  1. 孩子看动画、打游戏的时候非常专注,是不是注意力很专注?
  2. 我可以让孩子边抄单词边听歌吗?虽然他抄的无错误。
  3. 孩子总是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3分钟的热度,我该怎么办?
  4. 孩子搭积木很专注,可是我着急出门,我该打断他吗?
您真的了解孩子注意力吗?

其实,这些例子都和注意力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什么是注意力。注意力的心理学定义: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其中的关键词是“指向”和“集中”,也就是注意力的基本特征。指向指的是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通俗的理解就是,我的眼里只有你,众里寻她千百度。集中性指的是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如果还用恋爱讲的话就是我对你的爱有多深。注意力就是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需要注意的信息并且持续高强度关注。

知道了什么叫做注意力,那么注意力到底有什么作用,让家长如此关注?

作为家长,想要孩子拥有注意力,应该是在信息化的时代,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具备自我学习、选择信息的能力,更甚至享受注意力带来的红利。那么,注意力的作用就一目了然。

第一,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注意力,会影响学业。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学业成绩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之一;

第二,注意力是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分析力的基础,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从而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

第三,注意力具有经济学的基础。迈克尔.戈德海伯在《注意力的购买》中提到,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如今的热搜、头条、明星热点都是为了博得大众的眼球,谁能在众多的信息中获得大众的关注,带来的就是流量和变现。注意力如此重要,就需要对注意力有更好的理解,才能更好的拥有注意力。

您真的了解孩子注意力吗?

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产生的注意。在小学低龄阶段尤其明显,比如教室外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孩子的关注。家长经常说的孩子看动画、打游戏很专注就是无意注意,这两个活动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看动画、打游戏的专注并非专注。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高年级学生相较于低龄学生有意注意更好,体现在自我控制力不断发展。像听课、写作业这种需要意志努力并且有目的的活动都需要调动有注意,才能保证完成的质量,也就是家长经常说的注意力。

第三,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是有目的,但不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听课更好,就是调动有意后注意,听课这项技能在培养中提高了;再比如老司机开车聊天就是有意后注意。

在了解不同行为的注意力后,我们接下来聊一聊注意力的4个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您真的了解孩子注意力吗?

注意的广度顾名思义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对象的个数。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个实验,准备黑豆、白盘子和黑布,抓一把黑豆撒在黑布上的白盘子里面,只有一部分黑豆掉在白盆子里面,等这些黑豆在盘中稳定下来,让孩子立刻说出盘中的豆粒数,可以测试孩子的注意广度。这是耶文斯在1871年做的实验。结果发现,在盘中多过5粒的时候开始出错,不超过8粒的时候错误率在50%以下,8-9个的时候错误率在50%以上。能够看到不同数量的豆子就是注意广度好坏的标志。研究表明,在0.1s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够把握8-9个黑点、4-6个不相联的英文字母、4-5个没有联系的汉字、5-7个没有联系的数字、3-4个没有联系的图形。

注意广度的提升可以带孩子做一些听觉的顺数、听故事仿说等,视觉的划消、舒尔特等。长期训练会发现,孩子的听课质量更好,看书速度更快。

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稳定的将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或者活动中。注意的稳定和转移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孩子每天都在这两种状态下转换。比如上语文课,要注意稳定才能保证听课质量,要转移的好才能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全神贯注,而不是还对语文课意犹未尽。

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时长不同,大致的时长为年龄乘以2加上2min。因此,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发展规律要求孩子注意力时长。曾经接待过一个家长,要求5岁的孩子写作业到凌晨2点,只要写的不符合妈妈的心意,涂了再写,结果孩子每天用傻笑来应对自己的压力,这个时长显然不符合孩子生理发展特点。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让其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好,比如搭积木就是很好的活动,既可以让孩子有耐心,还可以练习孩子的精细动作。在孩子投入搭积木的时候,尽量不打扰。如果经常打扰,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状态。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真的很着急,比如还有30min出门,那就给孩子安排一个30min的活动.提前和孩子讲好,还有30min出门,提前的约定在尊重孩子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推荐几个培养孩子注意力稳定性的项目和游戏。划消、舒尔特、格仿画可以给孩子经常做,每天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时长会不断增加。家长还可以带孩子搭积木,进行闭目凝神法等。

闭目凝神法要求:闭上眼睛,先想想眼前有一个点,点的大小方位颜色自己决定,自己心理的意念去盯这个点,接下来做下一个动作,由一个点进行延伸,轨迹自己决定,可以走直线、曲线,慢慢的将点换成线,将线换成面。由点变成任何形状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沉浸在大脑构建的世界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每天2-3次,一段时间会发现,当孩子去构思一道题目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

注意力的第三个品质是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区别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对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和活动缺少充分指向和集中的一种状态。举个例子,写作业的时候,橡皮突然掉了,去捡橡皮就是注意的分散;当你写完作业,再去捡橡皮就是注意的转移。前面的例子说到孩子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3分钟热度就是注意的转移太快。

注意的转移快是因为新刺激的性质更加吸引人,儿童的大脑皮层不断发展,出于对新鲜刺激的渴望,注意力下意识的不断切换。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更稳定,减少转移,那就需要让学习变得有趣。分享几个方法:

第一,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园期间不断塑造。家长需要树立榜样作用,给孩子营造家庭气氛,家长觉得学习很有趣,孩子自然耳濡目染。比如家长回家喜欢看书,孩子自然喜欢看书;家长回家就拿着手机刷,就不要责怪孩子喜欢玩手机了。

第二,重视孩子的提问。家长需要记住一点,孩子的认知经验没有成年人丰富,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学习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世界,只有保留孩子的提出疑问的能力,才会让孩子保持学习的乐趣。

第三,将学习生活化。课堂不是唯一学习知识的场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能够提供我们很多的学习机会。数学的加减乘除可以和孩子逛超市的时候进行,比如你今天只能买20元的零食,你要买哪些?出于吃零食的欲望,您会发现孩子一定精打细算;如果孩子喜欢恐龙,在和孩子读喜欢的绘本、故事书的时候学习生字;英语的学习尽量情景化融入,比如孩子学习Apple的时候,家里的苹果就派上用场。

注意力的第四个品质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是有要求的。第一,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纯熟的程度,以至于不需要太多的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第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必须相互关联并形成固定的反应系统。例子中一边抄单词一边听歌就是注意分配。在不要求学业习惯的基础上,这种做法并非不可。

很多低龄阶段孩子上课无法边听边记就是注意力分配能力不好的表现。接到很多家长咨询孩子不能边听边记,我们就重点聊一下上课记笔记这件事情到底有多难。

您真的了解孩子注意力吗?

边听边记的本质是视觉、听觉、动觉的相互配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有学业行为,单独听课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更何况还要记笔记。如果视觉、听觉、动觉、没有一个是相对纯熟的,那记笔记简直天方夜谭。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家孩子笔记记得好,那您需要关注一下,您家孩子上课内容是否都听懂。他也许牺牲了听课,而换取笔记。

小学低龄的孩子无法做到边听边记怎么办?家长就要在听课和记笔记中做一个抉择。那家长需要注意了,听课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学习课上知识,建议让孩子认真听,先不做笔记。随着年龄的提高,听觉和视觉能力提高,记笔记就没有那么难了。

其实细心的家长会发现生活中好多注意分配的例子,比如边织毛衣边看电视、边炒菜边听新闻,自弹自唱等。生活中的一些小游戏就能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分配能力,边抛球边回答简单的问题、跳蹦床接球数数、小时候喜欢玩的抢椅子、萝卜蹲、逃抓手指的小游戏都可以练习我们的视觉、听觉、动觉的配合能力,提高注意分配能力。

听课不好,只是注意力不好的表现,需要考察孩子注意力品质的好坏,取长补短,只有四个品质都好,注意才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