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钱小宇宙:对祭拜仪式的别样解读

对纸钱符号功能进行解释的最佳途径,是把它看成是构成仪式符号系统的一部分。为了完成对纸钱的解释分析,我将利用两个分析模式,一个是本土的,一个是外来的。


纸钱小宇宙:对祭拜仪式的别样解读


本土的分析模式就是中国人所熟知的阴阳五行的宇宙体系。在中国人传统的认知中,阴阳五行就是宇宙持续更新的过程。它是分析论证的基本准则和最高的逻辑范畴,具有终极规范性,并且,由于从根本上无可置疑,它具有了一种宗教般的神圣性。李约瑟认为阴阳五行在认知上具有不可化约性,并称之为“互性思考”(correlative thinking),它假设所有事物都处于一种相互关系中,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纸钱小宇宙:对祭拜仪式的别样解读

李约瑟(1900-1995)


外来的分析模式源于人类学家所熟悉的仪式过程理论,这一理论从阿诺尔德·范·热内普开始,再到维克多·特纳和特伦斯· 特纳。仪式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秩序中,它具有机制上的恒定性。在这里,我的侧重点是仪式过程的象征符号——也就是它作为系统模式的机制——而不是它的社会功能,虽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关联。阴阳五行和仪式过程,这两个分析模式共同产生了整个仪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其标准规范秩序。两者的目的,都在于打开通往阴间的大门以促成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连接。由于这一连接充满了潜在的失序、含糊和焦虑的可能,所以,纸钱在这一仪式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创造一个有序连接,这也正是纸钱作为仪式现象的意义所在。


纸钱小宇宙:对祭拜仪式的别样解读


供奉纸钱是三个供奉步骤中的一个部分,也是整个仪式的五个步骤之一。仪式“五内嵌三”的步骤(蜡烛、[香、食物、纸钱]、鞭炮)使阴阳五行中的五个部分相互协调。阴阳本身就是宇宙更新的生生不息。宇宙更新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蕴含了一个涨落起伏的律动过程,这是一个第三时刻(a-third-moment),一个更新的时刻,一个超越的时刻——超越是因为宇宙更新,意味着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换时暗含着一个转变或者说逆转的时刻、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回转,从而形成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所说的“交融”(chiasm)或者“肉身中的世界”(the flesh of the world)阴阳的三个阶段的核心,并置了三位一体的三次供奉(香—食物—纸钱)。五行是把阴阳置于一个更为精细的五阶段宇宙循环中:水—金—土—木—火。仪式(蜡烛—香—食物—纸钱—鞭炮)则是对五行的模仿。仪式中的五种元素,通过释放热量的形式来变换形态,这本身是一个升华的过程。每一种元素升华的过程都伴随着五官感知(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的强化,每一种感知则是与阴间沟通和实现宇宙更新的经验和仪式的基础,而每一种感知又都是阴阳的一种呈现形式。

纸钱小宇宙:对祭拜仪式的别样解读

中国的仪式是几乎具有世界普遍性的仪式中的一个版本(可能是一个顺序倒置的版本)。这个普遍性仪式一般都包括熄灭火焰、禁食、点燃新的火焰这几个仪式的主要阶段。中国的仪式大多由三个阶段构成,中心在宴会而不是禁食:点燃、宴会、再次点燃(我们也可以换用“外部火焰、内部火焰、外部火焰”来表示这三个阶段,这在稍后的论述中会更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三个过程,是由鞠躬或者是在点燃和供上祭品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净化仪式标示出来的。整个仪式过程,不仅与阴阳的三阶段相协调,而且与维克多· 特纳关于“仪式过程”理论中的三阶段:分离(disaggregation)、阈限(liminality)和聚合(reaggregation)相吻合。


纸钱小宇宙:对祭拜仪式的别样解读


第一个阶段是从日常生活世界中分离,对应的就是点蜡和上香。第二个阶段是阈限,也就是与鬼神进行沟通,对应的是上香、供饭和准备纸钱;其中供饭是仪式过渡和升华进程的焦点。在维系家庭关系的情境中,比如祭奠去世的家庭成员的仪式——跨越了一个在日常情况下难以跨越的界限,以此实现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第三阶段,则是通过烧(事实上就是重新点燃)纸钱和放鞭炮,实现与日常生活的重新聚合。所有的分离,都预示着聚合:从日常生活中分离,预示与鬼神的聚合;与鬼神的分离,则预示和日常生活的聚合——这就是仪式过程中的阴阳五行转换来实现的。


纸钱小宇宙:对祭拜仪式的别样解读


节选自[美]柏桦著,袁剑、刘玺鸿译:《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91-94页。


纸钱小宇宙:对祭拜仪式的别样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