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那么多酒,您知道“习酒”?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每一杯酒都很有名头!喝酒的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听过那么多喝酒的方法。

说到这里,第一杯酒叫“识其味”,喝酒“识其味”追求六个字。

首先追求的,一定是高度酒,50度以上的。偶尔也喝50度以下。50度以上,这是一个‘高’。第二,‘清’。酒拿过来看,就看透明度、洁净度。第三就是“香”,真的我特别同意,不能那种串串的香,一定是那种粮食出现的自然的香。但是现在很多人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香,所以人家说这是芝麻香,你就芝麻香。人家说这是酱香,你就酱香。第四个,就是纯喝的那种感觉,其实纯度也有特别烈的,也有特别爆的,当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生追求不一样,所以还是得有点‘绵’的那个劲,下去以后,什么叫‘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食道是怎么走向。”

喝酒讲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安全性,酒必须是安全的,有些是人可以品出来的,有些是需要设备才能检出来的,我们需要检几十种成分甚至上百种成分,证明这个酒是安全的,现代科技护航。第二是舒适,喝了以后不上头,口不干,头不疼,喝了以后第二天还想喝。第三个就要有风格,这个酒是独特的,有自己的风格特征、有关独特性。总的来讲,一个好酒,基本功能还是要你喜欢喝。

风吹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雨后的空气清新,三人饮酒,酒味飘香,第二杯,名曰“辨其格”。

李白让酒、酒文化普及给千家万户,他写的那些酒诗,都证明他是懂酒的,会酒的,爱酒的。李白喝酒还很懂人生。虽然说他对皇帝是“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但一旦国家有难,他60岁的人了,杵着拐棍还要仗剑报国,那种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有国才有家的感情真让人敬佩。所以,李白是中国特别懂酒的人。

知章跟李白的那次巧遇,其实不是巧遇,也不是偶遇,是恰恰对的时机,对的地点,两个人那次酒局,李白读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贺知章跟他两个人喝得抱头痛哭。李白是懂酒的,而贺知章是那个时代懂李白的。唐朝的酒仙里面,酒量最大是贺知章,《饮中八仙歌》里八仙是有顺序的,为首者就是贺知章,不是因为他岁数大。“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他80岁的人还能喝五斗支,一斗支是2200毫升,五斗支11000毫升。

第三杯酒“通大道”

我们不主张酗酒,不主张滥酒。在推广“我是品酒师,醉美酱香酒”活动的时候,他倡导喝好酒,少喝酒。少喝一点,喝好一点。这样对工作、生活、身体都有好处。喝醉了总是不太好,特别是酿酒很辛苦,工人一滴汗水一滴酒,做出来这个酒真的非常不容易。这样这个酒拿出来以后,如果去滥饮、酗酒,最后又把它吐掉,真是太可惜了。

制曲确实特别辛苦,传统工艺的酒都是手工生产,而且贵州那边高粱还那么贵,不会喝的话真的太太太浪费酒了,也太太太浪费工人们的辛苦劳动了。

喝酒本来是一个很愉快的事儿,我们讲喝酒,还是应该做到娱人娱己,让别人快乐,让自己也快乐。喝酒还是需要碰撞出一些火花,如果是单纯买醉,借酒浇愁我觉得咱们能不能换个方式,换个便宜点的。”

樽者贤言说天下,对君酌酒品人生。君子饮酒,如品人生,有一颗贤者之心,博爱世人。所以,第四杯酒便叫“行其义”。

习酒已经办了十一年的公益活动“习酒·我的大学”。从2006年开始习酒就开始搞“我的大学”,今年继续出资千万延续公益助学活动,这是一个大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心。

“虽然我们做这个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是我觉得我们更大的慈善还是把这个企业经营好,因为在我们的背后,现在有四千名工人,他的背后就有四千个家庭,还有几万人给我们种粮食、包装材料,我们也是几万人在吃习酒这碗饭,我们把企业做好,把这帮人带着走,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我们再做一点其他的公益方面的事儿,也算我们企业对社会、对当地的人一点贡献。”

喝了最后一杯酒“和形神”,叫三日不饮酒,形神不复相见。哈哈,爱喝酒的人果然离不开酒!


喝那么多酒,您知道“习酒”?

习酒


---------------------------- --------------- --------------- --------------------------

真品 正品 人品

各位有任何的见解,可以评论留言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