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記日記說情詩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週記日記說情詩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在中國古代,關於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寫他們的詩詞也都比較多,其中最著名的個人認為當然是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但是也有一首作於東漢後期的古詩《迢迢牽牛星》,也是七夕詩作中的佼佼者,而且行文顯得非常的唯美。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迢迢牽牛星》是以織女的角度來描寫牽牛織女故事的離歌,成詩時代在東漢後期,將這首詩和同時期的文藝作品對照參考的話,我們很容易發現。在東漢末年到魏晉這段時間,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基本定型,而且流傳頗廣。

週記日記說情詩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這首《迢迢牽牛星》是出自於《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由南北朝時南朝蕭統編纂,他從傳世的無名氏古詩中選錄了19首編入文選,是中國東漢魏晉時期五言詩的選輯。如上面所說,這19首基本上都是一些無名氏所做,作者不可考,雖有人認為可能是曹植王粲之類的出名文人,但沒有實證,且稍加考證就知道,應該不是他們,年代內容不符。這些古詩應該是在東漢末年的幾十年間多位文人所做,而且這19首古詩也沒有標題傳世,基本上現在說的標題都是以詩的首句作為標題,應該說這是這些埋沒於歷史的文人的不幸,佳作傳世卻無名可署……但對於這些古詩和我們這些後人而言,這十九首詩卻是幸運的,沒有流失於歷史長河。

另外的十八首詩分別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採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週記日記說情詩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這十九首詩是樂府古詩的顯著代表,深刻地再現了東漢文人在漢末社會動盪,思想大轉變時期的生活與情感,同時也展現了儒道思想合流時期文人世界觀的演變,中國士人個人意識的覺醒和生命價值的發現在這些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親切的詩句中都有體現,而詩句本身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也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協在《文心雕龍》稱為“五言之冠冕”。

由於成詩年代處於東漢末期軍閥混戰的亂世,所以這些古詩內容多為一些離愁別恨,彷徨失意,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在當時社會環境下,政局不穩,連年征戰,生逢亂世人不如狗,思想消極,情調低沉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咱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和平年代。當然,這些古詩的藝術成就都很高。雖然表述的都是離愁別緒、彷徨失意、感慨人生,但這些情感卻是人類生來就共有的體驗和感受,所以這十九首古詩不愧為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和歷史文化遺產,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不斷為後人傳唱演繹,深刻的影響著中國文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

週記日記說情詩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我們來看一看今天要說的《迢迢牽牛星》,這首詩比較短,表述的情感卻比較深刻。詩文的前兩句描述了牽牛星和織女星在銀河兩邊,然後以織女的角度描寫了雖然也在努力的擺弄織機織布,不停的織布,織布機不停的響……但一整天下來也沒有織成一段布,因為心不在織布上,光在那哭了。為什麼呢?因為織女感慨,雖然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但是隔在她和牽牛之間,就是一道有形的屏障,銀河有形,屏障無形?所以即便隔河相望,卻也只能相對無言淚千行。

週記日記說情詩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首詩也是對現實的一種描寫吧。在當時的戰亂年代,有多少親人愛人在戰亂中流離失所,隔江生死茫茫話淒涼的是事應該是有很多的,就愛情角度而言,引申出的基於倫理、宗族觀念下對愛情的阻隔正如銀河一樣使兩情相悅的人卻不能長相廝守。面對這種阻隔,卻無力反抗,但也不會輕易順從,所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就成為無聲的反抗,愛情的表達,離別的悽苦,愛情的悽婉於這十個字間表達的淋漓盡致,成為千古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