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雲黨課”:重溫戰“疫”一線 共話黨員擔當

學校中醫藥學院開展系列雲黨課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學校利用互聯網等媒介和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工作和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中醫藥學院學生黨總支創新舉措,自3月27日起連續舉辦三期杏林“雲黨課”主題黨日活動,數百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齊聚雲端,同上黨課,聆聽抗疫故事,共話黨員擔當。

學院結合時事熱點,有的放矢,精心編排黨課內容。三期黨課分別以“援助湖北前線專家分享抗疫故事”、“中醫藥抗疫在理論上與臨床上的優勢”、“從武漢抗疫經歷談中醫藥文化自信和發展機遇”作為主題。活動取得良好成效,已經成為學生黨員們喜愛的一張“黨建名片”。

援鄂醫療隊員分享戰“疫”經歷


3月27日的第一次主題黨日活動,邀請了學校06屆中西醫臨床醫學的優秀畢業生,也是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援鄂醫生秦思。秦思是國家緊急救援隊(廣東)的隊員之一,接到緊急通知後,經過一整天的物資準備和等待協調,他們出征武漢,開始戰鬥。


杏林“雲黨課”:重溫戰“疫”一線 共話黨員擔當


秦思面對屏幕跟同學們說:“沒有想過有多危險,多偉大,只是想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夠幫助別人共渡難關。”工作中她和同事們互相安慰扶持,交流經驗,安撫患者情緒。在疫情中,各省市的中醫藥管理局開出了不同的預防方劑,身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秦思,根據中醫傳統的三因制宜學說,幫助同事選用適合的中藥來預防疾病和提高身體素質。同時她還分享了同事在戰“疫”中火線入黨,在黨旗下宣誓的感人故事。


針對同學們的提問,秦思耐心解答。她說,最困難的時候,就是一開始不適應的感覺和精神壓力。為了緩解壓力,她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寫論文、更新微信公眾號等,每天還會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來與患者進行線上的交流。秦思鼓勵同學們學好中醫,要對祖國傳統醫學有信心。面對病人要儘自己全部的力量,儘可能的去幫助安慰病人。她建議同學們要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勤思明辨。


杏林“雲黨課”:重溫戰“疫”一線 共話黨員擔當


學院黨委副書記馬茜表達了對醫務人員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她談到,在此次疫情中,社會主義制度充分顯示了其優越性,我們能夠集中力量幹大事。全國各地的支援幫助,使得此次疫情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要感謝國家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她指出,通過此次疫情,充分顯示了中醫藥的博大精深。同學們要堅定信心,認真研究中醫藥,在校期間學好專業知識,為人民服務,在關鍵時刻能夠最大程度體現自己的價值。活動後,同學們在收穫感動的同時,也獲益良多,紛紛在群裡分享自己的感受與體悟。


中醫藥抗疫獨具特色 專家解讀理論與臨床優勢


4月15日的第二期杏林雲黨課,邀請了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文小敏主任,以“雲黨課”的形式深入簡出地講授了中醫藥抗疫在理論上與臨床上的優勢,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杏林“雲黨課”:重溫戰“疫”一線 共話黨員擔當


文小敏從完備的理論體系、先進的抗疫理念以及顯著的治療效果三方面總結了中醫藥抗疫的獨到之處。他指出,中醫藥抗疫具備完備的理論體系,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以及《難經》的問世,不僅標誌著中醫藥理、法、方、藥體系的建立,而且對疫病也有了比較完善的認識。至明清溫病學派的興起,在吳又可、葉天士、吳鞠通與王孟英等溫病大家的引領下,中醫藥對疫病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創立了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中醫藥完備的理論體系對指導疫病的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自古以來,中醫藥便有“不治以病治未病”的防病思想,面對疫病,古代醫家們不僅發明了佩戴香囊、種痘術的手段以預防疫病,更是運用五運六氣理論預測疫病的流行。此外,還強調培固正氣,強壯體質;及時診治,控制傳播;預施藥物,防止染病的先進思想。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治療案例證明,中醫藥抗疫

治療效果顯著。如上世紀50年代,中醫大家蒲輔周先生根據石家莊久晴無雨(屬暑溫)的氣候情況,以白虎湯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大見奇效,治癒率達90%以上;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國醫大師鄧鐵濤加用中醫藥治療,所收治患者的死亡率降為零。


杏林“雲黨課”:重溫戰“疫”一線 共話黨員擔當


針對同學們的互動提問,文小敏表示,在這次馳援武漢的四萬多名醫務工作者裡,中醫藥醫務工作者約佔七千多人,中醫藥參與面之廣、參與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有的中醫藥醫療團隊用中西醫結合療法、甚至純中醫療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們要對中醫藥有信心,通過這一次疫情,讓更多人重視中醫藥防疫、中醫藥養生的重要性。同學們更應該抓住機會來提升自己,好好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將中醫藥的作用發揮出來,弘揚中醫藥精神。


發揚中醫藥文化是踐行自身使命的一個契機。我國對中醫藥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把發展中醫藥事業擺在重要的位置,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更是“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通過黨課,師生們更好地理解了中醫藥精神之所在。

夯實中醫藥文化自信 努力發揚中醫藥事業


4月16日的第三期杏林“雲黨課”,邀請了學校2000級中醫系的優秀校友、佛山市中醫院重症醫學及呼吸專科副主任中醫師戚振紅。戚振紅是援助湖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第十四批醫療隊員,他為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從武漢抗疫經歷談中醫藥文化自信和發展機遇”。


中醫藥文化自信,就是中醫藥生活化、百姓化,看中醫吃中藥,講中醫故事,傳醫道至上;就是中醫藥文化自覺,學習傳承中醫藥知識,傳播中醫藥健康理念,推進中醫藥大眾化、科普化。當今,各個國家都在打造自己的國家品牌和文化軟實力,中醫藥文化以其獨特魅力影響著人類醫學發展方向,是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振奮中國精神、提升軟實力的重要載體。


戚振紅談到,在這一次疫情中,中醫藥的重要作用和療效為中醫藥事業進一步夯實了這種文化自信。中醫學是值得驕傲的,也是中醫藥人應該相信且感到自豪的。《黃帝內經》有云:“初之氣,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作。”中醫藥的溫病學說為治療新冠肺炎重症危急病例提供了治療思路和高效方案。《中醫藥法》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力量。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引領中醫藥文化發展方向,是新時代中醫學子的光榮使命。


杏林“雲黨課”:重溫戰“疫”一線 共話黨員擔當


戚振紅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自己在2月12日晚接到緊急號召,作為一名黨員,他毫無猶豫地在請戰書上簽名、按手指印。全隊無一人退縮,凌晨開始緊密籌備出發前往武漢,短時間內完成培訓考核,集結隊伍整裝出發,在一天之內全部趕赴武漢市。“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時刻衝鋒在前。”戚振紅感慨道。他通過對比使用西醫療法和中醫療法的病人恢復情況,講述了在此次疫情利用中醫“三因制宜”辯證分型,對不同類型的病人巧用中醫方緩解病情,還利用體位管理和中醫按摩手法等中醫特色療法為病人減輕痛苦、加快恢復。中醫藥的巧思和妙用,為救治新冠肺炎疫情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杏林“雲黨課”:重溫戰“疫”一線 共話黨員擔當


除了分享親身經歷,戚振紅還展望了中醫藥產業未來的發展機遇。如今,西醫對中醫中藥的認可度愈來愈高,中醫藥產學研進入新的高峰,中醫藥的全產業鏈發展蓬勃,未來也會逐步走向海外。中醫藥人要堅持不懈,加強專業學習和思考,不斷努力發揚中醫藥事業。


中醫藥學院學生黨總支推出的杏林“雲黨課”系列活動,聚焦中醫藥抗疫話題,讓同學們深深地感受到中醫藥的魅力,以及中醫藥人的擔當與敢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醫藥發展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雲黨課”後續還將陸續邀請前往湖北抗疫的學院校友,為學院十三個學生黨支部帶來中醫藥相關主題分享,提高學生黨員黨性修養,讓榜樣的力量注入學生黨員心間,加強了學生們的中醫藥文化自信,在心中埋下奉獻擔當的種子,吸引更多同學向黨組織靠攏。


版面:羅曉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