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金鎖記》,讀曹七巧的灰暗人生

書評

重溫《金鎖記》,讀曹七巧的灰暗人生

張愛玲的《金鎖記》中,講述的是一個因失去了愛,而毀滅自我的女性形象曹七巧的故事。在真實的人生體驗中,呈現出了人性“醜陋”的一面。同時,《金鎖記》給人一種啟示:人不能自私,不能行“惡”,不然人生就會被徹底毀滅。曹七巧就是那個讓人恨之入骨的一個自私的女人,她的經歷也讓我感悟到了人生的悲涼。

灰暗人生

重溫《金鎖記》讀曹七巧的人生,讓我感覺生活到處充滿著灰暗,似乎晴朗的天空都陰暗了下來,在這種灰色的空間裡,壓抑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在小說的第一段這樣寫道:“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像我們也許沒趕上看三十年前的月亮。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水珠,陳舊而迷糊。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

從這段悽美的的訴說“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中,顯示出的灰暗調子吟唱出來的,並不是一個可恨可殺人物的葬歌。

曹七巧的人生簡直嚐盡了時間的酸甜苦辣,命運先是讓她在愛情裡被戲弄被擠壓和瘋狂,最終卻成為一場空,愛情把她拋棄她。從而使她失去了人性有愛的一面,被人性的“可惡”牢牢困住。

曹七巧並不是生來就愛財的人,她也曾是一位單純善良的女人,她有著對浪漫愛情和幸福婚姻的期待。然而,在那充滿罪惡汙濁的社會環境下,作為一個女人她即要保持住自己的尊嚴,也要讓守住自己的人性和清白的一面,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其實,生活對女人來說有理想和夢境才能有希望。而人性中原本都善,只不過在那冷如冰窟的環境下顯得尤為脆弱,渺小到幾乎看不見,所以才會不堪一擊。在黑惡的現實中不知道粉碎了多少個正常的人性,曹七巧卻不幸成為其中一個。

在那樣寒冷的環境下,在愛與不愛的掙扎中,曹七巧的人格被扭曲,人性被毀滅。從而也讓她成為大眾眼中的“罪惡之人”。

重溫《金鎖記》,讀曹七巧的灰暗人生

“惡母”

在《金鎖記》中,曹七巧被毀滅性的人生撕掉了偉大的母親標籤,她身上原本的天使般神聖的母愛,也被一點點瓦解。倘若與善良、無私的傳統母親形象作對比, 曹七巧就是人世間最殘酷無情,令人憎惡的“惡母”形象。

在《繁星春水》這首詩歌中,有幾句對母親的呼喊都滲透著母愛的神聖:“母親呵!撇開你的憂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懷裡,只有你是我靈魂的安頓。”“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紅蓮。 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與這些慈母的形象作對比,曹七巧簡直不配為人母,她的殘酷自私、冷漠無情的“ 惡母” 形象使她最終被生活拋棄,毀滅自己。

其實,最初在她的一雙兒女出生後,她的母愛就不夠濃烈。到了後來,當她的“惡”被激發出來後,對兒女更沒有了愛的關懷。

長白本來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年輕人,但在母親錯誤的教育下變成了一個整天好吃懶做的紈絝子弟。她曹七巧後來為了滿足自己的空虛寂寞,也因嫉妒兒子與兒媳的感情,故意拉著兒子整夜陪伴在她左右,而且還對兒子兒媳的夫妻生活到處宣揚,肆無忌憚地踐踏著兒子和兒媳的尊嚴,最終使兒媳經不住煎熬,在花樣的年華中辭別人世。

重溫《金鎖記》,讀曹七巧的灰暗人生

曹七巧限制女兒的自由,嫉妒她被男朋友寵愛,曹七巧居然讓女兒裹足。還逼著長安退學,把她身上那些不良的習慣灌輸給女兒。看到年過三十的女兒在戀愛後的快樂生活中,她瘋狂的嫉妒長安,就用世界上最惡毒的字眼百般辱罵自己的女兒。

甚至撒謊騙長安的男朋友,汙衊女兒,故意破壞女兒在愛人心目中的形象,導致長安知難而退,在絕望中取消了想要結婚的念頭,本該屬於長安的愛情和婚姻,都被母親用惡劣的手段給毀於一旦。

曹七巧憑藉著封建社會賦予她的主母權,沒有一點愧疚之心地摧殘著兒女們一生的幸福。曹七巧對兒女的所作所為,使我們絲毫看不到一個母親的偉大無私和奉獻精神,只要和母愛有關的品德都被她反過來演繹。她的身上體現出的只有人性的惡,自私,變態,惡毒成為了她的代名詞。

作為母親她不僅不去給兒女創造幸福的生活,反而像玩具一樣把玩著他們的人生,把她自己的不幸遭遇轉嫁給一雙兒女。最終,使她自己成為了與慈母形象截然相反且令人厭惡的“惡母”。

每個女人的出生都擁有三種角色:女兒、妻子、母親。母親是女兒身份的傳承,同時也是妻子身份的象徵。母親除了有傳統意義上對子女的奉獻和保護這些特點,也還存在著被子女厭惡的風險,母親對孩子的態度,完全取決於母親的品性。也就是說,母親形象的發展必須是在女兒、妻子這兩種角色的基礎上。

重溫《金鎖記》,讀曹七巧的灰暗人生

命運

曹七巧是麻油店老闆的女兒,父母去世後,她的哥嫂因為貪財就把她嫁給姜家得了軟骨病的二少爺。從此,她的青春和愛情就這樣葬送在一個無用的“廢人”身上。

曹七巧雖說出身卑微,但較少受到傳統禮教的束縛。當她嫁入“豪門”,在那個與她格格不入的封建環境下生活,曹七巧不止受到家人的歧視,就連傭人也看不起她。而且也得不丈夫的關愛。

因此,她便以魯莽無禮,缺少教養的行為向封建大家庭中的男權發起挑戰。在現實生活的磨礪下,曹七巧為了生存,不得不武裝自己向命運發起反抗的口號。從而,黃金成為了她生存下去的唯一依靠。

丈夫和婆婆去世後,曹七巧終於熬成了家族裡當家的女主人,家中的一切事務都由她支配, 開始隨心所欲地操縱著別人的命運。她公然與九叔公叫板。

當她有了自己的錢財後,對所有人都設了一道防線,在她看來只要是靠近她的人,就是想騙她的錢。包括她唯一愛過的小叔子,她也不得不防。雖然他是自己曾經深愛過的人,但在利益面前,他們的愛情早已幻滅。

在已經被腐蝕發酵的歲月裡,他們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熱烈的愛情,曹七巧已經被黃金的枷鎖套牢,把自己的人生推向一個錯位的局面,把自己也變成了毫無人性可言的“獸”。

重溫《金鎖記》,讀曹七巧的灰暗人生

張愛玲在《談女人》中寫道:“在上古時代,女人因為體力不濟,屈服在男子拳頭下,幾千年來終受支配,因為適宜環境,養成了所謂的妾婦之道。” 這一段話應驗了在那個環境下大多數女人賴以生存的辛酸歷程。

比如,曹七巧在青春年少的時期,也是頗有風姿,性格爽朗,她也曾是不少同齡男子心中的白月光。當她對愛情和未來充滿了美好向往的時候,哥哥卻把她推向了毀滅人性的火坑中去。

曹七巧無法真正體會夫妻之間的歡愛,面對丈夫沒有奄奄一息的身軀,她除了無盡嘆氣和無奈之外,只能將自己的慾望壓抑到最底層。

在無法忍受的情感中,她只能將那份對愛情的渴望轉嫁到風流成性的小叔子季澤身上。然而,季澤有賊心沒賊膽,他怕惹到家裡人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寧願到外面去找青樓女子,也不願招惹曹七巧。但有時候對她又有一種說不清的曖昧,季澤的若即若離讓曹七巧對他更為好奇,每天魂不守舍。

重溫《金鎖記》,讀曹七巧的灰暗人生

即使成為母親以後,她那可惡的情慾又使她成為了迫害下一代的劊子手。曹七巧是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根深蒂固的“三從四德”觀念,束縛了她的思想。但隨著情感和婚姻的失敗,周圍生存環境的異化又迫使她,不擇手段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隨著曹七巧的命運不斷的被改變,最終,造成了她的悲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