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跋扈將軍與黨錮之禍

東漢從第三代皇帝就短命,新上任的皇帝年幼不能親政,自然由太后把控皇權,太后不能出外朝聽政,那麼太后的父親、兄弟作為大將軍就掌控了朝廷政權。

大將軍有開府的權利,於是東漢歷史上就有竇憲、鄧騭、梁冀、竇武、何進這些著名的外戚大將軍。

為了長期把控政權,在皇位繼承上,外戚集團註定挑選年紀更小的皇子即位,便於他們控制,娃娃皇帝成為傀儡。

等到娃娃皇帝成年後,他們想親政,就必須與掌權的大將軍展開了權力爭奪。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漢順帝時期,大將軍梁商的女兒做了皇后,梁商死後他兒子梁冀做大將軍,掌權長達20年。

漢順帝駕崩,二歲的漢衝帝即位,一年漢衝帝就夭折,隨後梁冀擁立8歲的漢質帝上位。

擁立皇帝的功勞,梁冀被封三萬戶食邑,建造豪華府邸並敢於侵佔皇家園林,梁冀大權在握為所欲為。

進獻給皇帝的貢品,由梁冀先享用;建造大將軍府邸稿費大量錢財,梁冀敢於直接勒索官員、富人。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梁冀對皇家宗室、大臣公卿根本不放在眼裡,甚至他的家僕見到普通官員也橫行霸道。

年紀輕輕的漢質帝,看不慣梁冀的專橫霸道,與身邊人說梁冀就是一個“跋扈將軍”。

“跋扈將軍”的名號傳到梁冀耳中,梁冀就派人給漢質帝下毒。吃完湯餅的漢質帝痛苦不堪,急召太尉李固來見。

漢質帝腹痛就對左右說:“覺得腹中堵門,給朕水喝”,站在一旁的梁冀趕緊禁止,旁人懼怕梁冀不敢上前,就眼看著漢質帝中毒而亡。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公元146年,梁冀擁立15歲的漢桓帝即位 ,原本漢桓帝屬於宗氏遠枝,說起來沒資格當皇帝的,全憑梁冀與宦官曹騰說了算。

對於梁冀專權提出異議,並一直對漢質帝的死有懷疑所害。梁冀害怕李固追查,就誣陷李固下獄,最終把李固害死在獄中。

梁冀為了斂財,上至皇帝、下至黎明百姓從不放過,一般送禮的官員沒有足夠資本根本見不到他。

梁冀雖然跋扈在家裡卻懼內,梁冀的老婆孫壽是大美女。孫壽看到梁冀專權、就要求自己也被封侯,孫壽要求孃家孫氏一門必須高官厚祿,梁冀沒辦法就將封給梁氏的官爵轉給孫氏。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梁冀的府邸建造相當豪華,孫壽要求自己也要有獨立府邸,就要求建在梁冀大將軍府邸對門,並且要求建造豪華程度與梁冀府邸相當標準。

梁冀四處收刮美女,居然敢於把皇帝的妃子偷偷養著,孫壽知道後,居然與梁冀的朋友私通,並生下一個孩子。

消息被梁冀知道,梁冀逼死朋友、殺掉了與孫壽生的孩子。

孫壽聽說後不依不饒,更是公開搶奪梁冀的男寵享用,嚇的梁冀沒辦法,經常把男寵藏到牆裡的暗盒裡。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梁冀與孫壽府上的奴才飛揚跋扈,他們經常當面辱罵朝廷官員,膽敢回嘴,一頓胖揍,甚至誣陷下獄,甚至上門抄家。

梁冀一門出了兩個皇后,兩位大將軍、被封侯爵多達五十多人,梁冀的權勢達到東漢外戚勢力所能達到最頂點。

漢桓帝當了13年傀儡後,終於忍無可忍,通過多年觀察,漢桓帝找到宦官單超、徐瑝等五個太監,他們躲在廁結拜為兄弟,並咬指盟誓拔除梁冀。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公元159年宦官單超聯合梁冀的仇家,秘密集結上千人,包圍大將軍府梁冀、孫壽看到末路就雙雙自殺。

梁冀與孫壽的府邸抄出30億錢,與梁冀有關係的官員多達300多人。

宦官當道

梁冀畢竟掌權20年,剷除梁冀黨羽後,朝廷一下空缺300多個官職。

漢桓帝若想建立自己官員班子,一時間又沒有可靠的自己人,就只能倚重宦官。

宦官集團無法做官,就從家鄉親族越級提拔;沒有合適親族的,就收養乾兒子。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曹操的父親曹嵩就做了宦官曹騰的乾兒子,從此曹氏一族開始髮際。

宦官當道許多投機者依附,導致朝綱鬆弛其中張泛、徐宣,故意在大赦之前殺人,從而逃脫律法制裁。

張泛、徐宣知法犯法,河南尹李膺直接斬殺二人,從而觸犯了皇帝的大赦令被捕入獄。

李膺屬於太學出生的官員,因為宦官當道,太學生官員經常批判宦官朝政,當時形成評議的風潮。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李膺的太學諸郡生徒眾多,他的名聲遠播並天下聞名,也是當時著名的“八俊之首,有很高的影響力。

聽說李膺下獄,各地官員聯名上書,請求釋放李膺。

漢桓帝偏向宦官,宦官趙津誣陷群臣結黨,漢桓帝下令抓捕,株連幾十人下獄。

最終漢桓帝赦免涉案官員,不過永不錄用。這就是發生在公元166年,東漢歷史上的第一次“黨錮之禍”。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若想擺脫豪族的外戚專權,漢桓帝必須廢掉豪族出身的竇皇后,不過太尉陳蕃提出反對,漢桓帝最終沒能達成心願。

公元168年漢桓帝駕崩,14歲的漢靈帝即位, 不過此時東漢政權已經被宦官所把持。

年少的漢靈帝公開與宦官結交,並支持買賣官爵,曹操的父親曹嵩還買了太尉的高官。

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認為宦官危害朝綱,他們聯名上書,羅列宦官曹節、王甫等人的種種罪行。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竇武、陳蕃二人的上書漢靈帝沒收到,估計收到了也不會理會。

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商議借日食之天象,準備帶兵進宮,剿滅宦官。消息走漏宦官曹節、王甫報告漢靈帝。

曹節詔令中郎將張奐帶兵進京“平亂”,竇武、陳蕃被族滅,竇太后也被趕出宮。

張奐因“平叛”有功被封大司農,當他得知真相後,堅決不接受大司農的印綬,隨後上書為竇武、陳蕃平反,並去廷尉府自請下獄。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李膺、謝碧、杜密等人聯名上書,為竇武、陳蕃、張奐喊冤,曹節、王甫誣陷眾人“意圖謀反”。

漢靈帝下令逮捕李膺等人,隨後有100多人被處死,六七百人被牽連。

聽說李膺等人被抓,征討匈奴、烏桓、鮮卑歸來的名將皇甫規,自縛去廷尉府要求與李膺一起被審。

漢靈帝、曹節等一看事情鬧大了,不在牽連更多的人,這就公元168年的東漢的第二次黨錮之禍。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公元176年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李膺等人平反,結果還是無疾而終。

漢靈帝叫宦官張讓“阿父”、叫趙忠為“阿母”,並且與12個宦官結拜,這12人被稱為“十常侍”,也就是三國演義開篇的“十常侍”。

縱觀東漢兩次黨錮之禍,其實是皇權在“外戚與宦官之間”玩蹺蹺板遊戲而已。

黨錮之禍一直鬧到公元183年突然停止,不知讀者朋友是否知道,是一件什麼大事呢?還請讀者留言交流。

親小人,遠賢臣的本質


如果你喜歡還請轉發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