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成交额”阿里不会注水,但是阿里让这个数字用水泡着!

天猫官方回应“退货系统崩溃传言”

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天猫双十一购物节已经落下帷幕,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热议,那就是双十一的成交额到底有多少水分。与此同时,关于11月12号成全年最大退货节的说法也在网络颇为流行,甚至有传言表示十二号凌晨退货申请太多导致退货系统奔溃,以至于天猫官方都不得不出来回应。

双十一“成交额”阿里不会注水,但是阿里让这个数字用水泡着!



天猫双十一的成功有目共睹

双十一购物节的影响力太大,早就不仅仅限于天猫或者阿里平台,已经成为电商全行业的购物狂欢节,甚至于已经开始蔓延到了线下。双十一已经逐步演变成了类似于国外的“黑色星期五”那样子的行业性促销活动日。因此,不管说阿里巴巴公布的2135亿成交额有多少水分,双十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而且还在继续创造辉煌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双十一“成交额”阿里不会注水,但是阿里让这个数字用水泡着!



2135亿这个数字的意义

阿里公布的双十一成交额高达2135亿,而且阿里高层表示未来的目标会是5000亿甚至一万亿。对于这个数字,外界质疑的声音很大,因为2135亿的成交额太高了,高得有些令人难以相信。

考虑到阿里巴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毋庸置疑。在2018年11月11号这一天,阿里巴巴认定属于可统计范畴内的交易额达到了2135亿,这个没什么问题。阿里没必要在这个数字上造假,而且作为上市公司,如果涉嫌造假被别人发现,势必带来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因此,第一个结论是阿里不会以篡改数据的方式往交易额注水。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备受质疑的方面,很多人怀疑阿里巴巴把自己旗下的实体,比如大润发之类交易额统计在内,通过扩大统计范畴的方式来美化数据。对于这一点,阿里高层的回应值得玩味。张勇表示,

“只有经过数字化改造,并且由线上驱动的才算在里面,这才是真正的双11,而不是把线下流水计入,这没有意义”

实际上承认了有一部分被阿里认可的线下部分,是被统计到了交易额当中的。因为张勇先生没有做出详细的解释,根据他的表述可能是统计了一部分线上预定或者下单的交易,因为这部分交易虽然最终在线下完成,但是是由线上驱动的,所以会被统计在交易额内。而大润发和盒马鲜生等线下业务,不是由线上驱动的部分,不被统计在内。考虑到线下部分在以往的双十一,有其是去年之前(去年已经提出新零售概念)是没有线下部分的。因此,不管是认为注水也好,新零售带来的系统升级也罢,统计范畴扩大应该是事实。

另外有个大问题就是退货问题。阿里统计的数据是成交额,尤其是今年,双十一当天退货功能被暂时锁定,只能买不能退。这个成交额和一般意义的成交额有所区别,用订单总金额来描述更为准确。而满减券的优惠规则又极大程度鼓励用户凑单购物再退掉不想要的商品。因此,双十一当天的订单退货率一定是远高于平常的。

双十一的实际成交额(成功完成交易的订单金额)会明显低于阿里在双十一当天统计的数据,这是毫无疑问的。

最后还有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刷单。刷单不是阿里平台的行为,但是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一部分商家通过刷单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得竞争优势是公开的秘密。尽管阿里平台对刷单行为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打击,依然难以杜绝刷单现象。因此,就算阿里平台统计数据把退货部分去掉,真实交易规模应该还是会低于阿里统计的交易额。


小结

综上所述,阿里公布的交易额肯定会大大高于我们平常意义的成交额。因为阿里的成交额是当天的交易额,不是成交额,而大规模的退货行为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另外刷单行为的存在,导致阿里统计的数据会高于市场交易的真实规模。扩大统计范畴导致同比数据的可比性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是客观事实。但是,阿里肯定不会主动在统计数据的结果上动手脚。而统计范畴扩大这个问题之外的其他问题,在任何一次双十一活动中都存在,如果仅仅判断双十一购物节的发展趋势,并不会造成太大困扰。而扩大统计范畴,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阿里通过统计途径和统计方法对交易额“注水”。但是,显然这种做法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并不会太大,毕竟线上线下联动的交易在整个购物节的占比非常低。至于用订单金额来统计成交额,也是另外一个可以被理解为“注水”的行为。

因此,阿里双十一的成交额的确是有水分的。但是这个水分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且大多数水分是每一年双十一都存在的老问题,并不是今年特有的现象。至于是不是应该理解为阿里巴巴“注水”,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在我看来,阿里并不会网交易额数据里注水,但是阿里让这个数字被水泡着,水分毫无疑问是存在的。

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