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山區偏遠小山村-黃豆坪

粵北山區偏遠小山村-黃豆坪

黃豆坪村一角

黃豆坪村,位於慶雲鎮東南方,距離鎮政府約8.5公里。與襖田、內洞、穀皮坦等村相鄰。因盛產黃豆而取名黃豆坪。始建於民國期間,鄧姓人從慶雲洞頭遷入而形成。

村莊坐落於石灰岩山區。主要山嶺有峰祖巖,海拔最高約520米。聚落坐南向北,房屋建築沿山邊呈帶狀形分佈,多數房屋建築仍為泥磚、木、瓦面結構。村落形成時,在民國時期(1941年)屬樂昌縣黃圃鄉。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屬樂昌縣第五區。1958年屬樂昌縣黃圃公社。1961年屬樂昌縣慶雲公社。1987年屬樂昌縣慶雲鄉。1993年屬樂昌縣慶雲鎮。1999年屬樂昌市慶雲鎮襖田行政村至今。

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鄧姓,其祖先在於隋朝期間從湖南汝城遷移至廣東慶雲洞頭村,民國時期從洞頭村兄弟分居遷移至本地。2018年末,全村有戶籍人口6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3人;實際在村人口2人。最年長者年齡69歲,為女性。戶籍人口中,生活主要依靠農業收入的人口有2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4人。村民均為漢族,客家民系,通用方言為客家話、黃圃話。

傳統經營以種植水稻、林業為主,兼種玉米、花生、大豆、板栗,飼養豬、雞、鴨等。現時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花生,兼營林業,飼養雞、鴨等。年輕人到珠江三角洲等地務工,從事建築、餐飲等行業,人均年收入約3萬元。村民以農林業生產和務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該村自然資源主要有煤、杉樹。特色傳統節日食品有糖環(春節),粽子(端午節)、糯米餈(中秋節)等。

粵北山區偏遠小山村-黃豆坪

村於1979年通電,2000年通程控電話,2008年通自來水,2012年通網絡。2018年通1.5米水泥硬化機耕路。

當村還保留著當地傳統的客家習俗,如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中最盛大隆重的傳統節日,村民會做餈粑,左鄰右舍互相幫助殺豬、做香腸、臘肉。一年的最後一天,俗稱“除夕”,家家戶戶張聯貼畫,佈置一新,中堂多貼“招財進寶”“松鶴延年”之類的年畫,室內各門首多貼“出入平安”“財丁興旺”等條幅,大門上一般貼門神年畫,兩側門方貼對聯。除夕晚餐一般比平時早,各戶人家先在中堂點上香燭、供果、魚肉、茶酒敬奉祖先,燃放鞭炮,然後全家聚餐,俗稱“團圓飯”。

當地村民在春節有製作糖環的習俗,其傳統制作是將糯米浸泡後再濾幹,放入石碓中搗成米粉過篩,取部份過篩後的米粉加紅糖和水煮熟成糊,再加入一半生米粉和勻反覆揉搓成熟料,然後將熟料揉搓成細圓長條,捏成小圓環,6個小圓環相連成一個大圓環,放入油鍋炸熟卻成。做好的糖環仿如桃花瓣,俗稱桃環,外形美觀,酥脆香甜。婦女在春節後回孃家,竹籃筐裡裝的禮物,必有一物是桃環。

粵北山區偏遠小山村-黃豆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