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蛋媽陪娃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

寶貝沉迷於聽故事是種什麼體驗?坐車的時候,“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吃零食的時候,“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洗澡的時候,“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睡覺的時候,“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一天下來,我可能要講一億個故事。最崩潰的是,蛋姐會在某一段時間內,偏愛同一個故事。比如,最近就很愛這套小熊寶寶繪本系列。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一本書,10開,2分鐘講完,一天能重複10次以上。我已經講得毫無激情了,蛋姐還聽的津津有味。有時候,講錯了、講漏了,蛋姐還會提醒我。有次,洗澡的時候,我給她講《大聲回答“哎”》講到了這一頁的時候。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我把幾個小動物的位置說反了。蛋姐就急了,一定要糾正過來,並且一定要重新講一遍。

看來,她對這個故事已非常熟悉了,為什麼還要反覆聽呢?讓我來搞搞清楚。我打算,邀請蛋姐跟我來一起來講這個繪本。我發現,蛋姐有時候,想扮演小熊,有時候想扮演小兔子。有時候,注意到小動物穿的衣服或者小動物的表情。有時候,甚至,直接去數數了。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每一遍,蛋姐的關注點都不一樣。我好像明白了,蛋姐反覆聽一個故事的原因。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成年人不一樣,每聽一遍,小朋友只能關注一些細節、接收少量的信息。

反覆聽的過程,孩子其實是在做“智力體操”。他們每一次都會理解到不同的內容。所以,我們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要每一遍都像第一次講一樣,情節、細節、描述,都不能少。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讀繪本有講究

那麼,該怎樣給孩子講故事呢?

照著繪本上的字念出來嗎?

當然不是。我會特別注意這些地方。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描述+觀察引導

用文字描述畫面,然後,引導寶貝去觀察畫面上相對應的內容。如果寶貝年齡偏小,我們可以用手,指在畫面上,並解釋畫面上的內容。但對於,已經具備了一定表達能力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寶貝去觀察,畫面上的內容、角色的表情等細節。

這樣做的意義:幫助寶貝理解文字的意思,理解描述的具體情景。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模仿對話+肢體表現

如果有對話,我們可以模仿角色的聲音、表情、動作,讓內容儘可能的生動起來。同時,鼓勵寶貝扮演其中的角色,用肢體、語言、表情來表演。這樣做的意義:增強寶貝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每個孩子都會愛繪本

在幼兒園,我們觀察到,安靜的圍坐在一起的情況,只會發生在老師講故事的時候,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對聽故事情有獨鍾。

給孩子講故事照著念就行了?不弄清這一點,就白講了!

孩子們最初的道德認知,基本都是從故事裡建立起來的。

所以,給孩子看什麼樣的繪本,講什麼故事,都是要精心挑選。關於這點,如果大家有需求,我下次寫篇文章,講講怎樣挑選繪本。大家可以留言給我喲。

- 寫在後面 -

另外,我想說一點。中國家庭的現狀是,教育閱讀方面的任務,主要由媽媽來承擔。但其實,爸爸來給孩子講故事更好。爸爸們在講故事的時候,更靈活,表現出更豐富的想象力,常常會脫離書本,天馬行空,孩子們會更喜歡。老陶給蛋姐講故事的時候,兩個人常常會笑著滾成一團。媽媽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孩子聽得比較多,但爸爸給孩子講故事,孩子想得更多。媽媽們,可以讓爸爸們多嘗試親子閱讀,也許,從此以後,這個工作就可以交接給爸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