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奋斗,还会在乎996么?会啊

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是一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工作制度。

从“996.ICU”到你们最爱的马爸爸关于“996”的多次发言,这个热点已经在网络上维持了很久了,本着运营从业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决定今天来扯一扯我认为的“996”。


为自己奋斗,还会在乎996么?会啊


时间不是衡量努力的唯一标准


好像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观念:对某件事情付出的时间越多代表你越努力,你就会越成功。

小时候老师经常会说:XX同学每天自己学习到晚上X点,你看看你们就知道玩,一点也不努力,人家成绩当然比你们好!


在老师的话里“学习时间长=努力=成绩好“”,excuse me,这个等式根本不成立!按照这个逻辑,我是不是只要学习时间打败全国99.9%的人,我一定能考上985,从此工作996?


很多老板也会表扬“超长待机”的员工,坐标深圳的我,听过人这么说过:当你早早下班的时候,看看灯火通明的鹅厂,这就是你不如他们的原因。WTF?

如果我工作时间打败全国99.9%的人,就能成为人中龙凤?我怎么感觉会进ICU呢?


单纯用付出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努力程度和成功概率,说的好像我玩《只狼》只要花了足够的时间就一定能通关似的,那你全程不格挡试试?你最多学会怎么写“死”字。


找不到合适的努力方式只是浪费时间精力,到头来没有成功安慰自己一句“至少我努力过?”有多少机会可以这么自慰。当然老板会喜欢这样的员工,给1人份工资,干2人份活,而且不会讨价还价,这劳动力很廉价。

“付出时间长=努力=结果好”,自慰剂与剥削药。


实施996的公司,给足工资了么?


“996”必然是超出了规定的工作时间,那么超出部分公司有老老实实给加班费么?


为自己奋斗,还会在乎996么?会啊

不说别的,讲一讲我了解的公司们,首先加班是需要申请的,领导批准人事做记录才成立,虽然有加班费和调休两种选择,但是几乎只能调休,加班费是不可能的,特别遇上法定节假日加班,由于规定应该是正常工资3倍,这时候机灵的人事会告诉你,法定节假日加班只能调休哟,1:1哦。


这是比较顺利的,不顺利的可能就卡在第一步申请加班上,领导or人事没有批,这时候怎么办,项目下周就要上线,朝九晚六肯定搞不定,项目不能上线会被扣KPI和项目奖,算了忍了。于是乎你“私自加班”拿不到调休和加班费,最后项目顺利上线,你以为项目奖近在咫尺,那不知人事说今年公司效益不好,项目奖暂缓。

真的是一环套一环。


还有个更难过的事情,之前遇到过的技术同事,调休攒了1个多月,次年清零,但是领导一直不给假,因为项目上线前不能缺人,你还有心情Hello world?


你一直在免费提供劳动力。很多小公司效仿大公司的加班制度,唯独补贴机制不效仿,一边画饼一边鼓励大家自觉加班,到头来公司盈利,而你能分到多少利益呢?


为自己奋斗,还会在乎996么?


付出多的劳动就理应获得更多,当然未必表现为金钱。


刚毕业的时候,抱着积攒经验的心态,我愿意承担更多的工作量且不那么计较回报。接手新项目的时候,我愿意牺牲更多的时间去储备相关的知识,让之后的工作开展顺利。

很多人说运营是打杂的,的确是这样的,几乎需要你什么都会都接触过。在初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的运营为今后打好基础,这个时期是需要付出更多,积累经验,在之后才会转变为财富。


出了新手村,自然要讲究“多劳多得”,凭什么我一个超过3年工作经验的运营要拿着1人份的工资做你的文案+策划+客户+...?不可能的,能者多劳必定要多得,不然你拿什么留住人,理想?愿景?无法承诺的未来?像极了渣男。


作为新人,为了让自己在职场立足我愿意付出更多提升自己,而脱离新人行列后,希望得到与付出匹配的回报,我当然在乎996。我付出了多余的劳动,牺牲了多余的时间,我能获得什么?如果没有,免谈。

就算是为自己奋斗,你跟我谈996,我依然在乎是否能得到期望的回报。


拖垮公司的“996”


很多公司开始追崇大谈“狼性”,连狼都没见过,看哈士奇都会认为狼的人,谈“狼性”?


有的领导批评员工时描述自己如何努力,半夜才离开办公室,而员工到点就走人,年纪轻轻现在不奋斗老了怎么办?那不失礼貌的反问一句,我们工资差几倍?拿了多少就承担多少,不是我们不奋斗,而是我们的奋斗看不到回报。

可能有的人也会说,是你不够上进。不好意思,我选择做一个上进的人,自费参加外面各种培训,那企业能否看到我的上进,提拔涨薪呢?你可以只跟我谈冷冰冰的KPI,我也可以选择有多少回报就付出多少。


而在一些实施“996”的公司,工作效率高且努力的人看不到回报会离开,剩下的人混吃等死,明明半天可以完成的工作,一想到今晚9点才下班,那我不如摸下鱼好了。久而久之整个公司的效率低下,死气沉沉的样子。运营问产品需求什么时候实现,技术跟产品说这个需求做不了,互相伤害互相拖累,最后大家集体凉凉。


如果企业只靠剥削员工劳动价值获取利益,那它还能走多长?大谈“996”是否给足了回报,当员工进了ICU,是否也能有相应的保障和赔偿?

如果没有,996免谈哟,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