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真的在泛舟海池?專家:扯,真相史官不敢記載

玄武門之變

唐朝最讓天下為之震動的莫過於

“玄武門之變”了,關於這場著名的事變,史書上大概是這麼寫的:太子李建成是個大草包,能力威望都不如李世民,於是李建成一直對李世民羨慕嫉妒恨,總想找機會把這個礙事的弟弟幹掉。於是李建成聯手李元吉,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還準備暗殺李世民。李世民被迫反擊,在玄武門擊殺李建成、李元吉,成功自保。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真的在泛舟海池?專家:扯,真相史官不敢記載

但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毫無防備的:“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撥跋馬東歸宮府”,也就是說他們兩人已經進宮了,都到了臨湖殿,才發現不對勁,匆忙轉身,想打馬回府。但李世民恰好出現,阻止兩人離開。於是“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資治通鑑》。

李世民能恰到好處的出現,並且不走漏風聲,則可說明李世民對這次事件早已策劃多時。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他們各自的5個兒子,也統統成了這場事變的祭品。然而玄武門之變到此還遠沒有結束,還有李淵。此時的唐高祖李淵在幹嘛?史書上記載著唐高祖李淵正在與裴寂、陳叔達等人泛舟海池,只見尉遲敬德提著渾身是血的帶著一幫兵丁闖了進來,說:“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來宿衛。”

高祖被迫退位

我們來看玄武門的位置。太極宮的北門是玄武門,太子所在的東宮在太極宮東面。出東宮,向西進入玄武門,再往南進入太極宮,是日常李建成去見父親,最便捷、最常走的一條路。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真的在泛舟海池?專家:扯,真相史官不敢記載

儘管貞觀一朝史官、朝臣極力掩蓋,反而卻畫蛇添足。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玄武門發生激動戰鬥時,如果有一個人,或侍衛、或宮女、或太監,他們看到這一幕會作何反應?是不是會立即向李淵通報政變消息?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李淵得到消息,還會繼續悠然自得地泛舟海池?會等著尉遲恭渾身是血的帶著一幫兵丁闖了進來?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淵已經沒有了人身自由,但史官們是不敢記載的,因為這意味著李世民“囚慈父於後宮。有弒父之心。”

面對前來“護衛”,或者說是監視自己的尉遲恭,突來的變故,讓李淵茫然不知所措,身邊的大臣陳叔達等人建議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李淵無奈之下,只好讓人寫好詔書,乖乖的交出了軍國大權,從此被迫提前退位做起了太上皇。

父子勾心鬥角

李淵雖然升級成了“太上皇”,但是似乎有些怨氣,沒有主動把皇帝的

“辦公室”太極宮騰出來,仍然在裡面吃喝住。李世民不好過分緊逼,就在偏殿辦公。時間一長,難免心生怨氣。

貞觀二年九月碰上了旱災,很久沒有下雨,在古代人眼裡,跟帝王的道德水平有很大關係。一天,中書舍人李百藥上書表示:太上皇內以及掖庭的宮女很多,這些人沒有什麼用處,白白浪費糧食衣物,而且還在宮裡堆積陰氣,所以造成了乾旱。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真的在泛舟海池?專家:扯,真相史官不敢記載

李淵自己都蒙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居然就扯到了一起。這個莫名其妙的上書竟然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表揚,並馬上下了一道針對太極宮中大部分宮女丫鬟的“恩賜”:你們都可以回家嫁人了,都走吧!太上皇李淵身邊瞬間沒了伺候的人,望著越來越空蕩的皇宮,李淵第一次感覺到了寂寞孤獨冷。李淵也明白了兒子的意思。

史書記載:“高祖以弘義宮有山林勝景,雅好之。乃徙居之,改名大安宮。”意思就是“弘義宮景色好,朕要去享福!”實際上,弘義宮就是原本的李世民秦王府,裡面根本沒什麼好景緻,規模也不大。

百般侮辱

雖然李淵被迫退位後,李世民還是一次又一次的羞辱他,貞觀三年李世民找了個藉口將父親的摯友裴寂流放至靜州。裴寂可謂是李淵的大功臣,也是他推心置腹的好友,只有他才不怕忌諱的經常訪問李淵的大安宮,陪他聊天解悶。自然,他捨不得離開,他要留在長安城,不是迷戀長安的繁華,而是他知道,在長安的大安宮裡,他的老朋友李淵正孤獨的生活著,沒有大臣去拜見他,沒有親朋去探望他,自己再離開長安,李淵就更孤獨了。

李世民斷然拒絕了裴寂的請求,他大概猜測到了裴寂的心思,惱羞成怒之下,他也不說人家是有佐命之勳了。

“以你的功勞,你怎麼坐得這個位子?你不過是靠恩澤才當上了第一大臣,武德年間,貨賂公行,紀綱紊亂,這全都是你造成的,我看你是開國元老才沒有追究,現在讓你回老家已經是開恩!”李世民這樣罵曾經的宰相,不就是在暗中職責太上皇當年的不力嗎?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真的在泛舟海池?專家:扯,真相史官不敢記載

貞觀七年的時候,李淵突然接到了李世民的邀請,要他一起歡迎少數民族的客人到來。要說這為什麼呢?也就是給父親看看兒子的成就,當年李淵立志要擴大唐的版圖,收復邊境,而兒子李世民做到了。他喝了不少酒,心裡還是高興,不由得讚歎“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而李世民上前來祝酒,講了一句“四海一海,都是陛下教誨,不是我一個人辦得到的”。

李淵那叫一個高興,想到父子倆終於能夠破鏡重圓了。可沒想到還有下半句,“當年漢高祖也跟太上皇在這裡喝過酒,漢高祖妄自尊大,我不會跟他一樣。”

這可就噁心壞了李淵。要說當年劉邦在這個地方也舉辦過一個宴會,同樣請了他父親,只是那句話更加的諷刺。“早年你說我不學無術,以後比不上大哥的家業,現在看看誰的產業大?”

李淵臉上掛不住了,這不就是在罵他和劉太公一樣不會看人嘛。如今李世民做到了大唐朝

四夷稱臣,換做他的大哥李建成,還能有今天的成就麼?李淵無言,只能跟著大家一起大笑,卻被史官記錄下“上皇大悅”四字,可謂是莫大的諷刺。

李世民的一次次羞辱,正說明他的內心還沒有得到平靜,他依然在怪自己當年沒有把太子之位傳給他。貞觀九年(635)的四月,李淵將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遺詔:“既殯之後,皇帝宜於別所視軍國大事。其服輕得,悉從漢制,以日易月,其陵園制度,務從儉約,斟酌漢魏,以為規矩。”李世民很聽話,真的從簡辦理,李淵的陵墓從動土修建到竣工僅僅用時四個月,速度快,造價也不高,甚至連石料也不用,僅以封土為陵。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真的在泛舟海池?專家:扯,真相史官不敢記載

李世民因此事還曾被“明鏡”魏徵嘲笑過,不過他的內心可能也因父皇的死去而平靜。因為父親從小的偏愛嫡長子而忽視自己的功績,李世民用了一生去證明自己的能力,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綜上所述,李淵的晚年生活除了衣食無憂,宮女為伴,大部分來說還是不幸福的,恐怕夜夜笙歌的背後,心中也是無限悲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