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眾所周知,宋朝是公元前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軍隊政變建立的,可以說宋朝初期是一個軍政體制的國家,而當時宋朝建立之初所面臨的內外的安全環境十分險峻,北方有強敵的遼國,南邊有南唐,後蜀,南漢等幾個小的分裂政權,而內部則有大量的後周遺臣舊貴,都對北宋王朝充滿了敵意和戒心。所以宋太祖趙匡胤不得不依靠自己手下的大將和士兵,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

同時,反情報戰被北宋統治集團逐漸重視起來,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反情報戰在為北宋統一中國,和對抗遼國和西夏、金國、蒙古都立下了許多功績。趙匡胤在統一戰爭中,反情報站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自宋朝建立之初,反情報制度就受到十分的重視和發展。由於兩宋300餘年的歷史時期內一直是強敵環視,北有遼國、西夏,後期又有金國和蒙古,所以宋朝的反情報體系可以說是十分的發達與完備,上到朝廷中央、邊關軍報下到平民市井,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北戎和好以來,歲遣人使不絕,及雄州榷場商旅往來,因茲將帶皇朝臣僚著撰文集印本往彼,其中多論說朝廷防遏邊鄙機宜事件,深不便穩。”

“自古用兵未有不用間諜而能破敵者。昊賊所有諜者,皆厚其賞賂,極其尊崇,故窺我機宜,動必得實。”

由此可見當時宋朝反情報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民間軍事書籍和朝廷內的邊政機密情報的外洩。其二,是邊關人口管理和來往客商很可能會有奸細,導致邊關防務和人才流入敵國威脅宋朝。宋朝統治集團敏銳地覺察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故宋朝在這兩方面都制定了嚴格的律法和政策,用來保障國家的安全。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邊政書籍和民間敏感書籍的管理體制

宋朝對於邊防書籍的管理體制分為三個重要措施。

一、宋朝將國內有關軍事書籍和邊關謀略等書收回政府,並且嚴禁一切破壞社會穩定的書籍和活動,這些有力的措施,雖然抑制了這些書籍在社會上的流通和傳播,也起到了防止軍事情報外洩的作用。例如

“天文兵法,私習有刑,著在律文,用防偽奸。”

“民以書籍赴緣邊榷場博易者,自非《九經》書疏,悉禁之。”

“伏見四川州郡藏書最多,皆是邊防利害,修城制度、軍器法式、專司法令,不可悉數,皆三館所當有,臣在蜀時,見滬州《軍器榘模》一書,最為詳備。”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二、加強對邊境過往商品的緝查和防範措施,從流通上徹底將其控制在本國境內時,一些邊政圖書和敏感文件不能輕易越過邊境流入外國。例如

“若賣餘書與北客,及諸人私賣與化外人書者,並徒三年,引致者。減一等皆配鄰州本城,情重者配決千里,許人告捕者給賞,著為法令。”

“密諭河北州軍,今後人使驛舍,不得供社置州府圖陣。”

“臣昨奉使契丹,接伴副使李翰問益州事,臣詰其由,乃是嘗于都亭驛見益州圖。”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三、嚴格國內圖書刊印的審查力度和限制力度,對於涉及邊政機要文字書籍的刊印和流通做出嚴格的審查,所有民間刊印書籍和文章要到各地州府內審查,待其通過後方可刊印流通,若審查不過不得私自刊印,違者給予重罰。可見宋朝統治者要從源頭上徹底控制邊政情報的外洩的幾率,這也是宋朝情報工作的一大創舉。例如

“民間摹印文字,並上有司,侯委官看詳,方定鏤板。”

“應有書坊去處,將事於國體,及邊機軍政利害文籍,各州委官看詳,如委是不許私下雕印,有違見行條法指揮,並仰拘收,繳國子監,所有板本,日下並行毀劈。”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宋朝邊境人口管理和出入境管理制度。

宋朝長期與西夏、遼國、金國、蒙古進行對峙,其邊境線十分漫長,故宋朝在長期的軍事對峙當中,對其邊境人口的管理有一套十分的成熟與完善管理體制,宋朝為了避免國家情報的洩漏、奸細的滲入、讀書人的外流,宋朝為了國家的安全,對邊境人口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其主要措施有兩條。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一、嚴令舉子士人無故到邊境地區遊歷,並且令邊境之民實行聯保,對當地人和外地人若有私通外敵者,應立即舉報對舉報者給予獎賞,這一政策可以說是宋朝的一大特色,可見宋朝對讀書人十分看重害,害怕他們跑到敵國,由此可見宋朝對人才流失的擔憂。儘管如此,宋朝歷史上還是有不得志的讀書人投奔敵國的事情發生了。例如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張、昊既至夏國,夏人以為謀主,以抗朝廷,連兵十餘年,西方至為疲敝。”

“鄭美奔戎,朝廷終失靈武。”

“常令覺察,無致聚集,不是土居者,儘可斷絕遊邊。”此將令適用於遼夏沿邊的河北、河東、陝西三路。

“曾預解及州縣有學籍士人不得過海。”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二、宋朝邊境官員對迴歸正人和來往客旅進行嚴格審查和限制,宋朝對邊境來往人員有嚴格的審查制度。因為過境的客旅中很可能隱藏有敵國的奸細,可見宋朝的反情報工作可是相當到位,這些措施類似於今天的近現代國家的海關部門和出入境管理辦的職能,這一舉措極大地提高了宋朝邊境反情報的能力,為宋朝在於西夏和遼國,金國對峙中,使自己情報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例如

“歸正人略無來例,且依慮影匿奸細,措置下諸度,密切伺察,如有透漏,監度並巡鋪各黜官一等罷任,任內無透漏進宮,如之,詔獲奸細轉官外增給賞錢三百貫。”

“沿江船戶五家結為一甲,如有透漏奸細盜賊及違禁之物,甲內人一等糾罪。”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綜上所述,宋朝的反情報體系相當完備和成熟。在對邊政書籍和民間文章上可能洩露國家情報的書籍和文章在源頭和流通上都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和限制,並且在邊境人口流動和人口管理上,都做出來及其嚴格的的律法規定。雖然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但對於宋朝當時所面臨的外部安全環境而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其也有積極的一面,正是宋朝的反情報體系才可以使宋朝在對外戰爭中爭得一定的優勢,這也為以後元明清三代的反情報系統的建立提供了參考和借鑑意義。

淺析宋朝反情報體系的 發展,看宋朝對外情報戰場上 的較量

原創不易,喜歡就請關注和點贊,歡迎評論和轉發。我是孤海一隻魚,一個有態度的歷史達人。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歷史解讀和觀點。

參考書籍

《宋刑統》、《宋大詔令》、《續資治通鑑長編》、《宋代名臣奏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