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親子教育中被吞噬的焦慮是什麼?

一 孩子今天你來當我媽

清晨。冰天雪地,你的孩子,這個12歲的小孩“嗖”地一下從床上爬起來,在廚房開始忙碌,熱氣騰騰地蒸包子、煮麵條,黃燦燦的是烤雞翅,竟然還有配好的五顏六色的水果拼盤!

在你上班的前30分鐘,一分不差地叫醒你,然後侍立在你的床前,為你配上一套他認為極其美麗的衣服,今天的搭配:上衣——綠色的衝鋒衣,紅格子的百褶裙(參看麥克.傑克遜跳街舞的裝束)(不好看?誰說的,這樣穿很好看的,我們同學都是這麼穿的),真絲圍巾,貼心的化妝盒,在你起床的一瞬間,精準地把拖鞋踢到你腳的位置,“快點快點,莫遲到了,上次遲到了,你老闆專門給我發了短信。你現在年紀也不小了,努力搞兩年,職位上去了,幸福一輩子!”(價值觀很重要的,要重點教育)

刷牙的杯子早就盛好了溫水,“刷牙一定要刷乾淨啊!多刷一下,不然你老了我得到處帶你看牙醫!”(身體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告訴媽媽)

當你坐到桌前的那一剎那,孩子開始報時,“現在離你上班的時間還差25分鐘,快點吃的話,就不會遲到。”

“吃雞翅啊,我專門從我幼兒園同學那裡買的土雞翅,多吃一點!”不由分說,將雞翅塞到你的嘴裡。(千萬不能吐啊,因為孩子花了無數的心血準備的,吐了的話,是不尊重孩子的愛的,有點鹹?萬萬不可做聲,偷偷含著,去廁所的時候吐掉就可以了)

勵志更是必須的。

梳頭時,孩子站在你身後:“一定要努力工作啊,你看你高中的同學王伯伯都當了省長,加油啊,當了省長多好啊!”

化妝時,孩子佇立在你的身旁:“對對對,粉底不要用的太多!不端莊!你要是哪天當上了省長,那現在我為你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找手機時,孩子跟著你滿屋子亦步亦趨:“我是沒什麼出息,就指望你了,我現在除了白天打打麻將,就是在家全心全意照顧你,我不怕累,你當上省長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

在你終於逃也似的奔出家門時,孩子依然殷切的望著你的背影嘹亮地叮嚀“加油啊,吃苦就這幾年,一定要努力當上省長!”

還好,搭幫黨的政策好,只生一個娃!要是有兩個,或者四個這樣的娃照顧(孩子每天都會有2個甚至4個大人來照顧)......天啊,能選擇出家嗎?

終於換回來了,是不是有天上人間的感覺?

可是,孩子,可憐的娃,他們每天就是這麼水深火熱地生活呀。

如果反抗那就是叛逆,成人的世界如此強大,甚至還準備了很多特殊學校來對付那些堅決不從的孩子。

但是,這麼盡責的母親,這麼偉大的愛,錯了嗎?

現代親子教育中被吞噬的焦慮是什麼?

二 來來來,看看小毛孩怎麼啦

1 被吞噬的焦慮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要反抗?“我”不見了。

從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以後走什麼路,都是大人的意志。孩子只能服從,不得反抗,這時候,開始萌發的自我就會出現被吞噬的恐慌,從而會出現各種憤怒,尤其是對試圖吞噬他的人。許多家長會發現,這個青春期的孩子會忽然莫名其妙地衝家長髮火,越是和他親近的人越是發火!“我實在沒有什麼地方值得他發火呀!”,在這種情況下,就更要警惕!

也許在不覺中你還在沿用對待一個嬰兒或幼兒的方式來對待已經長大的孩子,不停的試圖吞沒正在生長的孩子的邊界。發火其實是在警示你,就像一隻狗狗看到陌生人要進入家門一樣,告訴你:你已經超越界限!

在這種這情況下,走開是最好的選擇。

自己能起床不,自己定鬧鐘吧!

早餐在家吃還是在外吃?啊,在外吃,好啊。

媽媽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呀,我要跑步去了,你自理啊,哈哈,拜拜!

你會發現,奇蹟般的,這個孩子竟然開始尊重你。

因為,你不再把他當做你臍帶上的一個相互糾纏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尊嚴、有能力的個體。

兩個有尊嚴的個體之間當然會充溢著價值與尊重。

現代親子教育中被吞噬的焦慮是什麼?

2 人生被控制、被計劃的焦慮

真正傑出的人永遠是那些順應規律的人,就是我們中國所說的:“道”。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

翻譯過來就是(有點長啊,但是你孩子每天要背更長的):

萬物紛雜地成長,各自又返歸它們的本根。

認識了自然規律叫做聰明。不認識自然規律,妄動亂搞就會有兇禍。認識自然規律才能寬容通達,寬容通達才能公正坦蕩。

孩子首先是一個生命(動物或者植物),養育一個孩子尊重規律就好了。假如老子們看到今天我們把孩子放到一個個水泥籠子裡,不讓他們奔跑,不讓他們玩耍,只讓他們在籠子裡學習一些莫名其妙的符號,全然不知籠子外花開花謝,草長鶯飛,不知是不是會嚎啕大哭,“對此涕淚雙滂沱!”啊(子孫不孝啊!)

最簡單的道理:孩子就如種子,自然有他生長的力量,任何外力的干預都是愚昧,你看到農民在種子生長的時候把土挖開了嗎?你看到蝴蝶破繭的時候農民幫助剪開蠶繭了嗎?

春天的時候播種,有風雨、有陽光,四季更替,該鬆土的時候鬆土,該授粉時授粉(所以早戀也並不要太過奇怪呀),大風來的時候,拿個小木棍支一支,能長多高都好,能結果子好,不能也好。

馮小剛在參觀了晉商的層層的院宅之後感嘆:不過百年,這些房子拿鑰匙的早就是不相干的人了!生命的快樂原本就是對未知的好奇和驚喜,享受這個驚喜和追求的過程就好了,不然,你以為還有什麼!

並且,有點殘酷啊,生物學告訴我們,你播種的是西瓜的種子,再努力估計也結不成一個榴蓮(看看自己是提供的什麼基因的種子哦)。生命從來都是美好的,生長的快樂和流轉能量就是對這個世界最美好的祝福,從來沒有看到一個西瓜因為沒有刺就自卑,也從來沒有看到榴蓮因為有狐臭就自殺,各自美好,一起逍遙,不好嗎?

現代親子教育中被吞噬的焦慮是什麼?

三 來來來,商量下對策

你曾經這樣?沒有關係。

真誠地對孩子講,地點最好在星巴克或者瀰漫著音樂的西餐廳(人多,氣氛好,即使激起孩子多年的憤怒,礙於環境,他也不至於抽你)。

“咳,咳,那個,我覺得經常要求你考得好,考北大,還是不對的。”

孩子手一抖,看了看西邊,太陽在冉冉升起。

“你每天努力、快樂地生活就很好了,你去體驗生命的樂趣,實現自己價值就很好了。”

孩子揉了揉眼睛,對,沒錯,太陽在西邊照常升起。

“如果下次我還是無法擺脫塵俗的壓力,還是要求你考得好、考北大,你也可以我去當省長,我可能會清醒一點。”

我可以保證,孩子的臉上會出現那麼美麗的表情,如同嬰孩般的純真和放鬆。

當然你要承擔的後果就是,每天你都可能會聽到孩子對你說:嗯嗯,好,你,去當個省長回來!

很好玩,對不對。

現代親子教育中被吞噬的焦慮是什麼?

心理專家:周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