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土木堡之戰


大明帝國——土木堡之戰

"終明之世,邊防甚重。邊境之禍,遂與明終始雲。"

西蒙古(瓦剌)擊敗了東蒙古(韃靼),兼併其眾,統一內部勢力。瓦剌逐漸強大,稱霸整個草原。

"其勢日張,雄視漠北。"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師派遣使者嚮明朝中央邀賞,當時的專權宦官王振不肯多給錢,按實際人數給賞,並減去馬價五分之四。瓦剌大怒,認為明朝製造釁端,分兵四路攻打明朝。瓦剌攻陷數座城堡,塞外的明軍全部戰敗。

"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

宦官專政的王振大權獨攬,控制了錦衣衛,陷害忠良之士,其黨羽遍佈整個朝廷。

明軍前線的戰敗稟報不斷的傳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鎮準備親征瓦剌,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于謙"力言六師不宜輕出",勸諫皇帝不宜親征,但明英宗一意孤行。

1449年7月16日,明英宗朱祁鎮率領25萬明軍(號稱50萬)出征,表面上是皇帝親征,實際上軍政大權都有宦官王振大權獨攬。大將無實權,軍內自相驚亂。

瓦剌引誘明軍深入,主動放棄了大同,明軍繼續北進塞外。首尾難顧的明軍在塞外遭到瓦剌的伏擊,大同以北的明軍慘敗,明軍的屍體遍野,血流成河。

"屍橫遍野,將士驚恐"

戰況不利,明英宗遂定回師,按既定路線由蔚州(今河北)經紫荊關返回北京,行軍40裡後,王振擅自更改了行軍路線,令全軍折向宣府,經居庸關而返回。

明軍將士們飢渴疲憊不堪,蒙古騎兵突入長城內繼續追擊,在宣府西側擊敗了明軍後衛(吳克忠和吳克勤),明軍主力退至四面環山的土木堡,並且水源缺乏和道路不良。

明軍的形勢危急,鄺埜建議大軍速入懷來衛城,王振不知兵事,強令大軍紮營。

瓦剌大軍佔領了土木堡西北和西南,切斷了明軍的唯一水源,形成了對土木堡的包圍之勢,被切斷了2天水的明軍飢渴難熬。瓦剌假意和明朝議和,士兵們爭路搶水喝,明軍的陣勢大亂。

蒙古騎兵從四面出擊攻打明軍,明軍死傷者數十萬,全殲了三大營,明軍全線崩潰。隨徵將臣50餘人陣亡,王振死於亂軍之中,明英宗被蒙古抓獲。二十五萬明軍有三分之一戰死,受傷者多達一半。瓦剌還繳獲馬匹二十萬和無數戰甲,明朝精銳部隊損失殆盡。

京城保衛戰

大明帝國遇到嚴重的危機,土木堡之戰後,瓦剌嚴重威脅著明朝的北部。舉朝震動,北京人心惶惶。皇太后任命朱祁鈺為帝(明英宗其弟),明代宗下令授予于謙"提督各營軍馬",于謙擔負起了三軍統帥,指揮北京保衛戰的重任。

明朝加緊修固北京沿邊大小關隘,明軍分守九城防禦,並從山東和河南調遣援軍,于謙加大了後勤運輸,保障了明軍的食物和水源,在東郊的通州儲備糧食百萬石,重新組建了10個團營(22萬人),給士兵們預支半年祿餉,明軍上下皆歡呼雀躍。

十月十三日,瓦剌軍攻打德勝門,明軍用火器反擊,火箭和弓弩齊射向敵軍,瓦剌軍受到很大打擊。瓦剌軍轉向攻打西直門,擊敗明軍後攻打到城門下面,守軍則站在城牆上用弓箭反擊,終於打退了瓦剌軍的進攻。一輪又輪的火器打擊讓蒙古騎兵損失慘重,死傷千餘人大敗而歸。

兩軍交戰數日,瓦剌的進攻屢次失敗,於是在十五日夜間撤退,明軍發現正在撤退的瓦剌軍,用火炮轟擊瓦剌軍,殺傷數萬餘人,有"鐵元帥"之稱的孛羅和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身亡。不久後瓦剌退往關外,並派遣使者議和。至此,明軍取得了京城保衛戰的勝利。

瓦剌萬般無奈之下,八月無條件地釋放了明英宗,恢復與明朝的臣屬關係,重新獲得了繼續與明朝經商的機會。而招致"土木堡之戰"的罪魁禍首宦官王振被抄家滅族,他的三個部下被激怒的百官打死在殿廷上,北上追擊的明軍奪回了瓦剌軍沿途擄獲的許多百姓和財物,重新收復了各個關口和失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于謙為巡撫時,聲績表著,卓然負經世之才。及時遘艱虞,繕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謙亦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偉矣。變起奪門,禍機猝發,徐、石之徒出力而擠之死,當時莫不稱冤。然有貞與亨、吉祥相繼得禍,皆不旋踵。而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卒得復官賜卹。公論久而後定,信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