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職場必殺技練好了嗎?

也許取得成就的偉人攜帶著注意力持久性的優良基因,但更重要的是,其後天對專注度的大量運用,相對於那些猶豫,虎頭蛇尾,被毫無意義事物吸引的人,以極高的專注力,全情投入工作的率先覺醒者必然會走向成功。

數學天才歐拉30歲右眼完全失明,58歲左眼白內障,在近乎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依然專注於數論研究,從1775年直到他去世的1783年,歐拉不僅出版了兩本煌煌鉅著《無限小分析引論》和《微分學》,並大量發表論文,平均下來每週都要發表一篇。歐拉去世後,俄羅斯科學院花了40多年的時間才把他剩下的的論文整理發表完畢。眾所周知比爾蓋茨退學創立微軟,成為全球首富,卻不知蓋茨在計算機剛剛出現不久的年代,首次接觸到計算機後,就專注於計算機編程,僅在中學階段就積累了近萬小時的編程經驗,從而為日後創建微軟公司,發明windows操作系統奠定了基礎。專注不僅止於建立個人成就,也會給人以幸福感,2010年,Science上有一篇文章調查了人們在不同思維狀態下的情緒。研究者專門開發了APP,通過這個APP向實驗者隨機提問,讓實驗者回答:“你腦子裡思考的事情,是不是你手頭上正在做的事情?”同時讓他們描述自己當時的情緒狀態。結果發現,人們的思維有一半時間都是漂移不定的,跟當前所做的事無關。而在這種漂移不定的思維時,如果人們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他們成功的原因----專注力

我們總是驚歎於那些成功者的成就,而忽視了成就來源於專注、即注意力的持久性。注意力的持久性是潛意識萌芽、意識、覺知、領悟、和意志的綜合表現。我們注意到有的人從事過很多行業,但從未曾在任何一個領域獲取過成就。同時也注意到有另外一些人,他們不斷的切換自己的想法,也拋棄原來的想法,企圖尋找最佳方法。可是事實上,這樣做的確可能獲取投機性的成功,但想以此創造出更深遠的價值,幾乎不可能。對所從事的一個職業、所面對的問題、解決的思路表現出持久的注意力,並深入其中探索下去、這才是成功的前提。

你的職場必殺技練好了嗎?

本書的作者卡爾.紐波特他著作的其他作品《如何在大學裡脫穎而出》、《如何成為尖子生》、《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本本暢銷,如此好的成績,你可能以為他是專職作家,其實不然,他的真實身份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同時,還是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另外他本人,還是一名相當有人氣的博主。由此可見,作者對於時間的嚴格把控,對事物的深入專注,才使得他在各方面有如此之高的產出。

本書提到的兩個技巧:1、要有快速學習複雜技能的這項能力,

2、工作質量,工作速度高於旁人。

這兩項技能是我們在職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讓我們立足於人才市場的頂端,而深度工作恰恰是這種兩種核心能力的保證!仔細觀察,我們身邊優秀的人,是不是都有這兩個共同的特質。當然,快速學習只是基礎,掌握了一項技能後,需要學以致用有所產出,能轉化出實實在在的成果,這才是目的。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你能快速學習新知識,並掌握其中精髓,但如果你不產出,實際結果就是0。這就是說:證明你能力的最有說服力的手段是你把成果擺出來。

《深度工作》這本書揭穿了忙碌=價值的謊言,從諸多方面著重強調了,深度工作對於我們工作,生活的影響。任何事物都需要我們長時間,專注的去練習,去鑽研,去打磨。一路上,要避免諸多陷阱才能有所成。然而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讓自己立足人才頂端,時刻保持快速學習複雜技術的能力,是一項永不過時的技能。同時作者還介紹了浮淺工作的危害,以及被低估的這種危害對我們注意力的影響,同時解答了我們為何需要深度工作,指導了我們如何有效的在短時間內,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深度工作這項技能,以此將我們從繁雜浮淺的工作中解救出來。為什麼我們沒有做到,阻礙是什麼?

回憶一下,無聊的時候都是怎麼打發的,刷網頁,刷手機,也許只是想看幾分鐘,或者只是打一局遊戲。偶爾想利用零碎的時間,在繁雜的工作間隙娛樂輕鬆一下自己。看看我們周圍,在排隊的時候,等車的時候,大多數是不是都在翻手機?看起來是在合理利用碎片時間,但久而久之,會習慣性的拿這些來消磨時間,況且通常這些被打發的時間大大的超過預期。我們卻又通常會低估這種分心的影響,它隨時隨地鑽出來,干擾我們,日積月累養成的壞習慣會導致我們對工作的專注度急劇下降,最可怕的是 它會悄無聲息偷走我們的時間以及專注度。這種情況裡,我們高估了自己對專注力的把控,以為可以隨時切換。往往忽略了做到專注是非常難的,這種專注度需要我們刻意長久的練習。那麼,如何避免掉入它的陷阱裡,我為大家提供一種方法:靜靜的享受無聊,學會習慣,忍耐,平靜的度過這一段無事可做的時光,如果你試圖用其它的事物來消磨這段時間,只會讓你上癮而不知自。

另外,我們大部分人做著常規的日常工作,需要與他人溝通,通過面對面,或者郵件,電話,會議等等各種方式。一項調查表明,當你被這些浮淺工作圍繞時,真正用於實際深度工作的時間不及日常工作時長的1/4;也就是說八小時制的職場人,每天的認真工作時間不足兩小時,剩下的時間是被什麼填滿的。與同事無效的冗長的溝通,沒有結論的會議,還有一些與工作毫不相關的事項,茶水間的閒聊,網頁新聞八卦,這些干擾會把我們的時間偷走。

避免掉入這些陷阱的方法:刪除電腦上不常軟件,網頁,以免被隨時彈出的信息吸引,定期清理手機上那些不不常用的APP,同樣以這種方式,去簡化我們的人際關係,學會分析,這些事件在我們生活中的比重,才會讓我們在分配時間的時候更加慎重一些。

對於網絡依賴重症患者,可以每週定一個時間,徹底拒絕網絡。學會做網絡的主人,而不要被操控,我們利用這項工具,只是因為它能更方便我們的工作,網絡只是輔助我們更高效工作的一項工具而已;當然,如果你確實明確了,利用網絡比不用獲得的益處更大,那你選擇使用它也無可厚非。這一行為並非硬性動作,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操作。

把深度工作培養成習慣

在一個特殊的地點,例如我們自己搭建的伯林根塔樓(長期無干擾有工作效率有產出的工作環境),設定一個deadline,強迫自己高強度工作,調動全身細胞處理當前最重要的事物,同時,給予簡單行為,以保持頭腦清醒。另一方面儀式感也很重要,當我們啟動深度工作模式,同時增加成本的投入,會激發我們對時間的尊重,把精力更多的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在完成最後一個系列的時候,租住在租金極其昂貴的酒店裡,這種成本的投入,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從而促使這本著作最後的誕生。而當我們極其認真的對待一件事情時,勢必能影響身邊的人同樣嚴肅對待,通過對內對外的影響力,從而去保證深度工作的效果。

深度工作是我們職場人的必殺技

對希望有所成就的職場人來講,深度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提高工作效率,高質量產出的保證,進而改善我們生活方式,重塑生活。專注能創造更高的價值,在某些方面,能另我們更有成就感,更充實。深度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我們大腦深度思維的能力,開啟“深即能精”“四兩撥千斤”的工作模式,從而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還給我們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如果你正好希望,工作上,有一些收穫,有一些成就,那麼增強專注力,學習深度工作,會讓你創造更高的價值。練習深度工作,是讓你擁有美好人生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