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境」事業與職業|讀書筆記——《易經系傳別講》

▼最有情懷的聲音在這裡▼

「靜境」事業與職業|讀書筆記——《易經系傳別講》

「靜境」事業與職業|讀書筆記——《易經系傳別講》

歷史上那麼多皇帝,

你知道名字的有幾個?

那麼多的名將、賢相,你又知道幾個?

為什麼能留下名字的寥寥無幾呢?

南懷瑾老師說,因為大部分人的功業不能垂之永久。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可久就是永久的歷史價值。

南師舉例孫悟空、關公、濟公活佛,這些人我們都知道,為什麼?

因為他們有可久可大的功業,

有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的貢獻,

所以獲得了萬世的尊崇。

不然呢?縱使擁有功名地位,三幾年以後,這個人是誰,大家都不知道了,

很快就會被歷史遺忘。

「靜境」事業與職業|讀書筆記——《易經系傳別講》

聯想起南師也曾經說過的,

現在大家動不動稱為事業的,其實都是職業。

什麼是事業?

是要對社會真正有貢獻的。

說是為社會,但實際是為飯碗考慮的,叫職業。

比如,新聞出版業,如果是當作事業,應該從整個社會大文化大教育著眼。否則,就是等而下之。

易經系傳說:“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社會有貢獻,這才算是事業。

譬如大禹治水,他為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社會的基礎,功在萬代,這叫事業,是真正的事業精神。

「靜境」事業與職業|讀書筆記——《易經系傳別講》

其實對我們普通人來講,狹義來說,職業跟事業也可以這樣分辨。

職業就是靠它養家餬口的;早上硬撐著爬起來必須要去上班的;下班後再讓你幹,你心不甘情不願,要問加班費的。

事業則是讓你倒貼錢,你都樂意去幹的;除了睡覺(甚至不睡覺),你恨不得時時刻刻都要和它待在一起的;不管路途遙遠,不管事情再多,也不管收入再少,你都可以會堅持不懈為之努力,為之奮鬥一輩子的。

事業是一個很高層次的概念,它會成就我們的理想,成就我們的人生。

當我們把個人事業與社會大眾福祉關聯起來的時候,就會成為了南師所說的大事業,賢人之業!

願我們都可以將職業變為事業,為之奮鬥,可能會很累,卻會是心滿意足。

不然呢?混日子,渾渾噩噩,沒有夢想,沒有盼頭,

哪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呢?

「靜境」事業與職業|讀書筆記——《易經系傳別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