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要写淮安人物专辑,但是没想到前两篇都不是淮安人,一个是四川彭州人李一氓,一个是江苏新沂人张发善。
今天要说的这一位张发善老人,张发善到底是什么人?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他到底是谁?值得为他写一篇感谢文章?如果你要说他做的事的话,可能就很简单了,他就是种树而已,只是种树而已,你看到这儿,可能这篇文章你都看不下去了,就一个种树的人,为什么我要替他写一篇感谢的文章呢?
如果我要换一句话介绍张发善老人的话,可能你就更能接受他,也理解我为什么为他写这一片文章了,他是淮安绿肺的缔造者,也是淮安柳树湾的创造者,这样一听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有多少人知道这一位的存在呢?淮安还有多少人没去过柳树湾呢?可能都很少了吧。
张发善老人1913年1月出生,1998年10月离开人世。江苏省新沂市王庄镇人。1960年10月至1975年3月在江苏省盱眙县畜牧场工作期间,他积极栽树,绿化荒山,爱林护林,为国土绿化事业做出了贡献。1975年4月至1983年10月调至江苏省清江果园工作,工作之余,情系绿化事业,不求名,不图利,义务植树120多亩,50000余棵,尤以柳树居多,先进事迹在当地广为传诵。1983年11月退休后,张发善同志痴情不改,立志植树,沿古黄河(古淮河)培育出万株柳树,形成如今柳树湾的雏形,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绿化先进个人”称号。张发善同志还多次被淮安市、清河区表彰为“绿化先进个人”。
张发善老人是为什么会忽然决定要创造柳树湾这个地方呢?其实是有一段历史的,那是1976年的汛期,面对着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61岁的清江果园老职工张发善行走在河堤上,看着柳树湾这一段的古黄河(古淮河)河水经常漫过堤坝冲刷两边松软泥土,导致河堤经常垮塌,当时的张发善老人还是清江果园的一名职工;有一天他走在堤坝上,就发现随手插下的柳枝就能够随意的生长,并且长势还非常喜人,于是他就想起来用柳树锻造堤坝,这一干他就干了20年,他以锹代笔,栉风沐雨,把这片古黄河(古淮河)南岸靠近果园地方将近120多亩,多达上万棵,其中又因为以柳树居多,所以久而久之,这个地方终于被称为柳树湾,这也就是柳树湾的由来,直到今天柳树湾依然绿意盎然。
直到1996年的时候,淮阴市委,市政/府将清江果园纳入淮安市公共绿地,然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成了集保护、科普、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到了2005年的四月份,终于免费对淮安市民开放了。
张发善老人在治理古黄河(古淮河)时期,居住条件异常简陋,经常是孤身一人在古黄河(古淮河)滩上造林护堤,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1995年的时候,老人身患重病,无法劳动才由子女,接回老家安度晚年,这一次的离开,老人再也没有回到淮安这片土地上,在1998年的10月,老人因病离开人世,享年85岁,张发善老人去世之后,他的事迹在江苏广为传颂,在淮安市也多次登报,张发善老人多次被省市人民政/府授予绿化先进个人称号,直到2012年4月,为了继承和发扬张发善老人不求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淮安市政/府为张发善老人树立铜像,这也是淮安市政/府第一次为普通劳动者塑像。
雕塑设计张发善老人依然是当年朴素的打扮,头戴鸭舌帽,身着普通的,有些绉褶的中山装,下面穿着塑胶鞋,两手握着一把铁锹,双眼安静的平视前方,仿佛老人在看着黄河故道上,刚刚种植完成的一棵棵柳树,正在稍稍休息,满足的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又好像在眺望柳树湾的今昔变化,憧憬着未来。雕塑栩栩如生,充满了浓郁的时代风格和张发善老人独有的形象特征。
如今的淮安柳树湾景区已经变成了淮安市古黄河生态民俗园了,比张发善老人当初看到的柳树湾大了很多,但是当人们走到柳树湾张发善广场的时候,还是会站在铜像前看一下张发善老人,感谢他为淮安留下的这一片绿色,陈大不止一次的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站在铜像面前,把张发善老人的事迹读给孩子听,解释给孩子听,这一种一代代的传承,陈大想这就是对张发善老人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张发善老人最大的感谢。
閱讀更多 淮安陳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