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商認為在細分領域中的精耕細作,才是互聯網教育下半場的命門

聖商認為在細分領域中的精耕細作,才是互聯網教育下半場的命門


聖商認為在細分領域中的精耕細作,才是互聯網教育下半場的命門


在“互聯網+”模式的上半場中,幾乎所有行業都是一樣的。快速部署,燒錢,爭奪流量和地盤,為了速度而捨棄一部分質量。但到了下半場,再用這個玩法,恐怕就行不通了。

聖商認為,與時俱進,互聯網教育也該如此。下半場有下半場新玩法,比如:從擴張迴歸到運營,找到新的出路,才能鬆綁行業桎梏,獲取勝出的可能。

將內容做的更加垂直

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這件事,正發生在每一個和互聯網息息相關的行業身上。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上半年大報告》顯示,無論是用戶量,還是用戶時長,增速都出現了顯著下降。2019年Q2移動互聯網用戶減少了200萬,總量11.38億,基本已經到達了頂端。用戶時長增速在半年間,從22.6%下滑到6%,人均單日時長358.2分鐘也接近大頂。

因此,想要快速擴張獲取新用戶,恐怕已經非常困難了。在教育領域就更是如此,生源數量本來就是相對固定的,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家和創業者的教育培訓方面,學員的數量更為狹窄。想針對這一群體,吸引他們注意,自然需要另闢蹊徑。

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將內容做的更為垂直。在大肆圈地的過程中,教育機構為了能快速積攢學員,會將課程儘可能設置的寬泛一些,同一個課程,即使是有不同需求的人來聽,雖然不能完全切中要害,總歸是能有一些相關的收穫。在行業剛起步的階段,這樣的效果也能夠讓學員感到滿足,起碼比以前的空白來的要好。

而互聯網教育的下半場,這樣做自然就行不通了。所以不妨從細分市場切入,針對中小企業家和創業者的痛點,挖掘出專項課程,比如從天使輪到A輪的融資,上市的財務準備,法務部門如何配置等等。具體到細節內容,就能發現一些此前還處空白的藍海市場,精準切入到有這部分痛點的人群,有的放矢的課程,會讓這些學員更容易接受。

精細化運營是主旋律

只是做垂直渠道的話,雖然能吸引到一些學員,但也容易將市場越做越窄,畢竟垂直就意味著受眾面相對受限。因此,在互聯網教育的下半場,精細化運營才是王道。有實力的玩家將逐漸擠掉劣幣,最終大浪淘沙,只留下最為精華的培訓機構。

仔細打磨產品和課程,提升課程質量,邀請更好的老師來講課,為學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修煉自身的方式,去改善的部分。用更打動人的產品說話,吸引學員的加入。這樣不僅可以讓新學員趨之若鶩,也能吸引一些本來在其他培訓機構學習的學員,“跳槽”來到這裡。

此外,精細化運營還有助於進一步挖掘現有學員的潛力。要知道,中小企業家和創業者需要的教育服務,經常不止是一門兩門課程,而是全方位系統化的。如果將更多內容補齊,也就意味著有可能從他們身上賺取更多價值。市場推廣可以讓新的用戶加入,而精細運營則可以讓老用戶重新“喚醒”,激勵他們進一步學習內容,從而讓培訓機構找到新的增長點。

聖商通過觀察發現,在互聯網教育的上半場,一切都是以快為主。而下半場,讓節奏慢下來,更加精細運營,發揮互聯網教育界的“工匠精神”,精雕細琢,菜會有更大把握,在這條賽道上走的長遠,笑到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