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土壤改良方法對比

鹽鹼土是鹽土和鹼土的總稱。鹽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鹽較高的鹽漬化土壤,土壤呈鹼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鹼土是指含碳酸鹽或重磷酸鹽的土壤,pH值較高,土壤呈鹼性,鹽鹼土的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狀差,對作物有害的陰、陽離子多,作物不易促苗。我國的鹽鹼地主要分佈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地區及濱海地區。鹽鹼地的產生,使大面積土壤資源難以利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下降。


鹽鹼地土壤改良方法對比

鹽鹼土的形成原因: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

土壤改良可以分為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和化學改良3種方法。

(1)物理改良。主要是對土層的整改。①平整地面,深耕曬垡②客土回填,抬高地面③做好防鹽鹼的隔離層:在鹽鹼地區進行綠化,建防鹽鹼隔離層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措施。

(2)水利改良。①蓄淡壓鹽②灌水洗鹽③滲管排鹽。

(3)化學改良。①對鹽鹼土增施化學酸性肥料②施入適當的礦物性化肥,補充土壤中氮、磷、鉀、鐵等元素的含量,具有明顯的改土效果。③施用大量有機質,改善土壤的結構。

鹽鹼地土壤改良方法對比

化學改良是在在鹽鹼地土壤中施加硫酸亞鐵等酸性物質,可有效降低其pH值。現在最常用的化學改良劑主要有酸性磷肥、硫酸亞鐵、脫硫石膏、DS1997等改良劑。硫酸亞鐵為天藍色或綠色的單斜晶系列晶體,無臭,味鹹、澀;具有刺激性。14.8度狀態下:密度為1.8988g/cm3;15度狀態下:密度為1.897g/cm3.熔點64℃,溶於水,不溶於醇系。乾燥空氣中風化成白色粉末。有腐蝕性,在溼空氣中即迅速氧化變質成黃棕色鹼式硫酸鐵。300℃時為無水物,繼續升溫則被分解為三氧化二鐵、水、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氣體。硫酸亞鐵可降低土壤PH,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其酸性中和土壤的鹼性,並促使土壤碳酸鈣的溶解,使鈣離子替換鈉離子,從而降低土壤的鹼化度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但不宜長期使用,長期使用會造成土壤板結。建議硫酸亞鐵與有機肥配合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