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總感覺坑?對,買不好坑一輛車錢!

市面上有很多重疾險,同樣保額、同樣保障期限,最貴的比最便宜的能貴近50%!

這是為什麼呢?貴的,貴在哪裡?

重疾險總感覺坑?對,買不好坑一輛車錢!

其實,這就是所謂“消費型”重疾和“返還型”重疾的區別。

便宜的一般是“消費型”重疾沒有身故或生存責任,也就是說如果到保險失效前都沒得重疾,保險到期後也不會再把交的保費,退回來,這一部分的保費就算是“消費”掉了,因此叫做“消費型”重疾險。

保費貴的一般是“返還型”,也就是說如果最後沒有出險,被保人身故或者保險到期被保人依然生存,那麼保險公司還能把保費返回來,不管是返100%、120%還是150%的保費,歸根結底這些錢還是基於自己的保費。

這麼一聽好像是“返還型”重疾險更划算,這樣我不僅能獲得重疾賠付的保障,最後這個保費還能退給我,裡外裡有得到了保障,最後還能賺點錢。Oh,My God!買它!買它!快買它!

重疾險總感覺坑?對,買不好坑一輛車錢!

好了,如果你這麼想,或者被保險代理人忽悠你這麼想,覺得“返還型”重疾比“消費型”重疾划算,那麼你可能已經掉入了重疾險的深坑中了。

返還型重疾真的划算嗎?

其實重疾險是沒有返還責任的,也不能有返還的責任。

所謂的返還型,其實是買了兩份保單:重疾險 + 兩全保險;

重疾險負責保重疾,兩全保險負責返還的責任。

重疾險總感覺坑?對,買不好坑一輛車錢!

因此對於同樣保額的以上兩類重疾險,返還型保險每年交的保費肯定是要多出不少的。而多出來的這筆錢,保險公司其實是拿去投資,約定返還的時候,再把本息再還給你。當然保險公司自己肯定要正一部分利息。

大家都知道把錢存銀行、放餘額寶、買理財,過一段時間會獲得利息。比如100元,存銀行一年變成了102元,這多出的2塊錢就是利息,而利率就是(102-100)/100=2%。

那如果以2%利率把每年獲得的利息再存進入,存10年,這就是複利。這個計算也很簡單:

重疾險總感覺坑?對,買不好坑一輛車錢!

公式中n就是存的年限,那麼根據公式算出,100元,2%利率,存10年,本金和為:121.9元。如果是以5%的利率算則為:162.9元。

可以看到感覺並沒差很多的利率,在10年間,兩者收益差了3倍。

重疾險總感覺坑?對,買不好坑一輛車錢!

如果你平時很注意理財,在10、20年甚至更好的一個時間區間裡,追求一個5%的收益率並不是很過分的事情。而2%這個收益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返還型重疾險最後的收益率。

我們找二個保障內容非常相似的在售的重疾產品:

30歲男性,繳費20年,保障期到80歲,30萬保額:

返還型重疾險保費:8040元,80歲滿期金16.8萬元;

消費型重疾險保費:5148元,80歲時合同終止,無返還。

也就是說是20年每年多交2892元,50年以後返還168000元,划算。

還是每年自己存2892元,存20年,到80歲累計本息和更多。

重疾險總感覺坑?對,買不好坑一輛車錢!

我們可以看到,在5%的累積利率下,前20年每年多交的2892元,在50年以後,可以得到433958元,但是返還型保單隻給你168000元。

裡外裡,相當於你虧了25.6萬元,一輛車錢出去了!

重疾險總感覺坑?對,買不好坑一輛車錢!

說到這裡,大家怎麼買保險心中就有數了吧。當然如果你對自己理財能力實在沒有信心,每年收益率低於2.5%(雖然大把的無腦理財產品都可以超過這個數字),那麼買個返還重疾也無可厚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