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有一位妈妈,她的儿子很优秀,可以算得上是学校的学霸。但这位妈妈依然很焦虑,她说儿子的优秀完全来自于时刻的监督和努力。儿子上小学这六年来,一时都没有放松过对他的监督和督促,一时不管,成绩就会下滑。

这位妈妈说,她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儿子身上,每天平均有6个小时,照顾儿子的生活,每天送他上下学,检查他的作业,监督他背国学,背单词,做奥数题,陪他一起读书,每天忙完一切都晚上十点多了。

听完这位妈妈的讲述,很佩服,但也很担心,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可能对这位妈妈的监督有反抗,到时候这位妈妈该怎么办。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和这位妈妈一样,可以说是牺牲一切,感天动地,但这些父母却在教育上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何为内驱力?

内驱力简单来说就是内部驱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有了内驱力,无论有没有外在奖励或诱惑,一个人都能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且不会轻言放弃,这就是强大的内心力量。

比如,居里夫人不论外界环境多么艰苦,仍然终其一生坚持在实验室默默耕耘,最终发现了镭;比如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故事,其实都是拥有强大内驱力的结果。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内驱力”可以分为3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 认知内驱力:指的是一个人渴望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需求。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

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

当孩子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而具有认知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孩子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去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内驱力,不需要刻意培养,父母和老师别去破坏就好。

限制孩子探索,或用负面的言行回应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进行无意义的重复性学习,比如惩罚式抄写;学习难度过高,孩子怎么都学不会,从而倍感受挫;从不鼓励孩子等,这些行为都会破坏孩子的“认知内驱力”。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的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某项工作、做出贡献、取得成就、赢得社会地位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追求“成就”的动机,它促使孩子把学习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和成就。在学习期间,这种动机会使孩子努力地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较高的排列名次。

“认知内驱力”是直接的学习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间接但更持久的学习动机。

在教育孩子时,培养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是激发孩子“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有效措施。

但是过分强调“自我提高内驱力”会助长孩子的功利心,使孩子过分追求成绩和排名,而降低对获取知识本身的兴趣。

所以,我们需要将“自我提高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结合起来,使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一起发挥作用,促进孩子热爱学习。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 附属内驱力:指的是个人想获得长者或权威的认可、赞许、取得应有赏识的欲望。比如,一个孩子会为了赢得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而努力学习。

三种内驱力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大一些的孩子注意力会从成人转向同龄伙伴,这期间,来自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明白了三种内驱力在孩子学习上所起的作用,家长就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引导,在合适的时间有意识的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 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对内驱力形成有巨大的推动力。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美国心理学家耐特和瑞莫斯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选择10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组成实验组,并告诉他们:如果要成为大学同学会会员,必须经过磨练和测验。由此,实验者命令学生们五天之内不能沐浴理发,必须吃生猪干,每天只能睡两小时,期间要做苦工或者徒步旅行,还要接受各种侮辱及困扰。第五天的深夜,他们告诉学生们:每人要接受7次计算检测。每次5分钟,检测的成绩将决定同学会的会员资格。与此同时,实验者另外选取了50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组成对照组,进行同样次数和时间的计算实验,但不告诉测验的目的,并且在测验前未受任何侮辱或困扰,最终结果:实验组的成绩几乎3倍于对照组。

很显然,前者预先认清了学习目标,而后者只是盲目的工作而已。

这项实验表明:学习者如果认清学习的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学习目标是孩子学习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动力的有意识培养离不开目标的事实确立。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长期的,比如,这学期,要赶上班级的第几名、要看多少本课外书、多长时间内围棋水平要达到更高的段位等。这个目标也可以是短期的,比如,今天要记住几个单词、做几道数学题、多长时间内完成作业等。

家长要注意,目标设定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才能起到作用。

第一、目标越具体越好

比如, “我要好好学习” 就是一个笼统的目标,而 “到期中考试时,我要进入班级前十名”,就很明确、具体。

第二、完成度要可衡量

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衡量的阶段性小目标。比如,这学期我要记住100个英语单词,每周掌握20个,5周实现。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第三、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设定的目标要是孩子通过一定努力可实现的。比如一个班级倒数的孩子,要让他在几个月内考到第一名,就不太现实。可以让孩子每次争取前进几名,这样更容易实现。

第四、设定的目标一定要有期限

没有期限的目标,不能激励孩子,有了期限,孩子才有去完成的紧迫感。

目标就像黑夜中的灯塔,能引领孩子前行。

  • 兴趣引领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如果让孩子去学习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孩子会不觉得反倒像是在游戏,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爱迪生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18个小时,在里面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此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

如果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会学得特别快,也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即使十分疲劳和辛苦,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悦;即使困难重重也不会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克服它。

父母要懂得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去引领孩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 树立价值感

家长不要把眼光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要让孩子觉得生活不只是为了学习,让他们觉得生存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要让他有自己喜欢的兴趣和爱好,有他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激发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家长要抓住这三个关键点

也要用语言、行动、眼神告诉孩子:不论你是什么样子,父母都爱你。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家庭是充满理解、和谐、尊重和包容的。

要倾听、理解、接纳和包容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有进步了,第一时间给予孩子鼓励、欣赏和祝贺孩子,以平等和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而不是凭借家长的威权居高临下地控制孩子。

最后,要让孩子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越努力,越幸运。如果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期待和憧憬,他就有动力去努力和奋斗了。

缺少内驱力的孩子,就好比一辆汽车,没了发动机,或没了汽油,只能由父母推着、拖着往前走。只有唤醒孩子内驱力,才能让孩子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