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假期內,有很多父母表示還沒有被現實、物資、工作等壓力打垮的大人們,在陪伴孩子的假期時光內,反而更容易接近崩潰的邊緣,因為孩子才是真正的魔鬼!

其實真正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會明顯感覺到孩子身上有這樣一個共性,那就是愛拖延,做事磨磨蹭蹭。

其實大家仔細去看身邊的其他人,不僅是孩子身上有這一特性,在很多成年人身上磨蹭和拖延症的特性都十分普遍。

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歸根結底,關於孩子磨蹭和拖延症的原因無疑有以下幾點:

第一,孩子的年齡小,可能對於某些事情還沒有掌握技巧。

意思也就是說:當孩子還沒有掌握某項技能的時候,就被家長命令去完成某一項任務,但是需要運用到這一技能時,他們會顯得比較吃力。畢竟年齡越小的孩子,他們神經系統、控制身體的各項機能的命令感要更弱。

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所以有一些年齡比較偏小的寶寶,很有可能剛剛才學會穿衣服時,家長們為了鼓勵孩子多加練習穿衣的技巧,會給一點時間,讓寶寶們自己去穿衣服。

但是寶寶們才學會這一技能,在身體的配合默契還沒有提高的情況下,所需要的時間自然也就更多。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出現,那麼家長們也不需要過分指責,畢竟孩子需要一點時間慢慢成長,他們對於身體的調節和親人之間的默契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夠得到完善。

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第二,自控力不強,做事情的時候容易被分神。

這一則理由在生活當中比較常見,有很多大人或小孩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的專注力不是很高,所以也會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將心思分在了其他事情上。

但是大人們還好,因為自身的責任感必須要約束,所以出現專注力不高的情況會低一點,而孩子們對於責任感意識並不算太高,所以做起事情來有時候會不計後果,因此,三心二意的情況的確容易出現的更多。

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有時候孩子們明明正處於寫作業的時間段,但是他們卻一心想著看哪個頻道的動畫片,所以坐在座位上,也會按捺不住扭動身姿的心,這時候家長們會算著時間,如果時間過長,明明可以在該時間段內完成作業,卻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很有可能會用極端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的三心二意。

其實當孩子身體機能配合度已經提高,而依舊自控力不足時,家長們的確應該給予建議和引導。

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對孩子的專注力方面進行一些小訓練,比如說:讓孩子背誦某一篇詩歌,讓孩子們在看完某一則故事書之後,再將其中某一個精彩的部分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類似等等。

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其次,需要注意孩子的責任意識。比如說:家裡有二胎的大寶們,在幫助家長帶弟弟妹妹的時候,有時候會因為責任意識比較強而不敢出現分神的可能。

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除了平時多加引導和建議之外,還應該提高生活中培訓孩子專注力的次數,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們關於自控力維持過程中,責任感的重要性。

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第三,孩子對於時間意識不強。

大人們在生活中,被迫加強節奏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的任務量加重了,但是時間還是隻有那麼多,所以要提高自己的效率,完成一段時間內,必須要做完的工作量。

而在孩子的世界裡,對時間概念並沒有大人那麼強,所以有時候即便是做錯了某一些事情,比如說:起床起晚了、吃飯吃的時間過多而耽誤了上課的時間時,家長們也會在身後幫忙督促或者想方設法來解決問題。

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其實家長們這樣的做法,反而是在幫助孩子們逃避現實。如果是孩子的問題而上課遲到,那麼家長可以適當的讓孩子接受學校規定中遲到的懲罰。讓孩子明白,在某一段時間內去做某一件事情,必須要有時間觀念,是必須培養起來的意識。

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所以有些家長會在生活中,察覺到了孩子想要上廁所,但是依舊賴在廁所裡不出來的機會,去告訴孩子們:一個人必須要有時間觀念,否則不僅影響到了自己的信譽,而且也有可能會危害他人的權益。

第四,是孩子對於規則意識太薄弱而引起的拖延症。

意思也就是說:社會當中有很多規矩是書寫在明面上的東西,其中包含時間和責任以及義務等等內容。

就拿孩子們經常在超市裡玩的搖搖機而言,投一塊錢進去只可以玩某一段時間,當那段時間過去了之後,搖搖機就不再動了,這就是搖搖機的時間規則。

孩子拖延症越重,家長越容易催促,多少父母的應對方式錯了

所以孩子們也應該明白:在生活當中做什麼事情,都有相應的規則理念在其中,每個人都應該尊重遊戲規則,也應該尊重他人的原則。所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任性妄為,如果因為自己有拖延症而導致破壞了規則,那自然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