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郁乎文哉---論語貫通55


鬱郁乎文哉---論語貫通55


隨著文章的深入,前面掀起了一段小高潮,回答了林放所問的“禮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指出禮不是表面的儀式,是內心的誠敬,更重要的是對天道規律的敬畏。人不可因為私慾,蒙敝了智慧,丟掉了禮儀的規範。下面,筆鋒一轉,進入對周禮的一些討論,以及當時周禮的一些現狀。

3•14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3•15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3•16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7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3•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3•19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14指出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鑑於夏、商二代,豐富多彩,形成人文的大觀; 3•15 則指出孔子對周禮的好學與研究的態度;

3•16則用輕鬆的筆鋒,自己幽默了自己一下。當別人說孔子不懂禮時,孔子幽默地回覆,“射不主皮,力不同科”,大家的能力本來不同。從這裡可以看出論語文章的高明,不斷前後思想精神連貫一氣,而且經常轉換筆法,一會借詩言志,筆法高雅;一會又輕鬆幽默,充滿生活的氣息。整個筆法多變,莊中有諧、諧中有莊,能讀懂論語,才知道這文章是美到了極致。

3•17 --3•19則指出現狀,周禮已經在衰落,連孔子弟子子貢都想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廟用的活羊,禮的精神在喪失。如果真正按照周禮來尊重君王,別人會以為在諂媚,因為現在已經把這些禮節都丟掉了。反過來,君主對下屬也要盡禮,禮怵有相互尊重的精神。

整個這一大段文章,是結合禮的精神,對周禮在當時社會的情況進行一些議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