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大学

对每个人来讲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非常宝贵的时光,而对于我来讲大学生活在整个生涯中弥足充实和珍贵。今天写这段大学的时光,一方面写给自己,致敬自己七年前的青葱岁月;一方面写给毕业六年的同班同学们,岁月已逝。但美好记忆犹存。

我的家庭背景并不好。学业完成得异常拮据,多亏了学校的助学金、奖学金,以及亲戚的帮助,方才完成学业。

我的大学

我出生在中国的东部一个县城,当时凭着自己的勤奋加上自己一般的天资,考取了西部地区的一所重点高校。填报时一方面是因为该学校在西部算是中上的学校,另一方面是这所学校的学费并不高。她就是哺育我四年的母校——西北师范大学。

致那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大学

古朴的大学校园

西北师范大学坐落于中国西北甘肃兰州安宁区,这里偏距核心城区,周边又有几所大学,所以学习氛围还是非常浓厚的。而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百年学府,学风淳朴。回首一看这所大学正是非常适合自己的大学。

专业学习

当时自己在读大一的时候,高中同班同学有一部分选择了复读。所以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大一好好学习,学习态度要像在复读的高中同学那样。而大一时自己也确实认认真真的学习了,在升到大二的时候,经学校老师推荐,我顺利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

升到大二的时候我在总结自己的大一学习生活,发现自己即便是在非常勤奋的情况之下,自己的专业成绩也做不到异常突出。况且我们的经济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仅仅是一个辅助作用。如果四年下来的一心扎进专业课上面,那自己的学习范围会不会太窄?

书籍为友

后来我在泡图书馆的时候,看到了一位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给大学生的建议。他提了几点意见,其中一条就是建议我们多读书,不要只学专业课,读什么书不重要,只要不读一类书就可以,读多了自然就知道自己应该读什么书了。从那之后,我开始了自己的泡图书馆读书的生活。

致那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大学

学校逸夫图书馆

经常是一个人带着一个笔记本,然后泡在图书馆里。有时候翻阅杂志,有时候阅读理论著作,有时候涉猎文学历史。。。遇到非常喜欢的段落就摘抄下来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从正面向后开始记笔记,从后面往前开始写日记。每个学期我都会准备一个新的笔记本,四年下来用了大概有十个左右的本子。这十几个笔记本我依然保存着,它们就像我一个个的朋友,它们既了解我的知识成长之路,又明白我的精神成长历程。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怀念泡在图书馆的日子。夜幕降临,校园里的喧嚣沉淀下来,坐在图书馆一排排的书架跟前,只听得见书张翻阅的声音。时间在纸张与笔记之间流转。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曾经跟同学说,想起就要离开这座图书馆了,真的想哭呀!

致那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大学

馆藏和自习室

书友为伴

除了本专业的同学外,因为泡图书馆久了也就结识了很多经常泡图书馆的同学。他们勤奋上进,衣着朴素,内心坚强,学习优异。我们经常谈天论地,谈时政,谈哲学,谈文史等等。本专业同学中我是泡图书馆最多的,所以我收获的友谊要比他们更多一些。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友谊是一件奢侈品。在大学这片崇高的土地之上是收获友谊最好的地方。

致那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大学

大学同学

娱乐消遣

同舍友时不时会聚到一块聊聊天,吃吃饭,喝点酒的。他们说,哪次叫我喝酒都是从图书馆里打电话叫回来的。除此之外我经常漫步校园,尤其是学校后面的那片绿油油的草坪。北方的冬天草坪不长草,到了夏天格外的茂盛,双脚踏上去软绵绵的。

走在上面的时候,我经常在想,我在校园的这段时光,每踏一步都不会回头。学习看书间隙会戴上耳机放一点音乐听,我也是把中国古典乐,到西方交响乐,到经典老歌,到流行乐,再到纯音乐各种风格的听了个遍。

致那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大学

学校后面的草坪

这就是我的美好的四年大学光阴,毕业之后我顺利考取了老家的公务员,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致那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大学

同班同学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也是农村那片沃土上走出来的乡村大学生,因为身负重担所以大学过得无比充实。当然也有遗憾,遗憾是陪同学拉家常的时间太少,遗憾是学校那么多品学兼优的姑娘没有交往认识,遗憾是没有多一点的时间泡图书馆,遗憾是没有多看母校一眼。。。回首走来大学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我鼓励家庭深陷贫困的孩子一定不要放弃求学的梦想,即便是家庭遭遇坎坷、生活窘迫也要咬牙坚持,等过完充实的大学后,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

致那四年的青春,四年的大学

2013年学校毕业典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