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東漢建國這段歷史不是特別出名?

戈壁灘


夾在西漢和三國之間的東漢屬實尷尬。

從秦朝的建立到陳勝吳廣起義,它們都有耀眼的光環,它們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而緊接著的楚漢爭霸,項羽劉邦之間跌宕起伏的故事就更使得這短短几十年間的歷史耐人尋味,就像是電影的高潮部分一樣,實在是吸引人們的眼球。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漢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意義深遠。

並且,這件事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奠定了方向,在學校是不可能不學習的

下面說說三國,好傢伙,三國就跟開了掛一樣,《三國演義》的存在讓這個時代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這對於我國的影視業有著非常好的幫助,劇本的撰寫簡直不要過腦子!

自然,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對三國的接觸簡直是方方面面

那麼說說東漢吧,西漢末年,一位神人出現了,他叫做王莽。

所謂“穿越”我就不多說了,王莽的改制充滿了資本主義色彩。

這裡是社會主義國家,在馬克思思想的引導下,學校他並不會和我們見面多次,再加上穿越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而且不是宗教那般,這簡直就是靈異事件,唯物主義社會里他的知名度不會高的。

而且雖然如今言論自由了,但在劉邦項羽,曹操劉備這些老牌大佬面前,他還是個小新人呢

當然,東漢絕不是一無是處的。

這是一個文化和科技進步突出的朝代!

佛教引入,鄭學開創;造紙術和地動儀是東漢的一手好牌。

欸?那怎麼有好牌也沒出名?

因為我們對這些形象實在模糊,我們隱隱約約知道佛教是漢朝引入,但我們不清楚是東漢。我們知道造紙術和地動儀是蔡倫和張衡發明的,但我們可能不知道它們是什麼年代的。

歐克,我的回答結束,認同的話給個贊吧~


歷史心猿社


相比盛唐大宋西漢,東漢卻是少有提及,但存在感低並不代表其端位低。東漢被首尾掩蓋了光芒。

東漢始於人盡皆知的王莽篡汗終於婦孺皆知的東漢末年分三國。它是歷史上唯一國滅後又軍事復國的朝代。可能劉秀祖先漢武大帝光芒太過萬丈,退匈奴,斬異族。以至於二次創業成功的劉秀都暗淡無光。

一切都始於王莽篡位,他是以權臣身份奪得帝位第一人。隨後爆發赤眉起義,劉秀亂世出英雄。公元25年稱帝。勵精圖治開創了光武中興。隨後明帝和章帝把東漢推到了全盛。後期走起了朝代沒落的老路,宦官當政,朝廷腐敗。公元184年爆發了路人皆知的黃巾起義,各路豪強紛紛登臺,雖說黃巾起義被鎮壓,但是直接後果是各路豪強發展壯大,失去控制。之後董卓把持朝政。軍閥混戰就此開始。

再往後就是老少皆知的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為主,東漢就此滅亡。異彩紛呈的三國來開序幕。

東漢軍事科技文化成就並不比西漢差。中華四大文明之一的造紙術被蔡倫改進。對外戰爭中,東漢軍抗擊匈奴,使其西遷。東漢於羌族百年紛爭,並不丟分。班超以一介文人,平定西域。南匈奴歸漢。

另外一個重要的事情是佛教傳入中國。

所以東漢存在感低,並不表示其沒有輝煌的歷史,要怪只能怪西漢以及三國的光芒太過耀眼。





舊時茅店溪橋見


問題:為什麼感覺東漢建國這段歷史不是特別出名?

我是斜陽幾度,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提起東漢,大家都會想到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紛爭。羅貫中通過他的生動描寫,把漢末三國曆史描寫的跌宕起伏,老少皆知。以至於人們一提起東漢就聯想到了三國演義。

其實三國之前的東漢歷史相比其他朝代來說也是不遑多讓,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的歷史更是精彩紛呈。只不過前有西漢如日中天,光耀古今。後有三國精彩紛呈,蕩氣迴腸。東漢的歷史就有些平平無奇,夾在這兩個讓後世高山景仰的朝代中間顯得有點黯淡無光。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朝代歷代帝王比較佛系,沒有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開國皇帝劉秀就是如此,雖然稱帝之路也是荊棘密佈,充滿坎坷。

但在光復了漢室之後劉秀就選擇了休養生息,安心於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與周圍民族也和諧相處,井水不犯河水。只要你不來騷擾我,我就不去進攻你。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這方面劉秀一點都不像他的老祖宗漢武帝劉徹,整天提著把刀子找少數民族的麻煩。

在劉秀這個榜樣的作用下,後續東漢的皇帝基本上都屬於守成之君。東漢曾經出兵西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但是這些功績西漢已經有過,人們一般只會記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對於後來者都不會有太多的注意。

後世史學家都把西漢和東漢作為兩個不同的朝代來敘述。但在一般人們眼中還把東漢當做是西漢的延續。所以經常說漢家四百年天下。這就如同寫一本紀實小說,精彩部分都在頭和尾,中間的情節大多一晃而過。除了幾個特別有名的人物如班固、王昭君等等。東漢有名的軍事將領大家也只知道有個雲臺二十八將,其中很多還都叫不上來名字。

歷史上不關東漢如此,後世的東晉、南宋也是如此。作為前朝的延續,大家都知道最後結尾。但是中間的經歷反而都不甚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