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军费的货币化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导语:什么是货币?"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这句话就很好的概括了货币的本质:所谓货币实质上就是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这种契约关系在军事中也有应用。我国最早从商朝之后就出现了货币,春秋战国时期,货币为军事服务在史书中略有体现,如《孙子·用间》曰:"兴师10万出兵千里,日费千金"。《史记·乐毅列传》中对斩敌一首将士也有"赐金"的记载。

汉代军费的货币化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但这些记录毕竟太少,而且也十分零星,说明春秋战国之时的货币在军事上的作用还不是很大,或者说还只是处于军费支出的萌芽状态。秦朝虽然实现了中国的货币统一,规定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日益体现。但齐国立国时间太短,再加上其他诸方面的原因,军费支出的货币化也没能提上正轨。

我国军费支出的货币化的大量记载,始于汉代,这些记录也呈现出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一是军费货币化在汉代军费构成的各个方面都有反应,不仅在养兵、作战、武器装备生产等方面有反应,而且在军事性馈赠、安葬抚恤等方面也有反应;二是货币化的数量之多、数额之大钱多未有。汉代军费货币化的表述,不再是笼统的"万金"、"赐金"的反映,而是十分具体,具体到一件几十钱的兵器。这些足以说明,汉代军费的货币化在中国军事经济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汉代军费的货币化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特别有意义的是,汉代国家财政在筹错军费时,就已经想到了军费开支的货币化问题。国家在征收以丁、口为主的赋时,就明确规定只纳钱而不收物,并且确定算赋、更算主要用于军事性支出,口赋中的"三钱"也用于军事。这充分说明汉代国家政权能够较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时机,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将货币功能融合于军事需要中,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一大进步。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汉代全国的军费开支全部都是以货币的形式支付了。事实上,在以实物形态为主的国家财政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国家的币化收入往往都是有限的,国家不可能把所有的货币全部用于军事性支出。史载,"汉定以来,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俸用其半,余二十万万,藏于都内,为禁钱"。由此就可以看出,人民每年上交国家的货币,除军事开支外,还有其他许多用场。

汉代军费的货币化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而且在战争年代,军费的开支往往大于国家货币形态的财政收入。如汉代的"三赋"收入每年在60-70亿钱之间,而战争年代的战费支出有时会高达100亿钱,这根本是货币财政无法承担得了的。

因此,汉代的军费开支,绝非完全实现了货币化,只是部分实现。但尽管如此,汉代军费的货币化已经对军队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可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军费的货币化有利于促成农战兵役制度的解体。春秋之前,社会生产能力低下,难以支撑起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常备军,只能实行贵族民军制。春秋战国时期,庶人可以服役参军,但大多数国家仍是平时务农,战时从军,衣食自备的民军制度。秦代虽然实行了郡县征兵制度,但农战之间的矛盾却仍很突出,还不能完全打破有事出征,无事务农的格局。

汉代时,募兵制得到推行,募兵制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募兵一般不是强制的;二是应募对象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三是应募为兵者享有一定的经济待遇。

汉代军费的货币化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而上述的关键就是第三方面。到了汉代,社会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军费的支出的货币化,使国家能够使用货币手段,以契约的形式募民从军,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战制度,促成了募兵制的发展。史载,汉代统治者募兵使,多使用钱,募兵赏赐的数目,情况不一,或赐钱百万,或赐钱三万。倘若使用实物募兵,自然极为不便,这样货币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第二,军费的货币化,方便了军费收支统计。

从宏观方面来看,使军费的预算、审计、决算更容易展开。对各个项目的统计更加具体、准确。汉代,巨额军费开支的记载比比皆是,如:

"武帝筑朔方城、安置降民、运输军粮所耗军费一岁数百十钜万。"

"诸羌反叛,十有四年,用二百四十亿";"永和末,复经七年,用八十余亿"。

汉代军费的货币化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这些数字记录,不仅是军费货币化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军费货币化的必然结果

。汉代之前,极少有如此详细而准确的军费开支记录,这与军费货币化的薄弱有很大的关系。而从微观方面来看,军费货币化大大方便了军队内部的分配、调剂和交换,使军队对军费的管理更加容易,也更加科学。

第三,军费的货币化,改善了军队后勤保障的条件。战争与军队的维系,自然要有经济的强有力支持,经济力可以表现为财物或使用价值。这就不能不借助具有互通有无功能的市场来服务,倘若军队和战争所需,完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征敛调拨,后勤保障会遇到许多困难。而在古代战争中,从后方向前线运送粮草等各种军需物资虽是后勤供应最常见的方式,但并不是最佳方式,因为这样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畜力,往往耗资巨大而收效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孙子兵法·作战》中也指出,"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汉代军费的货币化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实现军粮的货币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当地军队的粮食不少是在当地市场购买的,最多一次的数量是四千石。如衣服、肉类、牲口、材木和药品等。所有这些物资就近使用货币采购补给,既满足了军队的部分需要,又无免去了国家百姓供输之苦。

总结:汉代军费的货币化,立足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尽管只是部分实现,但仍对军队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汉代军费的货币化促成了募兵制的发展,募兵的军器衣粮由国家供给,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又使士兵们贪图名利,磨失了军人的国家荣誉感,对军队的战斗力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 参考文献资料:
  • 《汉书·食货志》
  • 《史记》
  • 《中国古代战争》
  • 《中国古代军费史》

文内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我是江暮云,愿同大家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原创不易,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