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美國空前失業潮?你的現金流夠生存幾年?

經濟世界第一的美國,現在居然也到這個地步啦?

疫情後美國空前失業潮?你的現金流夠生存幾年?

自3月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接連失業,失業率大幅攀升,許多人開始申請失業救濟金。


根據美國勞工部當地時間4月9日發佈的數據,受到疫情影響,美國失業人數繼續上升,上週又有660萬美國人初請失業金。過去三週美國累計初請失業金人數總數達到了約1680萬,達到就業人數的約10%。

不過其中有一些特殊的失業情況,部分美國人是在主動選擇被解僱,原因就是這樣的方式能夠申領的失業救濟會高於他們這段期間的工資。據悉,這種明明可以拿工資,卻要主動辭職,蹭國家財政補貼的方式,並不會加重財政負擔,有關專家甚至鼓勵這種蹭補貼的行為。經濟學家對此表示:這段過程中,先讓聯邦預算支付工資,而不是讓企業承擔,這樣就會保證企業不會深陷債務,最後導致一場信貸危機。


據美國勞工部3日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3月美國失業人口增加140萬人至710萬人,失業率達4.4%,比前一個月上升0.9個百分點,創1975年1月以來美國失業率最大單月增幅,但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疫情還在蔓延且數據存在滯後性,美國就業市場遠未觸底,全面損失預計在未來數月顯現。霍普金斯大學專家預測,美國失業率會達到20%。有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專家則表示,這一預測太樂觀了,用不了幾天就能達到。甚至有機構預測,美國失業率會達到32%,甚至超過經濟大蕭條時期。 看到這樣的消息,真的發自內心深深地感受到了危機,疫情帶來的不僅僅是疾病的影響,國際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也令人沮喪。

國內的許多企業也面臨著滅頂之災,很多人也在失業與找不到工作中反覆兜兜轉轉,最重要的是經濟好轉的節點並不可預估。並不只有病毒會傷害人類,經濟也會。2008年次貸危機,硅谷華裔工程師吳京華在美國擁有19套房產,結果因失業走上絕路。在那個現金流斷裂、市場流動性枯竭的時期,19套房不再是資產,而是催命符。我們普通人的現金流,就是每個月的收入、開支和存款,那些你可以快速變現的有效資產。很多人都在說因為貨幣超發,現金永遠在貶值。乍一聽很有道理,但其實現金的意義在於抗風險,經濟長期來看是膨脹的,但經濟發展的過程是存在反覆的不是嗎?很多知名企業都持有大量現金,當我們去翻看他們的年報,阿里、蘋果的賬上、甚至巴菲特的基金賬上現金流數字都是巨大的。因為比起貶值,他們更怕遇到災難時,無法自救。

疫情後美國空前失業潮?你的現金流夠生存幾年?


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大多家庭環境還算不錯,身邊的人也沒有出現太多經濟問題,是因為社會分層明顯,我們感受不到有很大的經濟壓力。但事實上從各種統計數據中都能看出,一些存款非常少、或者沒有存款的家庭佔比非常高,這些並不是所謂的"極少數存在",甚至很多產業的生計在面對這場疫情時,幾乎承受的是滅頂之災。而當前壓力最大的人並不是我們常規意義上理解的那些一窮二白的年輕人,因為父母健在,多半會有一定的餘力支撐他們。目前壓力最大的是那些突然遭遇失業的中年中產階級,就像前些天寫的文章:職場掉隊的中年人:焦慮是常態,每條路都是一個大寫的難。如果他們的家庭缺乏流動資產,就會突然陷於絕望,巨大的家庭開支壓力如山倒。

疫情後美國空前失業潮?你的現金流夠生存幾年?


而年輕人,遲早也是有需要獨力扛起家庭重擔的那天的。近些年,出現了一些似乎在鼓吹焦慮的"投機者"。但是實際上,我們作為一個思慮周全的人,兼容樂觀和悲觀,在合適的時間做出最恰當的判斷,以最合理的方式規避風險,才是正確的選擇。人生也一樣,學會資產配置,在保持資產健康增值的同時,維持必要的現金流,選擇一些規避風險的方式,以應對各種潛在的危機。

當然,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向好,經濟正在慢慢找回自己的節奏,各地政府也在大力推進拉動經濟復甦的措施。也許經此一疫,我們從中應該學到的:除了生命寶貴,等不及來日方長意外,還有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