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濱江的冰與火


千億濱江的冰與火

01

如果要論一論房地產行業的「千年老二」,那麼濱江集團可能算是一個超典型代表了。

若論資歷,如今房企排行榜前二十的腕兒,絕大多數都要拜它一聲「前輩」,包括與它相愛相殺的王牌冤家杭城「千年老大」——綠城。

前者創立於1992年,後者創立於1995年,前者比後者早三年。

前者創始人戚金興出生於1962年,後者創始人宋衛平出生於1958年,前者又比後者小四歲。

前者在杭州開發的首個樓盤叫南肖埠小區,後者叫丹桂花園。單從案名來看,其實高下已能自辨。正如戚金興曾所言:濱江做了25年的毛毛蟲。

是跟屁蟲還是毛毛蟲?屬虎的戚金興,其實心裡有點苦。

若將濱江的主戰場從杭州,置換到蘇州、鄭州,或者常州、徐州等什麼州類城市,它很有可能會成為大當家,但在杭州,它只能屈做二當家。

直到綠城換主,做了25年二當家的戚金興這才猛然頓悟到,25年「千年老二」竟然沒白熬,二當家翻身做老大的機會來了。


02

戚金興的頓悟其實有些晚,因為他所面臨的挑戰,顯然比宋衛平當年要大得多。

當年的宋先生,憑藉著歷史系學貫中西的文化底蘊,以及極高的文學素養和理想情懷,一時間在房地產領域列土封疆、風頭無兩,不僅高光登峰杭城,還贏得了天下名,所到之處購房者無不夾道歡迎,土豪更苦綠城久矣。

先機、品牌、需求,都佔齊了,但宋先生依舊還是翻了大跟頭,直到主動撤局倔強離場,正應了那句:資本面前皆螻蟻。

所以,一切商業模式,究其本質皆是資本模式,而資本模式的核心命門,就是現金儲備以及現金流的管控能力。

在這一點上,戚金興的濱江,又和宋衛平時期的綠城,頗有幾分相似。

起初,戚金興還信誓旦旦地說,濱江以打造產品力為主,有規模最好,沒有規模也無所謂,杭州是深耕的大本營,全國大範圍擴張的慾望並不強烈。

「躲在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顯然,這只是戚金興的一廂情願。

況且,此話就好比馬雲說我對錢沒有興趣,劉強東說我對美女沒概念,我臉盲。又好比一群人到夜總會,一群穿著暴露的靚妹站成一排正等你們海選,你突然不合時宜地冒一句:我不要!

好基友們怎麼想?

你不要,你來幹嘛呢?假清高,下次不帶你玩了。

終究,戚金興還是調整了戰略。

自2015年以來,眼瞅著著閩系房企瞬間崛起,以及省內中梁、祥生、德信等一幫小弟攻城掠地,戚金興再也坐不住了。

這幾年,濱江深耕杭州的同時,開始將觸角伸向了上海、深圳兩大一線城市,以及周邊蘇州、南京、寧波、湖州等經濟發達城市,最遠處甚至抵達了江西上饒——朱熹故里。

我們來看看2015年以來的濱江銷售數據。

2015年:233億;2016年:366.8億;2017年:615億;2018年:850.1億;2019年:1120.6億。

銷售數據攀升的同時,濱江的資產負債率也隨之飆升。

從2015年的74.1%飆升到了2018年的88.7%,儘管2019年又降至82.7%,但已然高出80%警戒紅線。

某券商就曾給予濱江的戰略擴張以高度評價:走出杭州,廣闊天地大有可為,並給予股票目標價九塊。

然而,直到今天,三年過去了,股價還始終徘徊於五塊以內,比起它的港股兄弟濱江服務,真的差老鼻子遠了。


03

一個很大的疑慮:急速擴張的濱江是否還能保持品質?

2018年,濱江以314.5億銷售金額拔得杭州頭籌,雖超過了萬科,但權益金額卻略低對方12.8億(濱江:187.1億);

到了2019年,濱江又以170.28億權益金額再次拔得杭州頭籌,超出第二名萬科17.42億。當然,如果算流量金額的話,濱江又輸給了綠城(247.98億)。

若以大浙江區銷售排行榜統計,無論是流量金額還是權益金額,濱江均已躋身進前五。整個浙江區五霸格局——綠萬融濱碧,濱江佔據一席。

在全國房企銷售排行榜上,2019年濱江流量金額排名第31——1120.6億,這是濱江迄今為止首次突破千億,興奮得讓戚金興在媒體懇談會上手舞足蹈,恨不得昭告全天下,慷慨得給所有員工春節放了19天長假。

戚金興第一次品嚐到了規模擴張帶來的快感,這種快感更堅定了他在規模進一步擴張的野心。於是春節過後,濱江拍地的熱情更加高漲了。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20年濱江先後參股或拍了14塊地,土拍合計總金額約為350億,足跡遍佈杭州、蘇州、寧波、南京、嘉興等城市。

目前,濱江對外擔保總額約為175億,目前可用額度約103億。按照1-7月拍地頻率,如果資金全部以對外擔保貸款獲取的話,這個額度其實僅僅只夠玩兩三個月。

當然,融資的渠道不止於銀行貸款,還包括債權、債券等多種融資途徑。目前,濱江正在為此積極運作,可見其規模擴張的慾望和野心有多強烈。

坦率說,房企擴張無可厚非,只是我越來越擔心:這家自稱「品質教父」的二當家,會不會在狂奔的路上丟掉了優雅?甚至是丟盔卸甲?

一切等時間給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