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超市“大船调头”门店“大变小”欲止连亏

本报记者 许礼清 孙吉正 北京报道

连续五年亏损后,联华超市(00980.HK)交出了一份正向增长的答卷。

近日,联华超市发布业绩报告,2020年上半年集团营业额约为140.37亿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提到业绩增长的原因时,联华超市方面表示,主要受益于在疫情期间集团各零售业态积极应对,且超级市场业态受益于上海区域网点门店转型及门店合伙人计划推广,营业额上升。

实际上,近年来联华超市一直在进行业态转型的尝试,推出线上到家业务和门店订取业务,开出融合“购物+餐饮”的精品超市GREEN&HEALTH,开出2万平方米的鲸选未来店,对标盒马等。而2020年上半年,联华超市一度关掉148家门店。在关店同时,累计新开135家,相较于传统大卖场,新开门店在面积上有所缩小。

而这也是各大传统商超的缩影——在探索中前行。但纵观包括联华超市、人人乐等传统巨头,转型皆不顺畅。

零售专家云阳子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传统商超转型不顺是行业常态,而且联华超市还是国有性质,在战略层面、业务层面、组织层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导致其创新能力不足,转型难度增加。

正向增长

根据联华超市公告,2020年上半年,联华超市实现营业额约140.37亿元,同比增加约5.49亿元,上升约4.1%,同店销售上升约1.23%。其中,集团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录得营业额约人民币80.17亿元,同比上升约为2.1%,占集团营业额约为57.1%;超级市场业态营业额同比上升约为10.6%,占比36.6%;便利店业态录得营业额约人民币7.87亿元,同比下降约16.5%,占比5.61%。

对此,联华超市方面解释说,这主要受益于集团在疫情期间,各零售业态迅速应对,同时超级市场业态受益于上海区域网点门店转型及门店合伙人计划推广,营业额同比增加约人民币4.91亿元,同比上升约为10.6%。

“正如联华超市自身的解释,此次业绩的增长有疫情影响的成分。作为最早一批本土零售连锁企业之一,联华超市的经营管理仍旧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挑战,新零售转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从目前来看,联华超市还存在更为基础性的问题,比如卖场的环境、业态的规划、商品的重新组合、内部的管理机制等等。”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说,现在整个行业基本都是两三个点的利润,可以说利润是省出来的,如果内部管理不更加精细化,联华超市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实际上,21世纪的前10年,联华超市一度位居中国快消品连锁百强榜榜首。不过在2015年,联华超市陷入了持续的亏损之中。

2015~2019年,联华超市分别亏损4.97亿元、4.5亿元、2.83亿元、2.19亿元、3.78亿元,五年合计亏损约18亿元。

对于联华超市的落寞,零售专家丁利国分析表示,联华超市以超市业态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沃尔玛、家乐福等一些外资零售商进来以后,标超业态就有些落寞了。再到后来的电商兴起,大卖场开始受到很大冲击,标超业绩反而有所回升。但联华超市业绩还是持续亏损,原因在于其未摆脱传统的落后模式。

“现在物美、永辉、苏宁、京东的一些小型门店,与联华超市的商超业态规模差不多,但在运营商方面却相差甚远,比如都在发展的线上线下融合,打造自己的APP,向新零售转型。但联华超市新零售转型步调比较慢,商业模式较为传统,即使前几年经历永辉、阿里巴巴的入驻,联华超市也未能在数字化转型当中取得明显的成果。”丁利国说。

文志宏也表示,联华超市历经众多股东却未取得明显的转型成果。实际上通过其他股东入股重组或是改造是可能带来成效的。比如此前被苏宁纳入麾下的家乐福,在经历过重新改组之后开始扭亏为盈。新股东的赋能不是简单的资金入股,而更多的是从供应链、内部管理机制、线上赋能、服务等整体进行优化。

大船掉头

实际上,近年来联华超市进行了不少转型和业态创新。

在联华超市的中报中,记者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联华超市一度关掉148家门店。在关店同时,累计新开135家。

记者梳理发现,其中大型综合超市业态数量并无变化;超级市场业态新开95家,关闭门店50家,网点净数增加45家,其中新开直营店23家,加盟店72家。便利店网点净数减少58家。总体来看,便利店数量减少,超级市场业态板块比重上升,且主要以加盟方式扩张。

根据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的介绍,在联华超市新开的门店中,将原本8000多平方米的大卖场压缩到4000平方米左右,效果还不错,相较于传统大卖场,新开门店在面积上有所缩小。显然联华超市是有意将重心从大卖场向社区生活广场业态倾斜(面积比大卖场小很多,但贴近消费者的功能组合更加丰富)。另外,在商品组合、生动化陈列以及热心服务上有所提升,看来是在精细化经营方面进行改善。事实上,对于联华超市来说,新零售目前要在利润层面改善业绩还是很难的,主要盈利还是需要倚靠线下,线下门店对标业界标杆还是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的,因此线下精细化管理提升及扩张并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从战略上来讲,联华超市是大卖场收缩、小型超市扩张。而在这一过程中,采用加盟的方式是有利有弊的。加盟店可以迅速扩张,并且不需要付出过高的成本,如果出现亏损,也容易关店止损。但是另一方面,加盟意味着联华超市的掌控权被削弱,一旦出现窜货等问题,对联华超市的品牌形象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国企的优势本身就是对质量的管控,此类问题一经出现,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丁利国说。

文志宏表示,从联华超市目前的动作来看,它是从业态、门店布局层面在做优化。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具体门店的经营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还需要考虑区域业态的组合。同时,关店有时候也是为了止损。而减少便利店的布局,在于内部模式的落后和外部环境的竞争。联华超市的重点市场在华东,以最强势的上海市场为例,这里是便利店业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像罗森、全家、7-11等都瞄准了这块市场。

而联华超市面临的竞争并非只有便利店板块,而是整个业态。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联华超市共拥有3339家门店,约82.3%的门店位于华东地区,仅上海布局就超过2000家。但事实上,即便是扎根多年的大本营,联华仍旧面临着整个行业的挤压。

华东地区被誉为新零售概念的起源地,这一点从阿里结盟的对象就可以看出,银泰商业、苏宁云商、三江购物都是深耕华东区域的“地头蛇”;华润体系的苏果超市也霸占江苏市场20余年的时间;华北巨头物美也通过收购浙江供销超市,将“物美+多点”这一模式带入华东市场。

而联华超市自身落伍的经营模式并未为其提升竞争力。实际上,早在2017年,联华超市就推出了线上的“到家”业务和网订店取业务,同时在上半年开出融合“购物+餐厅”的精品超市 Green&Health;8月份开出2万平方米联华鲸选未来店,对标盒马鲜生。但因为营收不及同等体量传统超市的一半,鲸选未来店在开张仅一个月后又改为24小时营业,希望通过增加营业时间,提升单店产出。

文志宏表示:“联华超市目前面临的问题,多种购物渠道冲击是一方面,真正的华东地区市场竞争也是一方面。目前华东市场的竞争对手,不管是门店业态上还是顾客体验上都在进行新零售变革。而联华超市受制于国有体制和自身体量,虽然有所尝试,但收效甚微,转型还有待时日。”

而这也是传统商超的共同特征。

作为早期站队“阿里阵营”的新华都,新零售业务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除全面对接淘宝到家业务之外,与阿里巴巴合资建立的进行创新门店建设的新盒公司并未有所建树。

“腾讯阵营”的主力军永辉超市也早就开始了新零售探索。2017年初,对标盒马鲜生的永辉新零售业态超级物种便已面世,并不断丰富自有品牌产品,开发了永辉生活APP,承接永辉超市与超级物种的线上订单,提供半小时送达服务。但在巨大的投入后,永辉超市业绩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反而还在2018年上半年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而同样致力于打造多点的物美,其多点真正的业绩能力也暂未有明显体现。

云阳子表示,新零售转型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但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新零售是到店又到家的服务,这是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的一个商业模式,用户体验肯定较传统的更好。但另一方面,其经营难度也就增加了。新零售强调数字化运营,整个供应链追求智能化,这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经营思维,学会将大数据运用到整个产业链中。

“传统型商超本身转型就比较困难,加上联华超市国企的性质,导致战略层面洞察能力偏低,加上组织能力以及业务能力优势欠缺,这三种能力的欠缺就会导致思维能力的滞后,进而影响动作和结果。“云阳子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