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最新判斷

截至11月27日,全球報告新冠病例超6000萬,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表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全球大流行在下降,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還在上升狀態。

11月27日,在2020世界5G大會“5G與公共衛生、健康醫療論壇”上,高福作出上述判斷。

高福最新判斷

圖源:世界5G大會

中國疫情是七個“波”

高福解釋,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像“海嘯”,海嘯是多個波的,波和波混在一起看不到了。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則是“波”,每一波的“波和谷”非常清楚明白。

高福最新判斷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攝

第一波是武漢。

黃色代表輸入病例,沒有本地病例。輸入病例在當地有傳播,造成輸入病例引發的當地病例。第一波武漢,武漢發生的病例和其他波不一樣。

第二波在4月份,由俄羅斯輸入到中國,在黑龍江、吉林綏芬河等。

接下來是北京新發地,北京新發地防控中,科學施策打得準、穩、狠。如果當時不控制好的話,第三波在北京一定是“小武漢”,北京人民做得不錯。

第四波是新疆烏魯木齊,接下來大連又出現病例,這兩波混在一起了,因為輸入的病例不一樣。

接下來是青島,“青島在疫情防控中做了很大的貢獻。青島這一波疫情中,第一次在海鮮外包裝分離出病毒,過去都是通過核酸陽性檢測。”

第七波就是喀什。

零星病例可以實現精準狠控制

“由於全球的大流行,一直給我們輸入,控制得好的話,在個別地區會出現一些零星的病例。”高福表示,就算明天后天再出現某個省市的病例也不奇怪,但我們確實能做到精準狠打下去。

“第一是我們能找到本地區的零號病人,知道誰是第一個發生的,不是零號也是大概零號,可能零號隱性感染者,或者是無症狀感染者,找到他,就能找到傳染的人。第二個是測序,通過序列告訴我們每一波的病毒是什麼。”高福說。

“中國的經驗是什麼?”高福說,“最近《柳葉刀公共衛生》雜誌問我,能不能想想中國為什麼做得這麼好。這幾波疫情精準防控、科學防控、精準施策、集中發力、穩準狠、精準狠,怎麼做到的?”

高福看來,中國疫情在4月後處於低位,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較快得到有效控制,經驗主要在於:

一是“口罩文化”。相對於西方,東方文化公眾依從性高,“政府號召、專家一喊,大家都把口罩戴上了。我們公眾的依從性一直非常好。”

二是“強基層”。基層疾控人員工作到位,社區管理築起精準防控的防線,“全面動員、全面部署、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三是以科學為依據,公眾理解、公眾參與,告訴公眾做什麼。科學是基礎,沒有科學走不動。

四是行政決策非常重要,都是以科學為依據做出來的決策,有強有力的領導力。

高福最新判斷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攝

新冠病毒提出一系列全新的科學問題

高福表示,新冠為人類科學研究提出新問題,比如傳統的找病毒宿主的思路在新冠病毒溯源中無效;第一次把mRNA疫苗打給健康人會不會有副作用等。

高福說,今天人類面臨全球的挑戰,一開始認為它(新冠病毒)很可能像禽流感,像埃博拉,中間一定有一個動物,找了11個月沒有找到這個動物。這個病毒就是這麼特殊,可能很早以前就適應人類了。

高福說,天花可以得一次打一次疫苗,終身免疫。有一些就不行,艾滋病毒帶著抗體照樣感染,每一個病毒都有它的特性。今天我們帶著常識、知識往裡面套,想套過去的辦法戰勝新冠病毒,不是這麼回事。病原微生物和人類就是這樣的關係,每一個病原微生物都不一樣,“今天新冠病毒完全給我們提出新的科學問題”。

他給出了自己現階段的答案:

第一,它不是天花,不敢說它有終身免疫;

第二,這個病毒有無症狀感染,有輕型感染……對這個病毒的認知,徹底改變了人類大腦這個CPU裡面存的知識,所以現在留出很多的開放性問題。那麼多的問題留在那裡,大家要進行思考。

“科學求真需要刨根問底,一定要去問如何得到這個結果,不能只看結果不究其原因。”

高福說。

來源:科技日報

高福最新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