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寶一歲多,她從10個多月的時候,看到大人在吃飯就喜歡搶走筷子,然後敲敲打打,敲碗、盤子、自己的頭和其他可以敲的任何東西,小嘴巴還忍不住裂開來笑,有時候還是哈哈大笑。
家裡老人每次都制止,說敲碗敲盤子是“要飯”的乞丐才會做的事。這固然是一種流傳下來的老話,但是用於孩子敲敲打打上面,卻是不妥當。老人不瞭解孩子的發育階段和每個階段的特點,做爸媽的不止需要自己知道,還要讓老人知道。在孩子這個階段,正確引導好,可以讓寶寶更聰明。
1. 敲敲打打是孩子的手部動作,探索新世界滿足好奇心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小孩子當然不例外,比大人擁有更多的好奇心,很多事物在孩子的眼裡都是新鮮有趣的。
比如說咱們司空見慣的碗、盤子、木頭、電視機等家用物品,孩子長到快1歲,有的孩子甚至從七八個月開始,就開始敲敲打打來探索新世界。
據有關專家研究顯示,寶寶在3歲以前,大腦細胞會不斷髮展。有著百萬兆的腦細胞會進行互相聯繫、衍生及死亡。而腦細胞的互相聯繫作用是依靠不斷與外界接觸及對周困事物吸收而形成的。孩子這個敲打的過程,會發出聲音,手中會觸摸東西,孩子會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觸摸到很多不同的質感,這對孩子是一種刺激。只要不是分貝太高,不是把東西敲壞有缺口,就是一種良性刺激,可以引發孩子思考,促進大腦發展。
這種良性刺激,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有了觸感和聽覺收穫,所以孩子看起來很開心。
這時候如果大人每次都制止孩子進行這種探索,勢必會破壞孩子的好奇心,壓抑孩子的正常探索需要,長期發展,對孩子大腦發育的更多可能,是種破壞。
2. 爸媽打破陳規,和孩子一起玩起來
作為爸爸媽媽,要學會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制止孩子不要敲打,肯定是怕孩子在敲打過程中打碎餐具有危險或怕吵鬧。家裡老人也差不多是這兩種想法。
想想幾十元的玩具,如果可以益智,爸媽不眨眼就可以給孩子買。那麼餐具或其他家用物品,敲打時只要不出損傷和意外,應該也允許孩子玩才對。
建議把碗和盤子挑兩個出來,專門讓孩子敲,還可以專門去市場上買那種燒製的厚瓷餐具,便宜又結實,防止孩子用力過猛給敲碎,避免危險的發生。
如果孩子還是想敲各種不同的東西,那麼小的孩子,旁邊一定有爸爸媽媽或者老人幫忙看護,只要這個陪伴人一起玩起來,時刻保護著孩子就一般不會有意外發生。如果大人表現地很開心,一起玩,孩子可以感受到的。
在一起玩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對孩子講,不同的聲音,來自哪些不同的物品,材質是什麼的等,還可以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的,不可以敲,哪些是可以玩的,說的次數多了,孩子會慢慢聽懂。
孩子這個年齡段,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親子玩耍過程,也是語言啟蒙的好練習。雖然這時候地孩子大部分話都不會說,但是大人和小孩說話說的多,孩子語言發展也會進步更快。
3. 針對這一階段,爸媽還可以做的努力
孩子對聲音和觸感敏感的關鍵期,爸媽還可以順勢做一些其他努力,進一步滿足孩子好奇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1)購買玩具樂器
建議選音量和語調都合適的玩具,市面常見註冊品牌的可以選三次種買回家。
像手鼓、木槌敲擊琴、玩具鋼琴、口琴等,都可以嘗試購入,讓孩子一一嘗試。我家小寶很喜歡吹口琴,源於當初我和大寶看著琴譜學吹口琴,現在小寶有了自己的小口琴,每天都胡亂吹一吹,自己美滋滋的很。
沒有品牌的玩具,不建議購買,擔心顏色和材質的有害物質超標,得不償失,畢竟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市面上甲醛和二甲苯超標的玩具,曝光了一大堆,可以網上搜索看看相關內容。
選玩具不要圖便宜,寧願少買,也不要買劣質玩具。
(2)帶孩子走出家門,去大自然聽和觸摸
不一定走遠,哪怕是在家門口,也可以聽小區裡飛來的小鳥叫聲、汽車引擎聲、按喇叭的聲音、不同人的聲音也不同。孩子在室外,可以觸摸不同樹葉的質感、欄杆的金屬感、看不同顏色、形狀和物品的各種形態。如果去動物園,還可以聽各種動物的叫聲等等。
(3)逛真正的樂器店鋪
真正的樂器店鋪裡,往往有多而全的專業樂器,一個家庭不可能把這些全部買回家,但卻可以在店鋪裡挨個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彈一彈,這樣就做到了孩子可以聽一聽不同專業樂器的聲音。
當初我家大寶一歲多,在商場鋼琴店裡,有位小姐姐在彈琴,大寶被吸引過去。一歲多的小孩子,多麼愛玩愛動的年齡啊,他就在小姐姐旁邊看她彈琴,高高興興地聽了超過半個小時,還隨著琴聲跳舞,扭來扭曲。
最後,是我們拉他走的,其實應該讓他就在那兒聽,耐心陪伴,無形中我中斷了他的探索和被薰陶的機會。
有很多爸媽,也會和我犯同樣的錯誤,其實準時回家睡覺和晚一會兒回家睡覺,對孩子某一晚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音樂對孩子小小心靈的衝擊,這種機會卻不是天天都有。引以為戒,從那之後,我就說服自己要多一點耐心,再多一點耐心。
【深思】
孩子的事,無小事。
你不知道,在他成長過程中,到底哪一點會給他深深地刺激和啟發,之後就開啟超級興趣去激發他做其他進一步地努力。所以聰明的爸媽會把孩子每一點好奇心的探索都保護一下,剩下的留給孩子、留給時間。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