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汪Sir說: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老百姓躲避戰亂猶恐不及。諸葛亮以一介布衣,“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拜相封侯,被後人推崇為中華智慧的象徵,人臣忠義的代表。

開元盛世,萬國來朝,朝廷廣開科舉,天下讀書人都盼魚躍龍門。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一生都想“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最終卻落了一個謫仙人的稱號。

為何二人皆有心於國家,一人隱居山林,“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卻被三顧茅廬,委以重用;一人被“王公大人許與氣義”,廣投詩文,卻無人品題,壯志難酬?如果從現在職場的角度,諸葛亮的《隆中對》與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就相當於是一份簡歷或者求職信,從中我們可以窺出端倪。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看二人的求職經歷:

  • 不同的求職對象,帶來不同的求職難度
  • 不同的職業定位,帶來不同的錄取意願
  • 不同的痛點解決方案,帶來不同的選擇速度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首先,不同的求職對象,帶來不同的求職難度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站在風口,豬都會飛,但是風口過後,摔死的都是豬。風口行業人才缺口大,招聘程序簡短,人才錄取率高。公務員崗位求職程序複雜,但今後的生活會相對穩定,也有無限的上升空間。如果是你,會作何抉擇呢?

  • 諸葛亮選擇的劉備集團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風口型團隊,創業屢戰屢敗,急需人才加盟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良臣猛將均擇良木而棲。用現在的眼光看,諸葛亮選擇了當時的風口行業。

北方的曹操,徵袁術,並徐州,敗袁紹,統一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得漢之正統。按現在的說法,應屬超大型國有企業。

南方的東吳,歷孫堅、孫策、孫權,父子三人的苦心經營,人口、軍隊、錢糧,雖不及北方的曹魏,但據長江天塹,擁千里疆域,進可北侵逐鹿中原,退可安身自給自足,

相當於現在知名大型民營企業。

劉備,字玄德,漢中山靖王之後,當朝獻帝的皇叔,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從地方富豪張世平、蘇雙獲得第一筆風投,於逐鹿起義師勤王——開了第一家工作室。帶著團隊先後加盟過同學公孫瓚集團、名士陶謙集團、流浪者呂布團隊、漢朝曹操集團、四世三公袁紹集團、地方劉表集團。

劉備團隊從沒長期單獨運營的能力,唯一一次獨立很快就被袁術和呂布擊潰。可以說劉備團隊是一家在幾大集團中,反覆搖擺,缺錢少人的創業團隊。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三顧茅廬時,天下形勢圖

  • 李白選擇了巔峰時刻的大唐公務員崗位

李白選擇的求職對象,是大唐王朝。此時唐玄宗李隆基早已通過“先天政變”,牢牢掌握了大唐王朝的控制權。縱觀整個開元年間,是吐蕃、突厥、契丹、奚等彪悍民族不斷開戰,不斷請降的歷史;是西天竺、南天竺、波斯國等西域諸國,不斷持寶來獻,不斷互通商貿的歷史。

此刻的中國,在雄主李隆基的率領下,開創了中國古代最輝煌的大唐氣象。此時,古代中國正在往巔峰時刻,邁上最後也是最為輝煌的一階。

這一年是開元二十二年,李白虛歲34歲,離安史之亂,還有21年。這一年是開元盛世的鼎盛時期, 通過河西走廊,大唐的邊界觸及到了吉爾吉斯坦。此時的大唐王朝,是舉世矚目的“世界中央之國”。整個官僚系統中,已是人才濟濟。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開元二十年,大唐疆域圖

對比:

相比李白,選擇了加入國家公務員體系,諸葛亮的選擇,更令人捉摸不透。為什麼諸葛亮會選擇一家,屢次破產、屢次失敗的團隊呢?

這裡主要的考慮,是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當時不管是曹魏、還是孫吳,都是龐然大物,都是前景非常好的“企業”。但是他們的謀士集團,都已是人才濟濟。曹操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毛階、司馬懿等等。(郭嘉在諸葛亮出山那年去世了)孫權有魯肅、顧雍、諸葛瑾、闞澤、虞翻,外加大都督周公瑾。

顯然此時一個山野年輕人,在這些職場大牛面前,是不值一提的。而且這些大公司已經過了紅利期,現在入職就得從低做起,慢慢熬資歷。

劉備這個小團隊,雖然在人、財、物上都不能與曹魏、孫吳爭鋒,但是劉備佔了人和,仍有問鼎中原的資本。現在,團隊中有稀世名將關羽、張飛、趙雲,也有麋芳、孫乾、簡雍,這樣的普通行政人員。

劉備急缺的,是一名可以統帥全局的CEO。

風口企業急缺人,事急從權,招聘的程序儘可能簡化,入職的速度很快。此時諸葛亮選擇劉備團隊,雖然隨時有失業的風險,但是入職率高很多,機會無限,前途無量。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李白選擇的公務員系統——大唐王朝,名臣良將就更不可勝數了,文有開元八宰相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武有王忠嗣(一人配四印,幾乎打敗過當時所有的敵人)、哥舒翰(打的吐蕃沒有脾氣)、高仙芝(西域守護神,千里行軍滅小勃律)、張守珪(突厥、吐蕃、契丹見了他,望風而逃)、李禕(皇室後裔,西破突破,東平鮮卑)、張曉嵩(連敗突騎施、吐蕃、大食)、郭智運(北庭、隴右守護神)、張仁願(大破後突厥)。

作為職場新人,李白並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想要在已經成熟的體制內,短時間得到實際的權限,去實現自己的大抱負,是有很大困難的。

公務員入職有複雜的程序,正常是需要參加進士考試。不能參考的需要通過其它渠道推薦,因此錄取速度通常都很慢。李白直到8年後,才得到唐玄宗賞識,召為翰林,即御用文人,專門賦詩紀實。但是李白想的是與國家有一番作為,而不是粉飾太平。於是這份工作做了每兩年,他便“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因為時代的安排,三國時期,群雄逐鹿,投身風口可以獲得無限的發展空間。玄宗朝,是唐代最輝煌的時刻,在這時投身官場,看似風光無限,實則難上加難。根據二八定律,諸葛亮選擇未成熟且急缺人的劉備團隊,獲得80%的先機。李白選擇輝煌的大唐王朝公務員,挑戰從80%中脫穎而出。其中的難易程度,已是一目瞭然了。

其次,不同的職業定位,帶來不同的錄取意願

作為求職者,最容易犯的就是定位不清。看到一家公司好幾個崗位描述,自己都能做,就每個崗位都投一份簡歷,以為投的多,入職的機會就大。這樣的舉動,在HR眼裡是沒有自身定位,穩定性很差的表現。反過來,如果能把自己從上學到工作的經歷,梳理出自己的職業規劃脈絡,就更能得到HR的青睞。

  • 諸葛亮定位職業經理人,通過大V推薦,劉備正好缺這方面人才

諸葛亮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管仲、樂毅”這樣的只對董事長負責的CEO級別的高管崗位。而環顧當時的各大集團,能提供這個崗位的只有劉備集團。

諸葛亮因為是職場小白,主動上門求職效果不一定好,因此就採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不急著求職,而是通過大V造勢、飢餓營銷的方式打出知名度,吸引劉備主動拋出橄欖枝。

先是劉備尋訪人才的時候,著名的大V,人才品評鑑定專家司馬徽就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來在劉備處供職的另一位大V徐庶更是鼎力推薦諸葛亮,讓劉備非常迫切地想一睹諸葛亮的風采。

因為有司馬徽、徐庶兩位大V的強力推薦,諸葛亮的身價水漲船高,特別是徐庶,要求劉備“枉駕顧之”。既勾起了劉備的好奇心,又進一步抬高了諸葛亮的身價,讓劉備不得不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

到這一步,還沒完。諸葛亮又給劉備玩起了“飢餓營銷”。劉備這時有猛將,有文臣,唯一缺的就是一位能統領全局的CEO。而諸葛亮“管仲樂毅式”的定位,正好與劉備的需求相匹配,加上兩位大V司馬徽、徐庶親自推薦,諸葛亮自己又玩飢餓營銷,逼著劉備演繹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成功地求得了自己心儀的崗位。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徐庶薦臥龍

  • 李白職業定位模糊,縱有名氣也枉然

在唐代,讀書人想要獲取功名,一般有四條路:考科舉、建軍功、作幕僚、遊歷和隱居。其中,李白屬於遊歷和隱居的代表人物。

李白18歲開始,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一路上寫就了《登錦城散花樓》、《登峨眉山》、《金陵酒肆留別》、《越中覽古》、《江夏行》等等詩篇。30歲來到鍾南山隱居,結識了齊國公崔宗之、宰相張說,還謁見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然而李白的職業定位很模糊,他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他不管是遊歷,還是隱居,目的都很明顯,就是提升自己的名氣。但是名氣只是敲門磚,想要走上仕途,還得通過向高官顯貴呈獻“干謁詩”。干謁詩,用現在的大白話講,就是自薦信。在當時如果有社會名流、達官顯貴品題自己的干謁詩,可聲價十倍,幸運者可躋身官場。(後面因有寫“少寫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的賀知章對李白文章的品題,稱他為謫仙人,李白才進入唐玄宗的視野)

雖然李白和當時的讀書人一樣,投了很多幹謁詩,比如《上安州裴長史書》、《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贈崔諮議》、《寄上吳王三首》、《贈裴司馬》等等。然而李白的職業定位很模糊,他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他的詩賦,或曰“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或曰“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或曰“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勳”,或曰“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職業定位的模糊,讓那些有推薦人才權力的人對他無法上心,屢投屢遭冷遇,也就順理成章了。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李白旅遊路線圖

對比:

諸葛亮本是一介草民,耕讀於臥龍崗,由於定位精準,加上大V推薦與實行飢餓營銷,精準地吸引了劉備對超級CEO諸葛亮的注意力。

李白通過遊歷、隱居,結交權貴,文名冠天下,但是在開元盛世下的大唐,並不缺少一名善寫詩歌的文人。

諸葛亮的標籤很清晰,是治世之能臣,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然而李白的定位則飄忽不定,一會兒要做宰輔大臣,一會兒要歸隱田園,一會兒要建功疆場,一會兒要尋仙訪道。

這說明求職時,名校背景、名企經歷,有一份漂亮的簡歷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職業定位有沒有找準。一會兒做銷售,一會兒做行政,有一會兒跑去做兼職,這樣會讓HR冒出無數問號,這人想幹嘛?

最後,不同的痛點解決方案,帶來不同的選擇速度

不管是面試,還是求職信,老闆最喜歡的就是通過面試或讀你的求職信,能夠發現解決自己“痛點”的人才。越是能解決痛點,錄取的速度越快!

諸葛亮面試時拋出了《隆中對》,李白寫了自薦信《與韓荊州書》,這兩份很有代表的自薦性質文獻,因為解決痛點不同,導致錄用的速度也差別巨大。

  • 諸葛亮通過面試,直接提出了劉備集團下一步的戰略發展規劃,一下子就解決了劉老闆的痛點

劉備到荊州七八年才訪到諸葛亮,諸葛亮也在這七八年裡仔細地考察了劉備。他深知劉備的最大痛點,也是劉備創業屢創屢敗的原因,是缺乏清晰的戰略發展規劃,以及缺少駕馭關羽、張飛、趙雲這樣頂尖人才的高級管理者。

正是因為抓住了,劉備發展戰略不明晰的痛點,諸葛亮為劉備的面試,精心準備了非常明晰的發展規劃,也就是“三步走”戰略,即:第一步,先取荊州立足;第二步,再取益州壯大;第三步,待天下有變,從荊州、益州兩路北伐,直取長安、洛陽,實現劉備“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目標。

同時,在《隆中對》中,諸葛亮還精確分析了天下形勢,確定了“誰是我們的敵人?曹操!”,“誰是我們的朋友?孫權!”這樣的具體戰略實施指導意見,讓劉老闆如拔雲見霧、醍糊灌頂,當即就拍板錄用!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 李白的自薦信《與韓荊州書》沒有觸及大唐王朝的痛點,既打動不了韓朝宗,更沒機會見唐玄宗。

“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李白的面試官是韓朝宗,這時他在荊州做長史,故稱韓荊州。韓朝宗在仕途上沒有什麼大政績,卻以提拔後進而出名。但是將他推薦的人選羅列一下,便能發現他們都是官二代。推薦白衣李白,韓朝宗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好處呢?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再看《與韓荊州書》,根本沒有找準當時大唐王朝亟需解決的問題痛點,因而沒有像諸葛亮那樣開出解決問題的良方。通篇充滿了拍馬屁、自誇和求推薦的語調,真正解決問題的“乾貨”一句也沒有。

第一,拍馬屁。若論天下哪句馬屁最響,我認為當屬這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無有出其右者。但是這句馬屁,是李白說的嗎?是,又不是。翻閱典籍,這句話只出現在李白的《與韓荊州書》中。但是李白在文章中說,我聽天下人都說,只要能結識韓大人,這輩子不封侯爵也值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句馬屁話。可是李白說,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文章開篇就已經定調,李白依舊脾性不改,仍自保持著“平交王侯”的性格。拍馬屁還要抬高自己,讓韓朝宗心裡並不舒服。

第二,自誇。李白說自己“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王公大人許與義氣”。潛臺詞就是我又能幹,又有高端朋友圈,您還不抬舉抬舉我?別說韓朝宗,就是我看到這樣的文字,心裡也會反感。

第三,求推薦。李白說自己能“日試萬言,倚馬可待”,是個不世出的奇才。您推薦我,我飛黃騰達,您也沾光。把“求推薦”寫成了“恩賜”,韓朝宗會推薦他嗎?

由於李白的自薦信既無痛點解決方案,態度又不謙恭,韓朝宗最終也沒推薦李白,李白在韓荊州處碰壁後,一直到八年以後才經賀知章和玉真公主推薦,才得以一睹唐玄宗天顏。

同是求職,為何重用孔明,棄用李白?從他們的求職信中可窺豹一斑

對比:

諸葛亮提出《隆中對》這一年,他才26歲上下。從前,他或耕讀於臥龍崗,或與朋友遊歷在兩湖間。真真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而李白在這之前,早已走遍大唐的大好山河,結交了不少當時的名人、權貴。也已經寫出了《望天門山》、《長幹行》、《蜀道難》、《梁園吟》,這些千古名篇。在當時,李白的詩文,已經與張旭的書法,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但是世人僅是對李白的詩歌、對李白的酒量,嘖嘖稱奇。而忽視了,李白的劍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沒人曉得,李白的學識—— 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

《隆中對》全篇,有形勢分析,有戰略部署,有具體的經營方案,解決了劉備的痛點。而《與韓荊州書》通篇就講了一點內容,我李白是天才,我很能寫,你推薦我,你還能沾光!對比諸葛亮的專業方案,與李白的尬薦。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會選誰呢?

總結:

諸葛亮選擇弱小的劉備團隊,屬於投身剛剛起步的風口企業,錄取率高,發展空間無限,但是失業的風險也高。李白選擇躋身大唐官場,屬於想進入公務員體系,門檻高,但是福利好,名聲也好。

諸葛亮與李白,都選擇在求職前提升自己的名氣。但是諸葛亮屬於小範圍,精準地打造職業形象;而李白或尋仙問道,或干謁權貴,或行俠仗義,定位過於模糊。

諸葛亮的《隆中對》,發展戰略和經營戰略兼具!不僅很好的展現了自己的業務水平,也及時地解決了劉備團隊的發展痛點。與劉備直接對話,一舉拿下CEO一職。

李白的《與韓荊州書》通篇就講了一件事,我是天縱英才,你得推薦我,展現了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主義情懷。但是李白沒有解決韓朝宗想結交高層勢力的痛點,也沒有開出獨到的治世良方,最終被勢利的韓朝宗拋於腦後。

二人的政治職業素養,光憑這兩篇文章,就已高下立判。所以最終諸葛亮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代名相,李白成了“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催兮力不濟”的浪漫詩仙。

寫在最後:

歷史上的李白,的的確確能文能武,但是終其一生,李白都抱著詩仙的浪漫,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以李白的性格特點,或許他更適合做一位自由職業者。只可惜,在古代這類工作大多沒有前途,可能連溫飽都成問題。

如果李白穿越到今天,他可以從事很多自由職業,如作家、獨立音樂人、劍術教練、大學客座教授、甚至拍旅遊Vlog等等,而不用空耗精力,非要擠進體制內。在過去,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們今天的時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

選對求職對象,做好職業定位,有能力為企業解決痛點,任何人都有機會,在這個時代煥發自己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