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22次檢查未發現問題,根源在哪?

事前22次檢查未發現問題,根源在哪?
事前22次檢查未發現問題,根源在哪?

現在,不少地區和部門一味強調“檢查就是服務”,但對如何檢查、如何服務概念不清,混淆了檢查的目的和服務的宗旨。檢查與服務是相輔相成的,千萬不可偏廢。安全檢查是否到位,不只是看人到了沒有或檢查了多少次,關鍵要確保檢查方法措施到位、程序到位、責任到位。

■張向陽

日前,某街道主任和筆者聊起廣州市南炬汽車用品實業有限公司“12·16”一般火災事故調查報告中指出的“事前22次檢查竟未發現問題”這一話題。他說基層安監人員檢查沒有發現問題不奇怪,但在4個月內22次上門檢查仍未發現問題,這裡面暴露出的問題值得好好研究。

“基層安監人員安全檢查沒有發現問題不奇怪。”這說明基層安全監管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不夠,既是鄉鎮街道的“短板”,也是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鄉鎮街道是安全生產的最“前沿”,安全監管範圍大,企業成分複雜,基層安監人員一般只有檢查權沒有執法權,開展日常安全檢查既是“主業”又是“主責”。面對人員配備不足、經費有限、專業人員缺乏等現實問題,僅靠自己手中的一把“刷子”,自然搞不出什麼“花樣”來。

有沒有風險隱患、是否發生事故是檢驗安全檢查效果的一面“鏡子”。在實際工作中,有時檢查一次與檢查數十次的結果卻令人匪夷所思。因為,對一家企業即便只檢查了一次,但一直沒有發生事故;然而,有的“事前22次檢查”卻偏偏發生了事故。這種現象的背後,暴露出許多根本性的問題,一方面反映了基層基礎建設、安全監管人員的業務能力水平和安全檢查的隨意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意識薄弱、制度缺失、自主管理能力差等。最終,這個“板子”無論打在誰的身上都不冤枉。

現在,不少地區和部門一味強調“檢查就是服務”,但對如何檢查、如何服務概念不清,混淆了檢查的目的和服務的宗旨。檢查與服務是相輔相成的,千萬不可偏廢。安全檢查必須敢於直面問題、善於處理問題,服務是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絕對不是對風險隱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想服務好,必須做到檢查徹底到位,只有檢查到位了才能有的放矢開展指導服務,才是真心誠意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做好事。

開展安全檢查是一項經常性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基層安全監管人員業務不熟、不精等問題,在配齊配強基層安全監管隊伍的同時,要積極採取多種形式和手段,加強對安全監管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努力改變“事前22次檢查竟未發現問題”的尷尬局面。要大力推進依法治安、依法監管,嚴格制定監督檢查計劃,進一步完善監督檢查制度,建立監督檢查和執法聯動機制,強化監督檢查和執法行為約束,實現監督檢查和執法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努力提高監督檢查水平和執法效能。

安全檢查是否到位,不只是看人到了沒有或檢查了多少次,關鍵要確保檢查方法措施到位、程序到位、責任到位。凡規定要求企業形式上必須要有的,檢查時一定要“見面”“見底”;凡規定要求企業必須貫徹落實到位的,檢查時必須要有“痕跡”對照;凡規定要求企業相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的,檢查時必須“驗明正身”……檢查越嚴格、越仔細、發現問題越多,服務指導企業才能更精準、更到位,安全生產才能有保障。

中國應急管理報 編輯:劉峰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張曉蒙

事前22次檢查未發現問題,根源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