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毕淑敏:在文学创作以外,我去了80多个国家旅行

张英


和很多作家的经历不同,毕淑敏是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作家。她是内科医生,北京作协副主席,也是国家执业的注册心理咨询师。1969年,她16岁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等,挽救过无数人的生命。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毕淑敏开始文学写作,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她的文学写作,大气厚重,关注时代和现实社会,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作品产生强烈社会影响,作品具有浓重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家王蒙这样评价毕淑敏的出现:“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是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新谐与健康的因子。”


作家毕淑敏:在文学创作以外,我去了80多个国家旅行

著名作家毕淑敏


1998年,毕淑敏攻读了北师大心理学博士课程,成为国家注册的心理咨询师,经验丰富的她开始直接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线病人,还继续通过一系列心理学病理案例非虚构写作,公开出版物和演讲,治病救人。

在开设诊所4年以后,她关闭了自己的诊所,放弃了优厚的经济收入,回到家里继续写小说,出版了一系列以心理医生为背景,与心理学知识治病救人的小说作品。

在我眼里,她是一位温暖有爱的作家,悲天悯人的医生,秉承了鲁迅的文学传统,行动中的理想主义者,以笔为旗,身体力行,用文学、医学,治病救人,在夜晚黑暗里,用爱与希望点亮了生命的灯。

不久前,我在毕淑敏的家里,采访这位优秀作家。采访的几个小时里,门铃不断响起,不同的快递员送来了蔬菜瓜果和她在网上购买的各种日用生活品。

“我真的感谢这个互联网时代。作为家庭主妇,我是家中的后勤部长,杂事都由我负责。通过互联网购物,帮我节约了大量外出时间,用来读书和写作。我的生命已经到后半程了,时间对于我是最宝贵的东西。我又对家庭负有不能推脱的责任,只有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尽量简单化,节省时间。”毕淑敏说。


作家毕淑敏:在文学创作以外,我去了80多个国家旅行


张英:现在你是个旅行家,非常羡慕您。

毕淑敏:我去过80多个国家。我听说过了70岁以后,旅行社就不接受老年人参团,让你出具什么体检证明,手续复杂。所以我要赶在70岁之前,多出去看看。我去了北极,南极,中南美洲,包非洲,欧洲等等,都抓紧时间去看看。

以前出国,指望公派,自己省钱省心。或者也比较风光。不过那种机会真的挺少的,僧多粥少,就是偶尔分到头上,也许那个国家我就去过了,想去的国家反而没机会。

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我写作挣点稿费,用稿费买机票,当盘缠,自费旅行。


作家毕淑敏:在文学创作以外,我去了80多个国家旅行


可能有人觉得不值,去一趟北极大概需要20多万,够买一辆不错的车了。对车我没有奢求,代步工具而已,只要通公交的地方,我使用公共交通,用不了多少钱。我过了65岁,坐公交车还免费了。实在不方便的话,我打个车什么的,都行。我想去看看北极点,那个地方,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朝南。虽然我理论上知道这知识,当我真的站在那个点上,还是觉得挺神奇的。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现在自己去养老公寓,也不是觉得自己老迈到必须要住到那个地方,只是觉得将来我少给孩子添麻烦。在那里可以有新的朋友,一起生活挺热闹的,还有几个老朋友,大家互相年轻时候就在一起,老了也能在一块儿,多好啊。


作家毕淑敏:在文学创作以外,我去了80多个国家旅行


张英:还写了很多游记散文。

毕淑敏:这是我旅游的副产品。书的发行量还好,出版社也愿意出。我对自己的生命过程有一个大致安排,在旅行途中,看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生活,感慨甚多。我当过心理医生,看问题的角度,不由自主的多一些侧面,我愿意和更多人分享这些感触。

我某年到美国去,做了一个月访问学者。陪同我的美国人在旧金山分手的时候,跟我说,她接到这项工作时,看到对我的介绍。大意是“这是一个在中国有特别存在的作家,她从未从属于任何流派或也未曾被炒作,却成为了一个持续走红的作家。”

就我个人来说,所有写作都是有感而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或者让我不安不宁的那些存在,始终激荡着我,我想表述出来,大体如此。


作家毕淑敏:在文学创作以外,我去了80多个国家旅行


张英:已经跑了80多个国家,下一站旅行目的地,会去哪里?

毕淑敏:目前还没有具体目的地。随缘吧。

举个例子。大约7年前,有一天我在家里拖地,突然听到背后的电视里面说到沙漠新娘。我以为是个女的呢,回头一看居然指的是一座古城——叙利亚的帕尔米拉遗址。我在那一个瞬间,决定下一站是叙利亚。立刻打电话给旅行社,说我要去帕尔米拉,当时叙利亚的政治局势已很紧张,很可能爆发战争。旅行社把它列为高风险国家,不发叙利亚旅行团。后来我跟旅行社说你不妨试试呗,他说好吧,那我们发个帖子,全国招募一下叙利亚团。


作家毕淑敏:在文学创作以外,我去了80多个国家旅行

叙利亚文物


过了一段时间,旅行社告诉我,全国才征集来了6个人报名,人太少,我们不派导游,不派领队,你们自助旅行。其次,我们得提价。我说,要不咱们再等等,人多一点,你们也别提价啊。旅行社说,毕老师,您别等了。叙利亚战火味渐浓,您再等下去,恐怕连着6 个人也没了。于是,立马组团,去了叙利亚,去了帕尔米拉。最现在,那么壮观的一个古城,被IS组织炸毁了。我们曾经感叹不已的宏大辉煌的古罗马风格的大剧场,,被恐怖组织当做杀人的舞台,那些伟大的建筑已不复存在。

比如去伊朗。某天我对先生说,我得去看这个波斯帝国。旅行也很艰难,组团不易,国内保险公司都不承保,说是属于一级战乱地区。但我们还是出发了。

去过那么多国家之后,我觉得心被打开的更大一些了。人生的烦恼,减少很多。焦虑和不安,比较容易放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世界添一点点温暖,此生足矣。


作家毕淑敏:在文学创作以外,我去了80多个国家旅行

伊朗女孩


张英:因为科技发展进步太快,可能会危害到人类自身,甚至是未来的孩子们,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焦虑?

毕淑敏:我自己当母亲,现在也当奶奶了,常常想未来的问题。2019年,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把我的一篇文章选到课本中。教材主编是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他跟我有过一个对谈。他提出一个观点特别重要:现在到处弥漫着焦虑。

在参加腾云文化论坛中,我听到很多科学家们也都在说,到处弥漫着焦虑。在心理学上,恐惧与焦虑是不同的概念,恐惧是面对直接发生的危险,焦虑是面对着你预计可能出现的危险。我想,如果说我们此刻特别恐惧,这个词稍微严重了一点。要说我们都比较焦虑,大家点头的频率会比较高。


作家毕淑敏:在文学创作以外,我去了80多个国家旅行

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未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的后代,对于我们的学生,你也不可能完全去掌控他们。所以,要有平常心,包括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人类不很确定的未来,不知惊慌。只要我们把当下做好,就对未来多了一分把握。

很多很焦虑的父母都问我:你赶快告诉我一个方法,怎么才能让我的孩子变得更好?我每一次都说,你这么焦虑,你的孩子变不了更好。你先要让自己稳定下来、安宁下来。要有一种勇气,就是将来不论发生什么问题,只要你内心坚强,应该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家长们有一半信的,尝试放松。有一半不信的,继续焦虑愈演愈烈。

未来如何掌控?刚才科学家讲了,量子不能掌控。如果你企图掌控你不能掌控的部分,我个人觉得,那是人类的狂妄。那天我和周国平老师交流,因为我认得他的女儿,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认得,现在发展得非常好。我们向周老师学习吧,对我们的孩子,除了爱以外就是信任,让他们健康地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我相信,他们能有智慧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