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草玉米的栽培技術研究,看完這些,你就全明白了!

摘要:飼草玉米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可以四季播種,適合畜禽以及魚類等食用,而且飼草玉米含有的幹物質、粗蛋白、粗纖維以及粗脂肪、鈣、磷、胡蘿蔔素等含量比其他禾本科牧草要優質,並且刈割茬次間各類營養成分的差異不大,適合青飼,對草食動物具有較好的適口性和採食率。因此提高飼草玉米的栽培種植產量能夠推動畜牧業的發展,提高畜牧產品質量。飼草玉米是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形似玉米,分櫱較多且莖直立,同時飼草玉米也是一種喜溫、喜溼、耐肥飼料作物,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栽培技術相對簡單,具有高營養、高產量的特點。本文結合四川盆地飼草玉米產區分析其栽培技術,以期為飼草玉米的高產種植提供借鑑和參考。

詳情如下:

飼草玉米的栽培技術研究,看完這些,你就全明白了!

1 飼草玉米品種篩選

四川盆地栽培飼草玉米首先要合理選擇品種,可以選目前國內的墨西哥玉米或者是四川農業大學育成的玉草系列品種。如玉草1號,其具有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生產成本低等優勢,植株直立叢生、生長繁盛、根系發達。不刈割時植株高達3~4m,主莖粗為1.7~2.1cm,葉片相比於普通玉米較細。玉草1號喜溫、喜溼、耐肥。種子發芽所需最低地溫為14℃。適宜生長溫度為24~25℃,具有較強的抗寒、抗旱能力,植株能耐-7℃低溫,一年收割4~6次,第一茬刈割可達每畝400~500kg,年平均產量為每畝1萬kg,如肥水充足、管理得到產量可突破每畝1.5萬kg以上。

飼草玉米的栽培技術研究,看完這些,你就全明白了!

2 播種管理技術

飼草玉米在選育後要在播種前進行曬種並浸種24h,同時由於飼草品種一年四季均可播種,所以栽培人員要合理創設高效的日光溫室,在溫室內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和深耕細耙,一般耕深深度在25cm以上,耕種前要施加每畝4000~5000kg的腐熟有機肥以及40~50kg的磷肥、20~25kg的鉀肥等。並且在播種前還要澆足底水,在全育期內要根據土壤墒情隨時進行灌溉,滿足飼草玉米喜溼的生長特點。在四川省的飼草玉米產區還要採用合理的播種方式,首先要保障飼草玉米的種植密度為每畝4500~5000株;其次是為了保障土壤溫度,栽培人員可以先採用地膜覆蓋的方式,然後再進行人工穴播,每穴播種2粒種子即可,通常播種的深度在3~4cm即可,行距保持在25~30cm、柱距為25cm,從而確保飼草玉米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能夠充分吸收養分和水分以及光照等。

飼草玉米的栽培技術研究,看完這些,你就全明白了!

3 飼草玉米田間管理

飼草玉米具有喜溼的特點,也就決定了飼草玉米在全育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栽培人員要實時掌握飼草玉米的需水狀況,根據土壤墒情及時進行灌溉,滿足植株生長需要。同時還要注重對病蟲害的防治,栽培人員可以採用常規的農藥或者生物防治的方法,但是要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量,避免造成有毒、有害藥物殘留。另外在日光溫室內中午時間溫度較高,為了防止飼草玉米受到陽光曝曬,需要在室內溫度達到22℃時進行開棚降溫通風,以免發生飼草玉米植株徒長或者葉片灼燒、倒伏以及病蟲害等現象。除此之外在冬季栽培管理期間,還要採取一定的保暖措施,保障室內溫度要高於5℃,避免飼草玉米植株凍死或凍傷。具體措施可以採用覆蓋保溫材料、晚揭棚、早蓋棚等方式。而且因為冬季地溫較低,如植株需水則要儘量在中午時段進行灌溉。

飼草玉米的栽培技術研究,看完這些,你就全明白了!

4 飼草玉米刈割管理

當產區內的飼草玉米生長到60cm以上時可以進行第1次刈割,並以60cm高度為標準,每當植株高度超過標準即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刈割。而且飼草玉米在日光溫室中生長髮育5~7個月就會進入到生殖生長期,這一過程飼草玉米植株開始吐絲和抽穗,栽培人員要及時開展刈割工作。並且要合理的控制溫室內的溫度在15~20℃之間,有利於飼草玉米的基部促發新芽,確保新芽能夠正常生長到30cm。栽培人員控制溫度的方法可以通過噴水降溫或者開棚通風等。在四川省飼草玉米產區內要提前做好整體種植設計,要在春末夏初進行播種,秋季植株進入到生殖生長期,能夠更加容易的控制室內溫度。而在刈割時要注意留茬,保障留茬長度不小於15cm,可以有效縮短飼草玉米植株的恢復時間。另外在刈割後還要及時進行灌水和施肥作業,通常要採用隨水施肥技術,儘可能的採用穴施的方法,保障施加每畝8~10kg的尿素或者是20~25kg的碳銨等,保障飼草玉米能夠吸收足夠的養分。

飼草玉米的栽培技術研究,看完這些,你就全明白了!

5 結語

綜上所述,飼草玉米是一種具有極高飼用價值的草本植物,對其栽培和種植要遵循其生長髮育特點。因此在四川省盆地地區的栽培主要注意選種、播種管理、田間管理以及刈割管理等方面,要根據實際的種植情況採取相應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從而提高飼草材料的產量和質量。

飼草玉米的栽培技術研究,看完這些,你就全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