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類作文題審題立意

時評類作文題審題立意

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舊報紙,若是賣給收廢品的,一斤大約三四毛錢。但上海吳江路就有一家老報紙館專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日報》和《文匯報》等老報紙,每張能賣到200多元。原來,商家打出的宣傳是這樣的:為自己或者是親人買一份生日老報紙吧!顏色已發黃的老報紙配以充滿懷舊情調的包裝,就有一些歷史的韻味。顧客主要是二三十歲的上海市民,他們或者購買自己出生那一天的報紙,看看自己出生那天世界發生了哪些事,或者買來贈送給長輩,已引起長輩對青春的回憶。三四毛錢一斤的舊報紙得以賣出每張二百多元的高價,價錢翻了千倍以上,可謂極高的附加值了。可商家剛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曾引來多少人的嘲笑啊!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和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析

  本題屬於一件事涉及不同人類型:一件事——高價賣老報紙;不同人——商家、顧客和嘲笑者。

  參考立意:1.商家角度:(1)眼光決定價值(2)敢於嘗試(3)高收益源於創新思維(4)創新常常就是在嘲笑聲中壯大起來(5)面對嘲笑敢於堅持2.顧客角度:顧客買的是一種情懷3.嘲笑者角度:嘲笑別人常常是因為自己目光短淺。個人觀點:從覆蓋材料整體的角度而言,選擇第1和第3兩個角度相對保險。

時評類作文題審題立意

參考例文

化舊韻為新顏


  獨具慧眼歌德曾說:“打破的一面鏡子,仍能折射千種光芒。”破舊的報紙又何嘗不能換妝出面?世界所需要的正是如同吳匯路老報紙專營館那樣具有懷舊情懷的慧眼,將舊報紙變廢為寶,化舊韻為新顏。

  慧眼,是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著名翻譯家馮亦代先生,年輕時曾十分仰慕戴望舒先生,並時常模仿其詩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將自己的翻譯的詩抄和所寫的作品交給戴望舒先生,卻換來了“過於一般”的評價。就在他失望徘徊的時候。戴先生卻獨具慧眼地提醒他:“你所翻譯的詩抄功力深厚,表情達意均遠在我上,何不專於翻譯,必能有所建樹。”果然,在戴先生的慧眼之下,馮亦代潛心研究中西文化,終於翻譯出諸多名作,成就了其在翻譯界的泰斗地位,而非使擁擠不堪的詩壇上多一位平庸的詩人。

  唯有善於發現事物的獨到之美,方能獨具慧眼,化棄石為良玉,潤澤世間。

  慧眼,是一雙推陳出新的眼睛。徜徉於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你可曾想到有多少沉寂而落寞的寶藏等待我們去挖掘?古有朱熹研讀四書,終洞明世事,作《四章集註》,創理學一支,格物致知成為後人敬仰的大儒,沉寂的古章典句是他的財富;今有屠呦呦借鑑《肘後備急方》中關於青蒿的記載,深入研究了古典中醫藥中青蒿的效用,提取青蒿素數十載,挽救病患千萬人,束之高閣的舊物醫書是她的財富。

  唯有珍惜前人留下的財富,並從中汲取新的知識,方能獨具慧眼,化古典為新章,書寫傳奇。

  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上海市吳江路舊報紙館的成功無不在提醒著我們擁有一雙慧眼的重要性。美國有句俗話:“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或許你所隨意丟棄的舊物在有慧眼的人眼中,便是無盡的財富;或許你所忽視的古典文明,在有慧眼的人眼中,便是創新發展的大本營。

  讓我們擦亮眼睛,去發現舊韻中的美麗,在繼承中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舊韻換新顏!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在某景點,一對外國夫婦和一對中國夫婦在長椅上坐著休息,他們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在一邊玩耍,一不小心兩個小孩都摔倒哭了起來。外國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沒有聽到看到;中國父母忙上前把兩個孩子都扶起來並輕言安慰。這對外國父母對中國父母很不滿地說:“就應該讓孩子自己爬起來。你們把他扶起來,只會造成孩子對周圍人的依賴!”中國父母也非常生氣,回答說:“你們這樣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裡會很受傷,他會怎麼看這個世界!”他們的爭執引來很多人圍觀,大家議論紛紛。

  這場育兒理念衝突的背後,卻有著深層文化因素。對這種衝突,你會有怎樣的理解或感悟?產生了怎樣的聯想與思考?

解析

  作文題目的最大特點為“小中見大”。“小”為中外夫婦對幼兒摔倒要不要扶的行為及理念,“大”為育兒理念背後的“文化理解”。因此,對待“理念”大致有三種態度或立場:贊同外國夫婦、贊同中國夫婦、融合中外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這幾種角度或立場均是材料應然的理解,都是符合材料含意及範圍要求。

  在此基礎上,文章從中還要見出“文化理解”,有“文化理解”層次,是進入一類卷的硬性條件。在體現“文化理解”上,要看“以小見大”的自洽度,即“育兒理念”到“文化理解”的合理闡發,可進入內容項一等(20~16分),如果闡發得有些牽強,可進入內容項二等(15~11分)。如果沒有對“文化理解”層面的闡發,只能視為“基本符合題意”(10~6分)。如果脫離材料,獨立談“自立自強”等,只能視內容項“偏離題意”(5~0分)。

時評類作文題審題立意

參考例文

包容審慎 攜手共贏


  孩子摔倒哭泣,外國父母棄之不顧,期待孩子獨立爬起;中國父母悉心安慰,希冀給予慰籍溫暖,育兒理念的衝突聯繫著文化觀念的矛盾。事情的理性解決方式深入地進入公眾輿論空間。(開門見山,直接點出這一事件引起人們的理性思考,入題簡潔。)

  此時不妨淺析產生差別的背後原因,(銜接自然,析原因)一是歷史傳統所帶來的不同觀念的根植蒂固。西方自達爾文提出進化學說,即信奉叢林法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在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逐利觀的影響下,弱肉強食成了提升社會競爭力的不二法則。而中國的儒學思想影響深久,“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使得中國父母處理問題更顯中庸,仁愛而平和。(深刻剖析東西方文化差異和思想的不同。)

  二是現實社會的影響。西方受啟蒙思想影響,認為孩子作為獨立個體需要有承擔責任和後果的義務。而在高壓和競爭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獨當一面的理性個體。而中國自古為人情社會,比之是否獨立,父母更加關心孩子以和諧、快樂的態度融入社會,心向光明。而受家庭結構的影響,上一輩人對於子孫的溺愛也影響了父母的教育理念。(交代了根本的思想差異導致的不同個體期望值)

  教育理念的不同,潛移默化、持久深遠地塑造著價值觀。不難發現,西方的孩子在家庭社會的義務承擔上有更好的表現,從小承擔部分家務,在學業和社會實踐中平衡發展,多元發展,走出象牙塔也能迅速適應社會競爭。而中國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則造成了許多高分低能的人才現象,進入社會的心理斷奶期被延長,神童被退學的新聞層出不窮。(本段對家庭層面的原因進行了精彩分析——個體期望值不同、教育理念的差異也導致教育結果的不同,並舉例說明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

  (這三段分別從文化、社會、家庭三方面分析事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由大到小,層次分明,邏輯清晰。)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西方的抑鬱症患者和心理變態者也遠高於中國。對競爭一味渴求和小時候遭遇的冷漠極易導致心緒一點點地低沉,自我一點點地封閉,痛苦一點點地加深。目標設在高高塔尖上,千軍萬馬逐寶塔固然好,但精神肌體免疫力的欠缺卻使其不敢接受社會援助,遇到困難是失望,是無望,是絕望,唯獨沒有希望。(闡釋西方教育結果的不良後遺症。)

  無論怎樣的教育方式,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培養一個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使其成為社會大機器上的一個齒輪,避免空運轉負運轉,同時提高孩子感知幸福,觸碰陽光的能力,使其相信社會,有著健壯體魄,健全心境。(此段拔高:點出了感情的傾向,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個體,從而自然過渡到後文的“怎麼辦”。)

  那麼,何不互相借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教育理念的長處結合,在文化多樣性基礎上幫助成長?如讓孩子自己爬起,但明確告訴他,爸爸媽媽愛你,並希望你成長得更好。即使孩子獨立,也不損傷安全感和信任度。(迴歸材料,解決矛盾,辯證統一,順理成章。)

  在文化多元幷包的時代,人類對不同文化乃至亞文化的接受已然增強,包容審慎,攜手共贏乃是最佳解決方式,滿足不同個體的成長需求,需將這些理念借鑑至教育領域。(點明觀點,緊扣題目。)

  包容審慎,攜手共贏。不在夏天憂慮冬天將至,亦不在冬天憂慮夏天姍姍來遲。

  永遠選擇包容融合,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建立人類共贏的時代,也實現中國教育的彎道超車。(抒情昇華。)

  點評:本文是邏輯性極強的一篇文章,作者在緊緊圍繞材料中事件的同時,展開對教育理念的差異挖掘,論證了“小事件”背後的“大原因”,以小見大。又分別論證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導致的不良結果,進而得出自己的觀點,應當“中西合璧”——包容審慎,攜手共贏。作者的論述語言簡潔,文章條理清晰,視野開闊。

  “包容審慎,攜手共贏”是辯證統一的結果,也是借鑑合作共同進步的社會大趨勢!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日前,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對全國31個省份273個村莊3829家農戶家庭進行調查和研究發現,農村人情消費支出近年來劇增,多數農戶的單次人情支出金額在300元以上,年平均人情支出為5297.47元。農村地區鋪張浪費、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費現象屢見不鮮,農民仍面臨著種類繁多的人情消費,陷入“人情怪圈”。一位片民感慨地說:“現在人情消費特別高,要是一年沒掙到什麼錢,都不敢回老家。”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是親人團聚、共享天倫的日子。然而,不少人不敢回家過年,原因不全是沒時間、購票難等等,而是農村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費讓他們心裡發怵。

  你對此有怎樣的認識和看法呢?請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觀點和態度。

解析

  ①中國式“人情消費”:讓人不能承受之重;②莫讓人情消費野蠻生長;③莫讓人情消費阻擋“回家過年的路”;④倡導消費新風尚,厲行節約:⑤少一些不必要的“人情消費”也罷;⑥談“畸形人情消費”之弊端;⑦“人情消費”應多一點人情,少一點消費。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打賞",古時指身份尊貴的人給低層、下屬的賞賜或為報答別人服務而給與的錢。現在,繼“點贊”之後,憑意願自由、數額隨意等特徵,網絡“打賞”成為互聯網新寵,直播平臺、明星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網絡處處可見“打賞”字眼,人人可以成為“打賞者”。有人說網民“打賞”的不是金錢而是感覺心情,也有人說網民“打賞”的不是感覺心情而是自我需求,還有人說網絡“打賞”就是一場草根文化的勝利。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解析

  論述文寫作提倡學生“思辨、獨到、嚴密地思考分析”,做到“調用認知資源、保持懷疑心態、系統有邏輯地進行探索”,強調“基於事實的因果推斷”和“基於道理的科學推導”。

  作文思考分析的對象是“網絡打賞”這一社會交往活動和現象。“網絡打賞”一方面應用廣泛並頗受好評,另一方面隨著“打賞亂象”叢生、社會批判不斷;其本身所具有的爭議性可以作為二元思辨論述的話題。同時,材料第二段的闡述旨在提倡學生也能夠用多元的思維角度來思考和寫作表達。

  1.文章寫作切入的幾個維度:

  ①對“網絡打賞”現象本身的論述評價分析

  有人認為“網絡打賞”是“你情我願”的簡單的“自由交流的形式”,社交時代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尋求互動交流,滿足自我需求的新型人際交往形式,體現了自由平等交往的互聯網精神;也有人認為這就是以金錢為標準的商業消費模式和消費文化。

  “網絡打賞”模式本身是促進了互聯網生態的發展,還是網絡世界打開的又一個潘多拉盒子。從互聯網發展的角度說,“打賞”是一種支持原創、鼓勵作者的好方法;同時,連續出現“網絡打賞”引發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也折射出不少社會問題。

  ②對打賞者行為、心理的論述評價分析

  對於打賞者而言,隨便敲一下鍵盤,便可以將自己的心意表達,只要是心甘情願,無論奉送出去多少銀兩,旁人管不著。所以有人這樣說:“我打賞你,是滿足我自己,與你無關。”

  其次,網絡打賞的行為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對知識和勞動的尊重,是實現自我需求的途徑。對於被打賞者而言,因為自己付出了勞動,奉獻了自己的表演、作品和智慧,所以贏取粉絲崇拜和打賞,無可非議。它是一種自由交流的形式,金錢流通只是它的副產品。

  也有人認為網絡打賞者的行為僅僅是虛榮心的體現。僅靠金錢維繫的網絡關係和需求是空洞的。

  ③對“網絡打賞”背後社會文化和傳統的深層次論述評價分析

  從文化上來看,“打賞”成為粉絲大眾表達對草根偶像崇拜的一種特別方式,有人將“打賞”看作草根文化的勝利,因為“打賞”打破了文化和娛樂精英在寫作、表演等領域裡的壟斷地位,給了更多默默無聞的青年展示自我的機會。

  其次,針對“打賞亂象”,板子不能都打在青少年身上,網絡平臺和某些媒體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推手”“誘餌”和“教唆”的角色。“打賞亂象”反映出青少年缺乏現代法律意識,但是網絡輿論監督和網絡管理的缺位也是問題的一個誘因。

  再次,這也與國人長期形成的“圍觀”“看客”的文化心態有關。我們既習慣於聚攏圍觀,又喜歡看到有人“玩票”“捧角”。

  ④話題衍生論述評價分析

  知識付費的話題

  網絡眾籌現象

  特別說明:以上前3點,學生可以擇取一點論述分析,也可以綜合分析。閱卷中尤其注意第4點,不能出現全文套題抄襲現象,例如把對網絡打賞的思考寫成了知識付費的思考。

時評類作文題審題立意

參考例文

獨立價值之上的“打賞”


  在享受和被享受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尋求自我情感傳達的表達途徑,可以是對付出者的一句讚揚,一次推薦,甚至通過金錢實現自我需求的雙向互動。而在當今網絡中打賞行為屢見不鮮,這當中既有對傳統激勵方式的創新,也有令人心寒的種種憂患,其存在和發展值得深思。

  其實打賞行為所折射的心理是個人對付出勞動者價值的肯定,也是付出者對其勞動的自我認同渠道。三毛曾說:“人們常常不願探索自身的價值,將自我依附於他人之上,離開了他人,我們惶恐不安。”正因人們普遍存在的共情心理,才傾向對他人價值認同的輸出和索取。

  當然,適當合理的打賞行為,對於尊重勞動成果的社會風氣導向大有裨益,特別是對幕後默默無聞的工作者來說,既帶來些許額外收入,更是維持精神動力的強心劑。可是,如今在網絡潮流的裹挾下,一方面非理性龐大網絡群體的湧現,另一方面為逐利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線創作者的增多,儼然使“打賞”變了味,成了濫俗文化的滋生源頭。

  打賞行為之所以蒙上惡俗趣味,抄襲作品,褻瀆文化的陰影,很大原因在於拜金主義盛行從而一味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部分打賞者缺乏辨別能力和批判思維,更為逐利者提供可鑽營取巧的漏洞,一批批趨之若鶩的受賞者無形中成了消蝕社會正能量的有力推手。如馬爾庫塞所說,工業社會的人失去創新性,批判性,成為單向度的人,社會成為單向度的社會,死氣沉沉。

  因此,要讓打賞用之有道,取之有道,必須把打賞建立在個體的價值觀之上。殊不知,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是積聚成群體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只要個體持有打擊惡俗劣行的正氣,牟利者便缺乏個體金錢來源的生長土壤乃至因此付出代價,打賞自然也不會沾染世俗逐利的汙濁。個體心中有衡量對錯的標尺,打賞行為才不至於淪落為一場虛假的集體狂歡,社會正氣向心力也就得以助長。

  如果說打賞行為本是一張白紙,原來描繪的是打賞者發自內心讚賞的繽紛,那麼切莫因金錢肆意塗抹,給打賞行為塗上不該有的色彩。而不被表象同化,擁有自由思想人格的人,必然能不被眼前浮雲遮望眼,他們看到的,依然是那些真正付出者誠摯的靈魂,他們讚賞的,依然是真正付出者不甘平凡滾燙的心。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饒宗頤是著名國學大師,他達古通今,學貫東西,在學問的天地裡,碩果累累。有人說:“他有三顆心,第一顆叫好奇心,第二顆叫孩童心,第三顆叫自在心,一顆比一顆高。”持著這三心,饒宗頤在智慧的求索中執著,而不為執著所累,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讀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理解。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解析

  “三心”與一代宗師饒宗頤巨大成就之間的關係帶給你的人生和事業啟迪——你的感悟和思考。可見,綜合對“三顆心”的理解確定立意,應是最佳角度;當然,也可以選其一心來談,而如果選取一心的話,選取“自在心”,應是較能獲取閱卷老師認可的角度;但即使這樣,也應對其餘二心有所涉及,而不應完全割裂。

  筆者認為,應這樣把握一下三心:

  好奇心:瞭解新奇的熱情,探索未知的衝動,尋求知識的動力,好學不倦的研究,與時俱進的作風。

  孩童心:天真無邪的舉止,聖潔本真的情懷,專心虔誠的做事,初心不改的堅持,靈性活化的思維。

  自在心:捫心無愧的坦然,了無掛礙的輕鬆,通達無礙的樂觀,和諧萬物的安閒,不為物役的自得。

  可見,三心相輔相成,共同成就饒氏人生。片面的誇大某一點的作用,在人生的某一階段尚可,但就整體人生而言則未見正確。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一條街上有兩家餐館,一家叫“老味道”,一家叫“夢裡時光”。

  “老味道”經營的是傳統美食,餐館的格局多少年來沒有任何變化,十幾道招牌老菜更是始終屹立不倒,它的廣告語是“您吃的這道菜,和您爺爺的爺爺吃的那道菜,完全一個味兒”。“夢裡時先”走的是新式餐飲的路子,它隔一段時間就要對店面重新設計重新包裝,菜品則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甚至宣稱“如果一個月內你吃到了上次一樣的菜,這道菜我請了”。兩家餐館比鄰而處,生意都十分興隆。

  讀了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解析

  (1)題面梳理

  “老味道”傳統美食,餐館格局無變化,招牌老菜屹立不倒,廣告語懷舊,情結明顯,比鄰而處生意興隆;

  “夢裡時光”新式餐飲對店面,經常更新菜品花樣,不斷翻新廣告語新鮮,味道很濃。

  (2)內涵梳理

  通過梳理材料中個性與共性的內容可以看出,兩個關鍵詞會很快進入我們的視線,即“傳統”與“創新”。以這兩個關鍵詞為核心,可以梳理出以下三個思維角度:一是“傳統的魅力”,二是“創新的好處”,三是“傳統與創新結合之美”。每個思維角度又可以從“為什麼”“怎麼辦”兩方面著手進行細緻的分析。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兩名大學生利用長假,腳踩輪滑鞋,歷時5天半從山東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長達五百多公里的“長途刷街”,實現了一個多年的青春夢。許多網友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為輪滑帶來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則指出:“輪滑鞋代步上路,違反了交通法規,是不對的,這種行為一旦被發現,會受到相應處罰。”

  生活中,類似的事並不鮮見,“好”的事可能是“不對”的事。而另一面,“對”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規的著裝不一定是學生心儀的著裝,比如書法家為了寫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確的筆順以求藝術上更美……

  不同情況下,不同領域中,人們對“對與好”的理解認識各不相同:“只有對的,才可能是好的”“無過便是功”“只要是好的,終會是對的”……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請以“對與好”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解析

  材料提供的兩則事例,目的是為了引發對於同一事物從不同的利益群體(或個體)出發所引發的對於“好”和“對”這個概念的初級界定——“好”的事可能是“不對”的事;而另一面,“對”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

  繼續推演,與立意有關的語句終於出現:“只有對的,才可能是好的”“無過便是功”“只要是好的,終會是對的”。

  這三句話,實際是兩個層面上的歸結:

  “只有對的,才可能是好的”“只要是好的,終會是對的”——好與對的充要條件。

  “無過便是功”——消極頹廢,是偽命題。

  這樣,這篇文章的審題結果,是一箇中心:又對又好,是做人做事的終結目標。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能力還沒達標,就嫌薪水少;明明沒啥錢,打扮卻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點批評,“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已在炫耀詩和遠方……在你我身邊,這樣的年輕人並不鮮見。

  對此,你有什麼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解析

  青年有華麗其表,更要有內涵本質素養;摒棄浮華,內蘊素養。如何增強素養:要豐厚內蘊;要經受磨礪;要關注生存;要敬重父母;不要炫耀,要有責任。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其實這個詞條跟佛教沒有直接關係,它是指在社會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爭不搶;不求輸贏,怎麼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學的青年。如約車,司機到門口也行,自己多走兩步也行;餓了,有啥吃啥,湊合就行;幹活,說我好也行,說不好也行……“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學,在網上引起了較大的爭議,支持者眾多,反對者也不少。

  針對“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學,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

解析

  辯證看,三種態度:一種是對待工作與奮鬥,不能都是“佛系青年”;一種是對待自己的享受與個性生活要隨遇而安,保持淡定的“佛系”心態;一種是思想行動上要敢為天下先,衝破淡定與佛系,又要在心態上淡定自若,隨遇而安。

  無論哪種立意方向,都離不開對“佛系”內涵的界定。“佛系”,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如果肯定佛系,則“佛系”內涵、實質可界定為:不爭名利的淡然,不懼風雨的達觀,不屑瑣事的包容,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它是應對當下快節奏生活的一種本能,讓自己慢下來去體會內心真實的需求,尋求精神和身體上的愉悅。降低物質要求,放棄爭名逐利,迴歸生命本源,順其自然地生活。

  如果否定“佛系”,則“佛系”內涵、實質可界定為:佛系看似淡然、達觀,實則是懦弱,是無能,是逃避,是不思進取的藉口。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6月30日,浙江大學舉行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現場播放的視頻裡,不僅有畢業生代表和教師代表,最後還出現了食堂廚師、宿管員、校醫院醫生、保安等5位後勤工作人員代表。他們在大屏幕上說了一些很日常的話語,比如“要記得按時吃飯”,“注意身體,多多鍛鍊”,比如“常回來看看”,“畢業快樂”……聽到這些最樸實的話,很多畢業生流下了眼淚。

  對於以上事件,你怎麼看?請寫一篇文章和你的同班好友小明分享一下這個事件以及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出現真實的學校、班級、姓名;不少於800字。

解析

  常懷感恩之心;真情給人以真切的感動;打破定式,勇於創新;做人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社會有分工,勞動無貴賤等等。此外,應注意“和你的同班好友小明分享”這一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